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晋国奇珍光耀浦江——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在沪展出

2021-08-10 16:04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晋国奇珍光耀浦江——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在沪展出

选自《文物世界》2002年05期,文炫

2002年4月30 日,节日前夕的上海鲜花盛开,春意盎然。下午3时,由山西省文物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上海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晋国奇珍一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山西省文物局局长施联秀、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出席开幕式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0世纪90年代初,山西南部天马一曲村遗址中的晋侯墓地惊现于世,历史打开尘封了2800多年的遥远记忆,和人类开始了亲密的对话。今天,这些旷世瑰宝又轰动了这个著名的国际大都市,申城上下、浦江两岸旋即涌动起一阵阵三晋文化的热浪。

西周前期,周成王“桐叶封弟”,册封其弟叔虞于唐。唐叔虞之子曰燮父,因唐地有晋水,故其又改称晋,为晋国。但因尚缺文字记载,至汉贿,其始封于何地,历代国君葬于何处,始终是历史悬题。

从1992年到2001年,经过10年的艰辛努力,考古工作者在东西长150、南北宽50米的范围内,先后6次共发掘9组19座晋侯及夫人大型墓葬,每组之东又有车马坑,数十座陪葬墓、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器、玉器、陶器等随葬品。9组19座墓葬,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延续到春秋初年,很可能是从晋侯燮父到护送周平王东迁的晋文侯,这在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中还是仅见。如此完整且世代相接的西周诸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在中国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确证了该地是晋国始封地,使学术界对“晋文化”全貌、特征、分期等问题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对西周年代学的研究亦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可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年代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晋侯墓地丰富的考古资料。因此,这项考古发现在1 9 92年和1993年连续两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纪之交,又被评为20世纪考古大发现之一。

晋侯墓地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中,以青铜器和玉器最为精彩。青铜礼器的组合不仅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体制的共性,也鲜明地表现了晋国青铜文化的特性。它们几乎涵盖了同期青铜器的全部器类,其器形除当时流行的式样外,也出现了未曾见过的如鸟尊、猪尊、兔尊等肖形器形以及立鸟人足筒形器等形式。青铜器铭文可以证验补史,晋侯墓地中就有6位晋侯的名号,为研究晋侯世系的珍贵资料其中晋侯稣钟共两堵16枚,上有铭文355字,详记着周王亲自指挥,晋侯率部巡省东土并受王命讨伐夙夷立功受赏之事,弥补了史籍缺载之憾。更重要的是钟铭有6条记时历日者,对恢复西周编年大有裨益。此外,它能敲出从低到高跨越三个八度又一个小三度,确属罕见。另一套8枚楚公逆钟、是西周晩期晋楚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例证。

另一类是大量出土的玉器,由玉覆面、佩玉、葬玉:玩玉等组成。缀玉覆面几乎每墓皆有,五官及须发齐备,佩玉或为玉牌串珠佩饰或为几十件大小不等的玉璜联系在一起的佩饰,还有颈饰。每组都是极尽巧思,华丽无比。葬玉多为玉圭、玉璧,是标志墓主身份和地位的礼器。仅63号墓中玩玉就有玉人、玉鹰、玉龙人、玉鹿、玉伏牛、玉立牛、玉卧牛、玉马、玉螳螂、玉羊等,件件形式新颖,琢工精良,玲珑剔透,别致引人。晋侯基地墓主身份清楚,又出土如此巨量玉器,首次将绚丽的西周晋国玉文化呈现于世人,不仅对周代的用玉制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考古资料,而且对玉料产地、制作工艺、造型艺术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在西周时期晋侯墓地出现等课题的研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晋侯墓地中还出土有金器、漆器、陶器、骨器、石器等。特别是成组出现的编磬与编钟一起为晋国早期乐器,是礼仪之邦的晋国礼乐文明的真实写照。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2000多年前的晋国史实湮没了,但随着晋侯墓群的惊世发现,晋国都城“故绛”也就不难探寻了。

晋国的先民们,我们来了……

晋国奇珍光耀浦江——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在沪展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