崩坏三·论自由意志——观1.5章有感
纯属个人想法,看个乐就好。如侵删。

任何故事概述起来都很短,但重要的是过程的描述。1.5章一句话概括就是希儿等人进入世界泡并从毁灭中挽救这个世界泡。1.5章特意从非人的角度去刻画并描述了有关自由意志和生命等相关主题。
一、自由意志和生命
自由意志是哲学里的一个专业概念,理解为意识选择做什么的决定,即意志的主动性。哲学界对自由意志的定义并不统一,而最为广义的层面,自由意志就是人们依照其拥有的条件去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双希——在1.5部里,黑希白希的关系其实很复杂,原本双希的关系可能会被描述为“共依存关系”(共依存关系就是双方的存在与发展要以对方的存在与发展为条件,双方都不能离开对方独立发展。若其中一方不存在或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共依存关系是个比较负面的关系评价,他们依赖外界的某些事物以求生存,却对那些事物所引发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既是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特质。但是,会发现以白希为首,黑白希在成长,在1.5部里白希的坚强果断被描述出来了,且为了二人的健康发展会提议身体分离。反之,黑希的依赖性质也由1.5部里的一段梦给揭露了出来。在进入1.5前,白希早已单独脱离了依赖,而黑希不然,问题就是在这种偏向单方面的依赖关系之中,黑希的“自由意志”何在?于是,1.5部整篇都是对于黑希“自由意志”的锤炼,最终表述出来的就是在黑希几乎遗忘白希的情况下,黑希依然希望救回白希,由白希成为律者这一点,这个想法就是由黑希自己的“自由意志”所决定且引发的奇迹,至此,黑白希二人的成长已到位。
苏莎娜——然后就是苏莎娜,苏莎娜其实可以说是正常人的缩影,但其象征着一种被责任裹挟向前的姿态。苏莎娜本身胆小自卑,她有着一份憧憬,但她会质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自己能够在重大事件前做好工作,所以很多时候,苏莎娜处于一种被附加任务然后成长的姿态,这里的前进是否涵盖“自由意志”呢,这是个问题。所以在1.5部内,一场梦给予了苏莎娜信心,告诉她,她有实力,她也能成为A级女武神,所以在回归本征世界的那场马拉松,她那种拼命冲的姿态就是她自己“自由意志”的体现。
羽兔——羽兔作为理型,可以说是先天性的共情能力缺失,但她被一种“沙尼亚特”的“道德感”裹挟前进。这里其实是一个很经典的情况,一个想成为“真物”的“伪物”。一个对立的场景就是fate系列的言峰绮礼,其由于先天性问题,只能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快乐。自由意志是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一个无法成为真物的伪物,其贯彻真物的信念至死,我觉得这也是羽兔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
绮罗——绮罗其实很不坦率,这种偏傲娇的心理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角色姿态,作为偶像,绮罗其实很会扮演,为了观众们的笑容露出笑容,但是,这种虚假是被裹挟的,还是说是“自由意志”的体现。最后在能被读心的vt面前,绮罗不坦率便消失了,她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她的信念和意志。
识宝——识宝老自由了,贯彻了意识之律者的她是明确知道自己的定位的,所以她基本也是充当一定的开心果和解忧人形象。
普鸭——一个人工智能,由数据编写出的存在,是否存在自由意志,这其实很科幻,但是作为角色,普鸭还是很人性化的,她的各种表现其实都说明了一件事:拥有自由意志才能被称为智能。
vt——这是最大的争议点。vt本人是被创造出来的,她也是个恶人,是比较自私的,不在乎他人死活的。但即便如此,一个被以生命裹挟的恶人,其行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那应该是否的。换个角度,vt有作恶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人裹挟她,在没有其他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她应该是不会作恶的,顶多算开玩笑。这里所说的“恶”,其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了,这是一个中性的形容词,形容将自身愿望为主,将自我愿望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但是!即便如此,这也只能算是一种中性的情况,我觉得大家反对的其实是因为自我的愿望去伤害他人的人,即损人利己者,但真实的情况下,很多人只是想利己,不想害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被裹挟,才会凸显出其本质,一种不择手段脱离极端的情况。紧急避险和防卫过当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说法。还有另外的一个视角,当一个人失去自由意志之时,这已经不能算是人了,只能说是工具,只是这个工具可能是把刀,也可能只是个瓶子。
生命这一点,其实1.5部里有明确阐述,大致就是有自我成长意识的可被称为生命,而这种成长意识也被解构为“愿望”,即想要做什么。
(薛定谔博士。。。提一嘴,应该不算描述重点。。。)

二、在虚拟世界寻找真实
这其实是一个话外题。首先,我个人主张在虚拟世界寻找真实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虚拟世界不是现实,虚拟世界是人为搭建的,人为即伪,人存在不完全性,所以虚拟世界就不可能等同于真实,里面有bug也正常,钻牛角尖的都是不对的。但是,虚拟世界是基于现实的,正因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不同于常规视角的世界,所以才值得探究。
虚拟世界的角色是无法被现实客观评判的(个人观点即便再声称客观,但也是主观的,客观只能以大样本去验证,但现实的客观模型不适用于虚拟世界)。因为行为逻辑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我们只能站在角色的立场上进行共情和理解,但是现实评价是无意义的,本身世界搭建的前提就不成立。
虚拟世界的事物现象是不必被现实解构的,但是现实解构的描述是有用。进行现实解构的做法,比如讲明事物因果和运行原理就可以增加理解度和沉浸感,这可以让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构成更明晰,但同样,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误解,这个时候,接受就好了,基本上可以用一些无法被解释的设定进行补全(崩坏能什么都能解释!)。
虚拟世界是有现实意义的,虚拟角色的互动能够为人们带来哲学性思辨。正如前面提到的“自由意志”这一点,理解、尊重、思考,明白了内核和本意,再由自我的“自由意志”进行成长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果。这就是一场梦,梦的本身可能不具备足够的逻辑合理性,但是能为我们带来启示和发展,这就是有意义的。
虚拟世界的观点无法逃离现实视角。因为人是主观的,人的思维逻辑认知都是由真实的现实经历所组成的,所以即便再逃避,人的道德观念等因素都是基于现实的,所以很多喜欢与不喜欢的结果也是基于个人的现实观点看的。我觉得这个情况是存在的,也是不可避的,但是不能作为不成熟行为的理由。分清虚拟和现实,用虚拟服务现实,而不以现实裹挟虚拟,也不以虚拟裹挟现实,互相尊重理解,这也许就是玩家的“自由意志”的体现吧。

最后叠甲:本专栏前面内容不涵盖对于崩坏三剧情、角色、设定等细节的好坏评判,仅为个人的解读结果。我个人主观是喜欢1.5部的,当然也可以有人说自己不喜欢,游戏要义第一还是“有趣”,但是否“有趣”取决于个人,是很主观的。本人文笔不算好,以上也仅为个人观点。最后希望大家看得开心哈!
(封面为AI制图,我往期专栏里有,自制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