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6讲练习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6讲练习卷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是( )
A.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发展的不充分 D.社会基本矛盾变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
A.“五位一体” B.“四个全面” C.“十个明确” D.“一国两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是( )
A.“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B.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C.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D.中国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
5.如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比作一座理论大厦,( )就是支撑整座大厦的主体部分。
A.“八个明确” B.“十个明确” C.“十四个坚持” D.“十三个方面成就”
6.提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 )的新发展。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B.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D.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发了以( )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A.伟大抗疫精神 B.伟大建党精神 C.脱贫攻坚精神 D.新时代北斗精神
8.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 )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9.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 )
A.人民监督 B.民主新路 C.自我革命 D.自我净化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了( )新篇章。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B.新时代新作为
C.高质量发展 D.新发展理念
11.三大时代课题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之眼”,其中( )回答的是方向性质问题。
A.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B.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2.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A.共和国史 B.中华民族发展史 C.人类文明发展史 D.社会主义建设史
二、多选题
1. 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
A.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 )
A.实践特色 B.理论特色 C.民族特色 D.时代特色
3.新时代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着力点即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是方向性质问题
B.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讲的是目标路径问题
C.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讲的是力量保证问题
D.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讲的是人的发展问题
4.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 )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A.“四个全面” B.“十个明确”
C.“十四个坚持” D.“十三个方面成就”
5.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 )
A增强“四个意识” B.坚定“四个自信”
C.做到“两个维护” D.坚持“高质量发展”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发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中国人民的( )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力量。
A.伟大创造 B.伟大奋斗 C.伟大团结 D.伟大梦想
7. “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指的是( )
A.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B.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C.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D.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了( )贡献。
A.开创性 B.全面性 C.历史性 D.开放性
9.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指的是( )
A.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实际结合
C.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D.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最鲜明突出的是 ( )
A.秉持人民至上、突出问题导向 B.彰显历史自觉、强化战略思维
C.坚持实事求是、发扬斗争精神 D.把握发展大势、应对共同挑战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生动典范。
A.创造性转化 B.创新性转化 C.创新性发展 D.创造性发展
12.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切实做到( )
A.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B.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C.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 D.用党的创新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判断题
1.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
4.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是站在新时代历史节点上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时代三问”。( )
5.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博大精深。( )
7.党的十八大以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四、简答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探索和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什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第二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单选题
1.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社会安定 B.政治稳定 C.人民幸福 D.国际和平
2. 党的( )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到20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经过长期不懈努力,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如期实现。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3.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A.西方式现代化 B.中心式现代化
C.中国特色现代化 D.中国式现代化
4.“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是( )
A. 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 )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A.根本任务 B.重要目标 C.中心任务 D.根本目的
6. 改革开放之初,( )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在( )以后。
A.十大 B.十一大 C.十二大 D.十三大
8.从( )开局之年开始,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A.“十二五” B.“十三五” C.“十四五” D.“十五五”
9.2021年中国实现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 )的艰巨任务。
A.区域贫困 B.绝对贫困 C.整体贫困 D.相对贫困
10.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 )的表现。
A.人民幸福 B.民族振兴 C.国家富强 D.社会稳定
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 )
A.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安排
二、多选题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 )
A.国家富强 B.社会和谐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2.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即( )
A.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D.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 )
A.平衡性 B.主动性 C.协调性 D.可持续性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A.经济高质量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C.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D.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 )是叠加发展的。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农业现代化
6.奋力实现中国梦,需要( )
A.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D.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7.我国发展具有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战略性有利条件,指的是( )
A.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C.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 D.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E.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8.中国梦是( )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共赢
9.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即(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10.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其中包含( )
A.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自力更生
D.团结奋斗 E.贯彻新发展理念 F.全面从严治党
11.( ),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A.为人民谋幸福 B.为人民谋复兴
C.为民族谋复兴 D.为民族谋幸福
12.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有( )
A.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B.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C.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D.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三、判断题
1、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
2、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小康”。( )
四、简答题
1、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是什么?
