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0岁之后的北上广,不想留,不敢走

2020-02-01 17:21 作者:浪潮工作室  | 我要投稿

按理说,往年的今天(正月初八),很多人都已经上班开工了。

但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不少公司都把上班时间推迟了,或者要求大家在家办公。

早早买好的回到北上广的车票、机票,纷纷都退掉了。

有人可能在把票退掉的那一瞬间,闪过一丝念头:我真的还要再去北京挤5号线吗?我真的还要再回到上海的出租屋里吗?我真的还要去广州,去深圳吗?

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这个话题其实早就是一个烂大街的话题了。

但是,对于30岁左右的人来说,这个话题再怎么老生常谈,它都慢慢变成了一个摆在眼前无比现实的问题。

六七年前的你,除了行李箱和满腔热血一无所有,但依然义无反顾来到了北上广。

因为你知道,一线城市就像夏娃的苹果,充满了未知和机会。一线城市平台广、牛人多、工资高、成长快,下一代也能获得更优质的教育。

工作几年之后,站在30岁的门口,你可能会问自己:这些好处真的有能力拿到吗?北上广那么丰富的资源,真的能享受到吗?

北上广深留给你的时间并不多

年轻人为什么来到北上广?是为了工作。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平台更大、成长更快、薪水更高[1, 2 ]。

同样是媒体行业,同一年毕业,同一个专业,毕业后从事同一种行业,你就是比在家乡工作的同学提升快、工资高。这是属于你的“红利期”。

北京,年轻人刚来到这里,仿佛觉得自己可以一步登天

但是,这个“红利期”其实非常短。就工资来说,工作3-4年之后工资涨得最快,到第五年之后,工资涨幅就赶不上头几年了[3]。

如果这时候大环境还不好,升职加薪的几率更小[4]。

2018年下半年以来,不仅裁员的消息没有断过,涨薪水也成了天方夜谭。智联招聘2019年6月发布的年中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只有14.9%的人成功晋升[5];就算加薪,加的其实也不多,将近5成的人加薪不到10% [5]。

即使每天在地铁上被挤成沙丁鱼,也不一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更残酷的是,当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已经是职场老人了。

年纪越大,升职加薪越难[6]。尤其是年轻人来北上广最向往的互联网行业,35岁的“职场中年危机”对他们可能更不友好[7]。

工资不一定涨,花出去的钱却只多不少。每天996爆肝好不容易攒下一点钱,房东又来跟你谈涨房租的事了。


没水的时候找包租婆她不一定会管,但是房租肯定是一分都不会少的 /《功夫》

“北京挣钱北京花,不要想着带回家。”一线城市工资确实高,可是除去房租之后,也不见得比其他地方有优势。

三分之一交房租,三分之一吃喝拉撒,剩下三分之一周末去看个展,约朋友吃个饭,没了。某天早上在小区门口旁边的包子铺买包子,发现包子从1块钱一个涨到1块2一个了,撇撇嘴,心想:“靠,劳资今年还没年终奖呢。”

工资不一定跟得上物价,赚钱养房东,可能就是很多人最真实的写照。

当然,如果觉得撑不下去,想念体制内的安稳,那可能要早做打算了。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年龄是35岁及以下[8]。

你很难给家人一个安稳的生活

工作不顺利,生活也不会轻松。

如果不想继续赚钱养房东了,考虑买房吗?

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远超其它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收入比是20倍、15倍[9],在北京、上海、深圳安心买房的最低年收入大概在34.4万[10],而2018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资才127107元[11]。

北京,回龙观。这里住了很多在软件园上班的社畜,但是其中大部分人都不一定买得起这里的房

能在一线城市买房,早早实现财务自由,随时能掏出几百万的人不常有。掏空几年的奋斗结果,再找父母东拼西凑付首付,每个月还一万多房贷可能才是常态。

当然,在没背上房贷的人眼里,房奴嘴里的还贷压力都是幸福的烦恼。

尽管在回龙观周围有个小房子、每月还贷1万5的房奴现在想得最多的可能是——千万不要丢工作。

网传深圳某程序员买600万的房每月2万1的房贷,然而在2019年遭遇了失业  /  网络

30岁了,你的父母也老了。

每次视频电话里他们苍老的眼神,都在提醒你——这是你需要照顾的人。

这几年你都不在他们身边,他们可能每天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对着你的照片叹气。或者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开始盼望你回来的那一周;等你走了之后,又开始倒数下一个过年。

然而子女离父母越远,父母的精神、身体状况可能就越容易不好[13 ] 。

这时候你想,那干脆把老人接到身边吧。可是,这么大的城市,爸妈年纪大了能适应吗?

