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热点 | 新主流大片的创作特征、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

“新主流电影”最早由马宁提出,后得到许多研究者的回应与使用。这一概念的提出体现着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化趋向,大众文化化的内涵包括主旋律电影向大众靠拢,也就是一种“主流化”的变化趋势,原先比较狭窄的主旋律电影容纳了商业性因素,向市场靠拢、回归大众文化,价值观念上趋向开放和普世性。在整个全球化的文化语境、政治格局、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影响下,这一变化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态势。新主流大片之所以能得以重提,是因为它具备一些可能可以总结出来的特征:
1.主题上:题材类型多元
中国新主流导演们一方以面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为己任,另一方面自觉践行电影工业美学理念,在强化类型创作的同时,也注重各种类型电影的融合,兼顾观众多元化观影需求,向大众市场靠拢,形成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复合类型。例如《建国大业》在类型上呈现出战争片、动作片的有机融合;《战狼2》以战争、动作、超级英雄三中类型为底子;《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也融合了战争片、动作片、惊险片、超级英雄片等。多种类型电影的融合,使中国新主流大片在叙事、影像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主旋律电影或军事战争片创作风格的突破。
从总体来看,新主流大片的主题与题材虽呈现多样的发展方向,但也体现出一些共性,如明快而直接的主题,重视人类普世价值的传达,将意识形态的边界模糊化等。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之间的并轨。在《智取威虎山》这样的红色经典改造个案里尤其明显,英雄救世和惩恶扬善的元素被放大,这是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泛化或者说超越。

电影《智取威虎山》
2.叙事上:改造重写传统
新主流大片吸取了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甚至艺术电影这些年在叙事上的探索,某种程度上看,新主流大片是对传统三种类型电影的某种改造与重写。新主流电影追求“轻叙事”,这种轻叙事来源于网生时代的新鲜趣味,这种消解了哲学、放弃了对沉重历史的反思。当然,轻题材并不意味着内涵的缺失,过去的重叙事。在互联网中被重新审视,获取了新的活力。在情感方式上,含蓄婉约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新主流大片里已经近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饱含力量的情感表达方式。中国经典革命的抒情正剧中那种“动作+爱情”模式里的“爱情”元素在这里几乎隐而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拍档之间快意淋漓的交往、碰撞,以直接而猛烈的力量来感染观众。
3.视听上:打造影像奇观
在重工业发展背景下,拍摄技术和后期技术都有了显著提高,影片制作在视听上实现了飞跃进步,收到好莱坞模式的影响,新主流大片注重特效制作,以高画质的奇观场景和造物式的奇观特效打造出屏入画的视觉冲击力,餍足观众视听张力。例如《烈火英雄》中的火灾场景在还原真实火灾现场的同时还运用了大量特效,营造了惊心动魄的灾难场面,是近年来国产灾难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再如《红海行动》中2/3的场景都是战争场面,影片采用超高升格的"子弹时间”和多线平行剪辑为观众带来超强震撼、写实、快节奏强冲击的残酷战场,也展现出中国军人过硬的军事素质。
4.人物上:覆盖百态群像
新主流大片摆脱了英雄化的脸谱式塑造,脱离了传统窠臼,没有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没有美化我方丑化敌方。影片中的人物各有千秋,饱满富有血肉,每个人都有自己显著的性格特征,也有各自的怯弱与弱点。主角人物虽然也常被当成“英雄”来书写,但其更多是一种综合了港式“丑角英雄”、美式“个性英雄”以及内地“红色英雄”的人物形象,《战狼》系列中的冷锋是这类形象的代表。这类英雄形象不仅丰富了电影本身的电影艺术内涵,还在此种重新融合中缝合了个体与集体,达到某种“微妙的和解”,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是有区别的。《红海行动》中导演没有书写个人化的英雄主义,而是强调团体协作,八位蛟龙突击队员的性格、分工、特长、缺陷各不相同,多元化的塑造手段和立体化的叙事维度为我们展现了这是一场团体式的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另外,影片在展现他们英勇作战的同时也刻画出战士们作为"人”应有的怯弱与犹豫。

