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游记解读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2023-08-24 14:19 作者:暴富研究员  | 我要投稿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濛,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也许才是作者认可的书名,而书讲的内容是造化会元功

西游世界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此山乃

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这般受天地眷顾的风水宝地,想来这花果山的房价一定不会低。


一定有仙人坐镇,只是花果山的其他生物层次太低,接触不到罢了。

且间那花果山上,还有一块仙石,这石头不简单,

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

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每天吸收日精月华,内育仙胞,一日仙石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吸收天地精华,居与洞天福地,石猴降世之时引起天地异象。

惊动了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帝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玉帝听到两人汇报后说:“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毕竟身为天地间的最高领导者,心中装的是九州万方,且拥有远超一般的见识,早就见怪不怪了。

这石猴,每日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之后,在众猴玩耍时,沿着水源走,发现了水帘洞

随后有一个猴子说:“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是刚刚降世,可这花果山上的猴子却不是在石猴降世后迁徙过来的吧?

为何其他猴子只是说话而不行动呢?是做不到吗?还是由于未知的恐惧而选择不作为?

石猴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定了神,仔细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这里就是坐镇花果山的仙人的住所,事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这石猴要一步一步的感受这世界,是该它称王的时候了!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猴也一样,在享受过花果山最高等级的生活后,悟空开始思考人生,它想要的就是一个永远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活法,但是在他的认知里还有一个障碍在阻拦他,这个障碍就是阎王。

这时候,美猴王决定去修仙了,去寻个长生不老之道。

不由得让人想起修仙的嘉靖皇帝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摇摇摆摆,穿州过府

美猴王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无独有偶,曹雪芹的好了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杨朱思想的一段话能给我们解释:

“我们做个普通人就行了,为什么大家都在追求名声呢?

"只不过是借名声来发财致富。

”已经很富有了,为什么还不罢休呢?

“还要追求显贵的地位。"

“那已经位高权重了,为什么还贪图美名呢?

"为了身后的荣耀。'

”人都亡了,还要名声千什么?“

"为了子孙后代,有一个好的名声,就能够恩泽宗族、利益乡里。

这世间遇到的一切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何安顿好这颗无限心呢?

此时悟空给的答案是:长生。

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该菩提祖师闪亮登场了。

原著诗曰: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西方妙相祖菩提,做字面解释,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

拜师时悟空说:

“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此时的悟空佛学气质拉满,也是整个西游记悟空佛学气质的巅峰。

一晃六七年的时间过去了,菩提祖师问悟空,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

道不可轻传

菩提祖师一连介绍了术、流、静、动四门道法,

悟空的问题只有一个,可以长生吗?

祖师的回答只有一个,不能!不能!

悟空的回答也只有一个,不学!不学!

于是名场面来了,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

“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

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

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看着像是在教训悟空,菩提祖师心里明白,悟空拜师学艺,求的就是长生之道,

此时的悟空一点儿也不恼,只是满脸赔笑。

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

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

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

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得了好处容易遭人眼红。财不露白的道理,我们应当时刻谨记。

时至夜半三更之时,悟空来到宿舍门前,只听得祖师口中吟道: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

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每个弟子的悟性、根器各不相同。我们当然可以简单的说一句因材施教。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材施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同时也对施教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不是每个施教者都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率的方法也就是找到能够高效领会自己方法的门生,加以培养。

同时每个人心中也会意难平,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念头不通达。

正是这一份意难平,有时也会成为我们前进的一份动力。

本质上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稍有不慎,这份心意也会向坏的方面转化,比如说升起嫉妒之心。

有此嫉妒之心,进而转化成加害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

菩提祖师传道后,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依旧路,转到前门,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故将床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那大众还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

有些秘密就让它永远的成为秘密,于自己于他人都是好事。

三年后在菩提祖师的再次授课当中,

悟空叩头礼拜道:

“万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


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

若此时悟空还记得一年前菩提祖师传道法的经过,就应该私下向师傅请教。

但此时悟空的回答显然已经忘记了师傅的忠告。

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

见到悟空这般耍小聪明的说辞,

菩提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

悟空最终学到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然而之后的悟空却忘记了要藏拙,当众演示72般变化。

祖师说:“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祖师对悟空真是用心良苦,不仅传授高深的法门,也传授他生存的智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菩提祖师的大智慧就在于:认识人性的同时规避人性中恶的一面。

这一段也与佛教经典六祖坛经当中弘忍法师传授慧能衣钵时的做法极为相似。

《六祖坛经》中讲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

惠能将母亲安顿好了以后,辞别母亲,不到三十多天,就到黄梅礼拜五祖。

五祖见了我就问:‘你是甚么地方的人?来这里想要求些甚么?’

我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大师,只求作佛,不求别的。’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佛呢?’

我说:‘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佛性根本没有南北的分别!獦獠身与和尚身虽然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甚么差别呢?’

五祖还想和我多谈些话,但看见徒众随侍在左右,于是命令我跟随大众去作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弘忍大师为什么让根性大利的惠能去舂米呢?

转眼过去了八个多月。”

“祖一日忽见惠能,曰:

‘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历史上老艺术家司马懿的操作同样给人启示,三国时期,曹芳在位时期,司马家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司马家的权势几乎达到了巅峰,但此时他开始了超乎寻常的小心低调,自己看到老乡前辈时,即使官位自己低,仍要下拜。司马懿告诫子孙月盈则亏。一大家子待人处事,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西游记》中叶不止一次提到类似的事情,在观音禅院,老住持惦记上了唐僧的袈裟;之后的情节中悟空惦记上了奎木狼的内丹

最终,用道德经的一句话概括一下

收敛形体、隐藏智慧,离形去知,遁迹于芸芸众生之间

讲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西游记》第一回的名称: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朋友们,记得时刻修心啊,在得意之时尤为如此


西游记解读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