成都老人,在家有牌打,但换个地方有吗

一个从山西来的小伙子,在上海打拼,他会说普通话,周围接触的又都是年轻人。可是他爸妈既不会说普通话更不会说上海话,出去买菜怎么交流?然而哪怕是不会说本地话这样的小事,都有可能影响老人的精神状况[14]。

他们在这里能交到朋友吗?还是在你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孤零零地坐在小区长椅上发呆等你回家?

老人也需要社交。来到大城市,他们能交到朋友吗

而且,接爸妈来养老只是美好的愿望;残酷的现实是,来到大城市的老人,超过四成是来帮忙带小孩的 [15],有的甚至是来工作的。

能帮儿女带小孩他们很满足,但是长期的奔波劳累很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 [16]。

中国的老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再怎么辛苦,只要孩子好就什么都好了。

可是小孩也不会轻松。

能不能拿到当地户口,某种程度可能会影响小孩是在一线城市享受优先上本地985学校,还是回老家继续跟题海战术里的同龄人竞争,尤其是山东、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

2016年5月8日,上海杨浦区一家新开业大型商场的三楼,几乎全部是各种儿童娱乐及早教店铺,人气十分火爆

北京的985、211高校有32所,上海13所,可是没有本地户口连参加本地高考的资格都没有。2012年,因为小孩高考的事,北京本地和外地的家长甚至起了冲突[17]。

这还不算完。户口是参加一线城市教育竞争的入门券,学区房、补习班、家长的教育水平、孩子的自制力,才是层层加码、从幼儿园开始的惨烈竞争。

但是户口对于大城市的外来者来说,比房子更像一个传说。2018年,北京市申报户口人数为12.4万人里,拿到户口的6019人,说是二十万里挑一,都不为过。

当然大学就能送小孩出国读书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老家也不一定容得下你

既然这样,那干嘛要出去,干嘛不回家?一定会有人这么问。

可是,老家可能已经回不去。

安徽黄山歙县。在大城市生活久了的地方,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已经回不去这样的老家了

回去就意味着重新开始,可是你的技能和人脉都在大城市,要迁移过去几乎不可能。不要说回去薪资减半这种问题了,老家多半压根没有你这个工种。

哪怕是成都这种有本地互联网公司,也有互联网大厂分公司的二线城市,能提供的岗位都很少。

2019年成都平均工资排在前十的岗位分别是:UI设计师、销售经理、客户经理、美容导师、总经理助理、销售代表、美容师、会计、销售助理[18],行业工资排名前十的岗位也是设计院、基金、房地产这样的第二产业[18]。

山西,大同。有亲朋好友的老家哪里都好,就是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种情况程序员回去大概只能修电脑,而一线城市号称年薪百万的咨询行业,回去可能面临的是美甲咨询、房产咨询、销售咨询。

有人可能早就想好了回去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不过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的趋势就是招录岗位在减少,报考人数一点没少。“上岸”约等于 “努力+运气”,也许还要加一点点关系。

对口工作找不到,公务员不好考,那先找个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干着?

可是,对不起,你愿意去做基础岗位,人家也未必敢要你。

豆瓣小组上就有分享,自己北漂几年之后回老家,结果能找的工作只有工资3000左右的基础岗位。更扎心的是,岗位太基础了,人家更不敢招一个资深北漂了。

有时候,资历反而成了找工作的障碍 / 网络

工资低、交不齐五险一金、拖欠工资,这样的新闻在老家本地新闻简直不要太多。《海峡导报》就报道过,某公司不给员工交社保,到法庭上还说是员工自己放弃的[19]。而这样的事情在小城市并不罕见。

即使勉强找到了,有些开支还是一分都少不了。比如养老,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90后,需要承担父母老去之后,所有的经济和情感负担[12 ]。

公务员没考上,找个工作要托关系,小公司太不靠谱。

如果受不了这样的生活,那回北上广吗?

