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财务版年末常遇对账问题-货品成本价计算

2022-09-21 11:09 作者:白果炒虾  | 我要投稿

  货品成本价计算:财务版的平均成本价算法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在进销存期末处理时第一步核算本月的货品成本价,所以当月正确的平均成本价应在进销存期末处理后查询。

  计算公式:

  货品单位成本=(月初货品库存金额+本月采购金额+本月组装金额-本月采购退货金额-本月拆卸金额+产品入库金额)/(月初库存数量+本月采购数量+本月组装数量-本月采购退货数量-本月拆卸数量+产品入库数量)

     判断思路:

  (一)判断是否期初平均成本价录入错误。

  查询方法:启帐月份平均成本价错误的情况,进销存期末处理未结转的状态下,查看基本资料-货品资料-单位信息页,货品平均成本价是否显示正确。

  处理方法:账套启帐后货品平均成本价无法修改,无期初的情况可在业务未发生前,停用此货品,有期初数量的货品需报损货品后停用此货品,有业务单据时需先冲红业务单据后报损,重新增加货品资料使用。

  (二)判断是否货品出现了0库存或负库存情况,使用过程中库存清零或负库存情况后,正确成本价会以下次将货品入库为正数的单据单价做为新成本价显示。

  查询方法:报表与统计-库存流水账查询此货品的所有时间段流水明细,手动加上期初数量,按日期排序,计算货品数量变化,是否有业务单据将货品数量出库成0或负数的情况出现,此时货品的成本价是无效的,在下次将货品入库为正数的单据保存之后,以单据单价为正确成本价显示。

  处理方法:业务过程中出现库存为0或负数的情况无需处理,在下次将货品入库为正数的单据保存之后,以单据单价为正确成本价显示。

  (三)判断是否使用过程中货品出现采购赠送的情况,赠送进货的货品单价是0,会分摊已有库存数量的平均成本价,降低平均成本价和存货金额(较容易忽略)

  查询方法:报表与统计-库存流水账查询,此货品的所有时间段流水明细,查看采购进货单,双击打开单据,展开随单赠送查看是否有赠送的情况。

  处理方法:因采购赠送出现的货品成本价分摊降低的情况无需处理。

  (四)判断是否有与货品成本价计算有关的单据,出现跨月冲红的情况。

  查询方法:报表与统计-库存流水账查询此货品的所有时间段流水明细,查看冲红单的备注单号月份是否与备注单据同月。

  处理方法:出现单据跨月冲红的情况,可在原单据当月做一张相同单据条件的退货单,冲红单月份做一张与原单据相同条件的业务单据,抵消掉冲红数据。

  (五)判断是否有采购退货单价与退货前平均成本价,价格偏离较大或采购退货数量较多的情况出现。

  查询方法:

  反结转本月进销存期末处理后,查看货品资料单位信息页平均成本价或库存流水账明细内本月业务单据成本价,记录价格与采购退货的单价对比差值是否较大。

  处理方法:

  出现采购退货单价与当月货品平均成本价不等时,多数情况下会造成退货后平均成本价偏离较大,此现象为软件正确计算结果,无需干预处理,如客户不满意成本价如此显示,可告知客户讲采购退货单价修改为与当前平均成本价相同即可保持成本价不变化。

  如:

  例一:本月剩余库存数量为10个,平均成本价为10元,此时采购退货数量8个,退货单价为20元。

  成本价计算为(10*10-8*20)/(10-8)= -30,

  进销存期末处理后平均成本价降低分摊为-30元。

  反之,如果采购退货数量8个,退货单价为5元,

  成本价计算为(10*10-8*5)/(10-8)=30,

  进销存期末处理后平均成本价上浮分摊为30元。

  例二:本月剩余库存数量为10个,平均成本价为10元,此时采购退货数量2个,退货单价为120元,

  成本计算为(10*10-2*120)/(10-2)=-17.5,

  进销存期末处理后平均成本价降低分摊为-17.5元。

  反之,如果采购退货数量2个,退货单价为1元,

  成本价计算为10*10-2*1/10-2=12.25

  进销存期末处理后平均成本价上浮分摊为12.25元。

  采购退货单价与退货前本月库存成本价偏离越大,则退货后平均成本价变化越离谱,同时本月采购退货数量与退货前剩余数量越接近,则退货后分摊的成本价变化越离谱。


财务版年末常遇对账问题-货品成本价计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