第三讲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
A.民进党 B.民盟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
2.全党必须牢记( )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A.为什么人 B.执政宗旨 C.建党宗旨 D.权力来源
3.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宝贵经验,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爱国统一战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B.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C.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4.(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人为本
C.“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 )会议将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我国根本领导制度。
A.十九大 B.十九届三中全会
C.十九届四中全会 D.十九届五中全会
6. 坚定走中国道路,焕发出中国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好、写精彩,从根本上要靠党的( )
A.科学决策 B.民主集中 C.制度优势 D.全面领导
7.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 ),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请示报告制度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 )
A.群众路线 B.工农联盟 C.实事求是 D.发展路线
10.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首先在( )上入党。
A.组织 B.思想 C.能力 D.地位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一国两制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人民民主 D.共同富裕
1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这对党的建设的启示是:( )
A.要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一国两制
B.要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C.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人民民主必须常抓不懈
D.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二、多选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
A.开创造 B.推动者 C.引领者 D.发动者
2.( )确认了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也就确定了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A.宪法总纲 B.《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C.《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D.《新形势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3.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 ),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A.大局意识 B.核心意识 C.中心意识 D.看齐意识
4.党的领导是全面的,体现在( )
A.领导对象要全面覆盖 B.领导内容要全面
C.领导过程要全面 D.领导方法要全面
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党的领导必须是( ),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
A.全面的 B.持续的 C.系统的 D.整体的
6.党的全面领导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又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坚持( )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全过程人民民主 D.依法治国
7.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党的领导是由( )决定的。
A.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逻辑
D.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
8.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 )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
A.政治引导力 B.政治判断力 C.政治领悟力 D.政治执行力
9.回顾党的历史,在长期奋斗中,党形成了自身的( )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A.理论优势 B.政治优势 C.组织优势 D.制度优势
10.把方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自觉推进( )
A.民主革命 B.社会革命 C.社会建设 D.自我革命
三、判断题
1.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
2.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保障。( )
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党是领导一切的”写进党章。( )
4.把党的领导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彰显了我们党的高度制度自觉、制度自信。( )
5.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必然要求。( )
四、简答题
1. 如何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第四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单选题
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揭示了( )
A.人民与政权之间的辩证关系 B.人民与政府之间的辩证关系
C.人民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辩证关系 D.人民与国家主权之间的辩证关系
2.(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A.一个中国原则 B.人民立场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
A.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B.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4.( )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A.人民性 B.科学性 C.开放性 D.时代性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 )是阅卷人。”
A.人民 B.公民 C.政府 D.国家
6.( )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
A.人民立场 B.人民主体 C.人民至上 D.人民幸福
7.(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A.美好生活 B.共同富裕 C.消灭剥削 D.共同致富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A.奋斗目标 B.价值目标 C.理论逻辑起点 D.基本原则
9.下面关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与人民性”的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
A.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 B.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
C.党性高于人民性 D.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10.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根本上回答了( )的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A.“满足谁” B.“为了谁” C.“需要谁” D.“依靠谁”
11.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
A.第一生产力 B.社会实践的主体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多选题
1.为什么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
A.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
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
C.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
D.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除了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外,还要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 )
A.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3.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B.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的利益
C.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权势团体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4.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有( )
A.人的社会关系的充分发展 B.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C.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D.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5.以下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B.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C.共同富裕只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
D.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6.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 )
A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B.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循序渐进 D.坚持高质量发展
7.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包括( )
A.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B.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C.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8.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 )的制度体系。
A.按劳分配为主体 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 D.按劳动分配
三、判断题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
2.组织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
3.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 )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 )
6.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可能齐头并进。( )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标志是什么?
第五讲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单选题
1. 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自主创新 B.科技自立自强
B. 文化综合力的提高 D.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2.( )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A.改革、和谐、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协调、和谐、开放、共赢
C.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发展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 )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A.新发展理念 B.新发展格局 C.新发展阶段 D.新发展时期
4.新发展理念中的(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A.创新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5.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 )为主线。
A.转变发展方式 B.优化经济结构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转换增长动力
6.( )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A.创新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7.( )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A.创新 B.共享 C.绿色 D.开放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D.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9.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 )
A.新发展时期 B.新发展方位 C.新发展阶段 D.新发展格局
10.我国经济已由_____阶段转向_____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
A.高速增长 高水平发展 B.高速发展 高水平发展
C.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D.高速发展 高质量发展
11.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就集中在( )上。
A.发展水平 B.发展效率 C.发展结构 D.发展质量
12.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会议提出( )八字方针,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航向。
A.巩固、提升、平稳、向好 B.巩固、增强、提升、畅通
C.推进、提升、畅通、平稳 D.完善、加强、平稳、向好
1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下最能体现“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是:( )
A.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了70多个经贸合作区
B.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作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正式贯通
C.我国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D.我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4.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平衡是相对的
B.我国已解决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C.我国消灭了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
D.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下行列
二.多项题
1.进入_____、贯彻_____、构建_____,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 )
A.新发展阶段 B.新发展理念 C.新发展格局 D.新发展时期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包括( )
A.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B.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C.提升产业链水平 D.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3.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_____、_____、_____、_____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
A. 生产 B.分配 C.流通 D.消费 E.出口
4.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 )“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
A.发展质量提高期 B.增长速度换挡期
C.结构调整阵痛期 D.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判断题
1.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
2. 共享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
3.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 )
4. 我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穿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5.解决结构性问题,必须把改善需求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
6.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
7.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
8.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 )
四、简答题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举措有哪些?