回去挤地铁,点外卖,周末除了偶尔约几个朋友吃饭,就是在自己的小出租屋里看看剧,除了外卖小哥谁都不见。然后在某个加班到深夜的回家路上,不停问自己:“我TM到底在干嘛?我到底为什么要来过这样一种生活!”

考虑到2020年的环境,还是别轻易辞职吧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每年也不缺这样的新闻,从北上广逃回老家之后,又跑回去了。

也没别的原因,毕竟北上广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还有最后的自由。即使你满身伤痕,也可以一个人默默舔舐自己的伤口。

这时候,你好像看见了更年轻的自己。

生活可能就是一堵破破烂烂的墙 

那时候的你,还在学校,年轻,有活力,没有被社会毒打过。某次分享会,坐在第一排兴奋地听师兄师姐分享他们在大城市找到的好工作。你暗自下定决心,相信只有北上广才能兑现自己的努力。

那里确实是年轻人奋斗的天堂。而对于年近30,上有老(即将)下有小的人来说,生活可能就像万能青年旅店那首《十万嬉皮》唱的:

“大梦一场的董二千先生  

推开窗户,举起望远镜

眼底映出,一阵浓烟

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参考文献:

1.Roca J D L, Puga D. Learning by working in big citie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7, 84(1): 106-142.

2.踪家峰, 周亮. 大城市支付了更高的工资吗?[J]. 经济学 (季刊), 2015, 14(4)

3.奚美君, 陈乐, 汪奕鹏, 等. 大城市工资溢价, 集聚经济与学习效应--基于城市劳动力动态迁移视角[J]. 当代财经, 2019 (4): 14-263.]

4.Rinz K. Did Timing Matter? Life Cycle Differences in Effects of Exposure to the Great Recession[R]. 2019.

5.智联招聘.(2019).2019 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

6.Adams S J. Passed over for promotion because of ag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2002, 23(3): 447-461.

7. DT财经:《数据告诉你:哪个行业最难逃35岁危机?| DT数说》 https://mp.weixin.qq.com/s/h12kBHaLch9Z-rXPU7KgSw

8.姜雨峰, 潘楚林. 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研究述评与展望[J]. 管理现代化, 2017, 37(3): 126-129.

9.国家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研究组.(2019).2010-2018 年分地区及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报告.

10.DT财经:《年轻人住房消费报告:月入多少才能实现住房自由?| DT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7oP53Jqt51tlUVtaPCL6Fg

11.北京市统计局2018年平均工资 http://tjj.beijing.gov.cn/tjsj/cysj/201905/t20190516_153984.html

12.王素素. 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养老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8

13.董晓芳, 刘茜. 高堂在,不宜远居吗?——基于CHARLS数据研究子女居住安排对父母健康的影响[J]. 中国经济问题, 2018, 310(05):40-56.

14.刘庆, 陈世海. 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深圳市的调查[J]. 中州学刊, 2015 (11): 73-77.

15.吴少杰:43%流动老人流动原因为照顾晚辈[N].中国人口报,2016-10-27

16.胡建江, 倪延延, 黎秋菊, 等. 杭州市流动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9): 1144-1148.

17.南方周末:《北京:数十名本地、外地家长因异地高考对峙爆冲突》http://news.ifeng.com/shendu/nfzm/detail_2012_10/26/18584449_0.shtml

18.2019成都市薪资水平报告:https://salarycalculator.sinaapp.com/report/%E6%88%90%E9%83%BD

19.海峡导报:《员工放弃社保公司也要赔钱 法官提醒:不得放弃!》https://xm.leju.com/news/2019-11-29/11086606015843585562869.shtml


30岁之后的北上广,不想留,不敢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