电影《战狼2》
5.工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升级
中国新主流大片沿袭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和体系标准,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流水生产线打造出重工业的美学风格,让家国叙事与视觉奇观同频共振,促进了中国电影工业标准体系的构建。例如《战狼2》在艺术上采取了经典的三幕剧叙事结构,借鉴了美国超级英雄类型片的人物塑造,在视觉上也追求极致的视觉张力,后期宣发上也采用了商业电影的营销策略,使影片叫好又叫座。再如《红海行动》,仅军事装备预算就高达两亿,电影不仅获得中国海军的支持,还展现了诸多电影中从未出现的世界级武器装备,堪称军备教科书。
6.传播上:满足受众需求
在电影艺术传播中,一部影片只有有效进入发行渠道,才有可能被观众观赏和接受,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观众的观影反馈,也反作用于电影的传播过程;在电影工业中,发行商是经济力量的中心,电影只有取得好的票房和商业价值,才能实现其作为商品的“价值”,并激发新一轮的创作和生产。在发行上,新主流大片迄今为止强有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传播效应给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这类电影在形式、故事、价值观等方面都着眼于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心理,在叙事上和价值观的表达上偏向通俗化和国际化,因此成功争取到了最大化的观众。
但与此同时,在缩小与商业电影之间的差别的同时也难免沾染商业电影的病疾(问题),譬如同质化、审美内涵欠缺等。
1.内容同质化
类型电影创作注定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产出的作品难免会存在内容单一化、公式化的问题,故事情节千篇一律,主题思想千口一腔,电影风格大同小异,造成观众审美疲劳。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战狼2》《红海行动》《空天猎》三部影片的叙事模式如出一辙,而情节设计更是有大同小异之嫌,不同的只是三部影片的营救和撤侨分别发生在陆地、海洋、空中而已。主战场无非是毒品泛滥的金三角,动荡不安的也门等,场景标配永远是断臂残肢、尸横遍野、枪林弹雨,连镜头的剪辑、摄影机的运动、音效的使用都有着固定的规律。
2.技术主义倾向严重
无法否认的是,在工业化、标准化和规范生产中,电影愈来愈倚重技术,过分追求场面宏大,过多堆砌特效,高科技、CG特效的展示成为创作重点,被凌驾于人物和故事之上,以至于本末倒置。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几部电影几乎成了各种军事装备的演示,此起彼伏的各种激战让影片只见血腥不见情感,武戏有余而文戏严重不足,主人公似乎成了没有思想灵魂和情感的战争机器。一味地打打杀杀,让观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而各种高科技打造出的视觉奇观,也让观众从最初感到惊艳变得逐渐麻木。
综上所述,我国新主流大片在发展的过程中因有着高画质的奇观场景、多元化的人物塑造、多线叙事的交叉、契合观众的情感诉求所以收获了大量的票房和一致好评,但也面临着过度依赖高科技忽视情感表达以及视频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使我国新主流大片继续良性发展也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在工业化的时代,要注重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消除数字化与人文价值的鸿沟,促使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对电影语言进行再拓展。
其次,在主旨上,要严格把控尺度,注重文化的渗透,诸如深邃的哲学思辨和美学追问,宣扬复合时代主流体现时代正能量的价值观,探寻文化元素与艺术元素共存的新型发展路径。
最后,在内容上,要坚持以内容为王,坚持话题和价值创新,推动影片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找到新视觉、新思路深入挖掘,时刻保持新颖化,多用多维度叙事丰富交互手段,将意识形态与叙事的创新性表达相结合,从而实现我国新主流大片的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新主流大片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名词,而是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出新的内涵。新主流大片的崛起将快速推进中国电影“重工业”进程,引领中国电影在增速放缓调整期后步入可持续的健康繁荣新阶段,并将成长为助推中国迈向“电影强国”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目前多部国内票房成绩极为耀眼的新主流大片在海外的票房潜力依然没有被完全开发,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任务还很艰巨。国产主流大片需要在格局视野、主题立意和影片品质上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国际化表达,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打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主流电影品牌,进而帮助中国电影完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现代化转型并有效促进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