第六讲 全面深化改革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 )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A.社会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中国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在不断提高( )上狠下功夫。
A.民主与法治 B.制度创新和社会和谐
C.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速 D.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4.党的( )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A.十八大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九大 D.十九届六中全会
5.我们要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 ),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A.科技之路 B.富裕之路 C.共享之路 D.文明之路
6.我国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更好结合,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A.“引进来”和“走出去” B.国内和国际双循环
C.“一带一路” D.新发展理念
7.我国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对外开放格局。
A.更高质量 B.更深层次 C.更加便捷 D.更加开放
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
A.主导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基础性作用 D.辅助性作用
10.(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科教兴国 B.从严治党 C.依法治国 D.改革开放
1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2.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是( )
A.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D.坚持改革开放
13.党的( ),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
A.十八届三中全会 B.十八届四中全会
C.十九届三中全会 D.十九届四中全会
14.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更名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担任组长。
A.胡锦涛 B.温家宝 C.习近平 D.李克强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 )
A.整体性重构 B.协同性重构 C.开放性重构 D.彻底性重构
二、多选题
1.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以(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增进人民福祉
C.建设美好生活 D.改革开放
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__,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_____,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______。( )
A.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B.不断提高
C.新的生机活力 D.新的生命力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A.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B.实现中国梦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国家治理体系
C.经济社会发展 D.政府宏观调控
5.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涉及( )
A.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 B.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C.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 D.党的建设
6.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突出问题导向,增强改革的( )
A.系统性 B.整体性 C.协同性 D.开放性
7.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 )
A.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B.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进行
C.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D.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三、判断题
1.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0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
2.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
3.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乘风破浪、奋勇向前的指南针、定盘星和压舱石。( )
4.我国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6.党的二十大指出,我国已经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加立体的对外开放格局。( )
7.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
8.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道路上,要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和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
四、简答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6讲练习卷参考答案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A 5、B 6、A 7、B 8、A 9、C 10、A 11、B
12、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 4、BCD 5、ABC 6、ABCD 7、BD 8、ABC 9、AC 10、ABC 11、AC 12、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简答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探索和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什么?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2)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4)“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C 5、C 6、B 7、C 8、C 9、B 10、B 11、D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E 8、ABCD 9、ABCD 10、ABDEF 11、AC 12、ABCD
三、判断题
1、√ 2、√ 3、×
三、简答题
1、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是什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
(1)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2)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3)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4)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第三讲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D 5、C 6、D 7、C 8、C 9、A 10、B 11、B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D 4、ABCD 5、ACD 6、ABD 7、ABD 8、BCD 9、ABCD 10、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1. 如何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1)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2)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3)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4)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
(5)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6)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第四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A 6、C 7、B 8、B 9、C 10、B 11、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D 6、ABC 7、ABCD 8、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标志是什么?
(1)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经济基础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站在人民立场上,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3)资产阶级政党的经济基础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了实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政治意志,国家重要决策被利益集团绑架,政党之间围绕权力的斗争无休无止。
第五讲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A 5、C 6、B 7、B 8、A 9、C 10、C 11、D
12、B 13、D 1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简答题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举措有哪些?
(1)筑牢坚实基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强化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夯实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5)提高国际竞争力,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完善制度保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六讲 全面深化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A 7、B (更正:少了第8题) 9、B 10、D 11、B 12、C 13、D 14、C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CD 4、AB 5、ABCD 6、ABC 7、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简答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改革目标的总体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改革领域的全面性。设计多个领域,如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农村土地制度、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司法体制等多个领域。
(3)改革机制的系统性。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各项改革系统集成,才能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