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15专题:新能源汽车投诉激增 交付延期、续航缩水、虚假宣传的坑不要再踩

2022-03-15 18:07 作者:聚牛科技  | 我要投稿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和保有量不断增加,不少新兴新能源汽车品牌乘着东风迅速扩张,声量已不亚于经过多年发展的传统车企。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根据中消协公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41,624件,在商品类投诉中占比8.48%,整体投诉量中排名第三,同比上涨19.28%。在聚焦发展之外,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聚牛科技网梳理和汇总了一批新能源汽车投诉的主要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参考,帮助消费者们避开“雷区”。

汽车交付延期

疫情发生以来,芯片市场供应出现短缺,汽车产业受到的“缺芯”的影响更加严重。与此同时新能源补贴退坡和锂矿价格大幅上涨,让新能源车企面临着不小的成本压力,部分车企开始通过拉长交付周期来等待原材料价格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交付定金或者购车款后,车辆却迟迟不能交付,得不到保障,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比较过分的车企会将交车日期延期3个月到6个月,甚至更久。服务好一些的车企在此时可能还会好言安抚,而部分车企甚至会采取刻意躲避的方式来“冷处理”。

黑猫平台车主发起的集体投诉显示,其于去年10月5日预订小鹏汽车并缴纳了5000元定金并签署汽车购买协议,销售人员告知会在11月底或者12月交车。然而12月车主咨询客服,得到的却是今年1月15日才可以提车的答复。然而等到1月15日车主发起投诉当日,仍然没有配车。另外,车主认为《小鹏汽车购买协议》中对车辆交付的具体期限没有明确,只有“小鹏汽车将在您订购的汽车到店并且您的购车价款已全额付清后的合理时间内,向您交付汽车”这样含糊不清、明显对车企一方有利的字句,有利用合同免除自身责任的嫌疑。

同样在黑猫平台上,有车主反映自己购买的比亚迪品牌2021款宋PLUS DM-i 110KM 旗舰PLUS汽车于去年6月20日订车,到今年1月仍渺无音讯。车主晒出的购车合同上交车时间显示为4个月内,然后至少长达7个月他都没有取到自己的爱车。

同样因为车辆延期交付被投诉的还有特斯拉。车主反映,去年11月5日订购Model Y标准续航版一台,签订电子合同并支付定金1000元,官网和销售都承诺交付日期为6-10周。但随后在去年12月15日-今年1月12日期间,车主多次询问交付时间,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此时车主已经按照承诺交付日期制定了行程,并提前购买了车位,安装了充电桩。直到1月18日,也就是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后的第73天,车主还是没有等到车辆的交付。

续航里程缩水

续航和动力电池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诚然目前电池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不能满足所有用户需求,消解不了大家对于续航里程的担忧。正是抓住了消费者关切续航这一点,部分厂商在续航里程上做起了文章,通过鼓吹或大肆宣传误导消费者,而等到消费者真的开上这些车辆才发现续航里程缩水严重,大打折扣。除了哄骗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虚标续航里程也有骗补的嫌疑,根据中消协此前发布的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现阶段关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打折”的投诉众多,已经成为“重灾区”。特别是在气温较低的时间,电池电量下降过快、充电速度与宣传不符、电池质量问题、动力消失问题、售后服务水平不高、锁电等问题都会集中出现,且涉及品牌不在少数。

威马汽车就因为疑似掩盖电池连续自燃严重安全缺陷千方百计诱骗用户上门“保养”,实则暗地对电池进行“阉割”锁电、大批用户实际续航严重缩水,续航虚标成分达70%等问题被车主在黑猫平台集体投诉。其中大量车主指出产品续航和宣传差距极大,锁电后实际续航仅能达到宣传的三至四成。如宣传为400公里续航的车辆,大批用户只能开到180公里,而在第三方评测的评测中,被指为在41款新能源汽车中属于虚标成分最高的品牌。

欧拉汽车一因为疑似锁电被车主在黑猫平台投诉。标称365km续航,未召回前,可以卡到300km以上,车主怀疑的锁电后,续航就200km左右。除了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也受到了影响。未锁电前,快充一小时充满,锁电后,充电功率降低一半多,快充也需要3个小时左右才充满,完全无法满足长途快充需求。

同样因为续航里程被投诉到黑猫平台的还有哪吒汽车。车主称,官方标称续航401km,按工信部百公里耗电11.8算,理论续航326公里,但实测下来只有200-230km之间左右。车主怀疑品牌申报401km续航里程,有可能是为了国家大于400km的新能源补贴。

产品虚假宣传

与前两个问题不同,虚假宣传并不仅仅存在于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但这类问题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也十分巨大。车企不兑现承诺,产品存在虚假宣传,部分车企甚至对已售车型网上宣传资料随意删改,让消费者完全无法信任企业,对企业和行业的信誉影响难以估量。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欧拉车主投诉的“芯片减配”问题,车主反映车机所使用的并非官方宣传的芯片,处理能力巨大。

同类问题其实早前已经被央视财经报道过,央视财经频道表示根据我国《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第十六条规定,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产品或者服务的,属于欺诈。

有理想汽车车主在黑猫平台反映,他在2021年4月购买理想汽车时反复跟销售人员确认近期是否有改款或者新款上市,得到了否定的答案,销售人员还说哪怕有改款和新款上市,也会比车主想要购买的车型贵上5-6万元。不过仅在提车一个月后,同款车型的改款就上市了,并且在原有车型上有着多达60多项的创新升级,且很多重要功能旧款车型都无法通过OTA升级。提车一个月车主车价折损10万元,这样的损失对于消费者来讲,确实十分巨大,考虑到这个场景下车主获得的应该是口头承诺,追索赔偿就更加困难了。

总结

企业诚信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该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笔者除了想要呼吁新能源车企对自身的产品及服务更加负责之外,也想要提醒大家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多注意以上几点,保护好自身利益,避免造成损失。


315专题:新能源汽车投诉激增 交付延期、续航缩水、虚假宣传的坑不要再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