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辩论网|【周年】勿忘初心,不负始终——写在华语辩论网十五周年(2016年旧文)

华语|【周年】勿忘初心,不负始终——写在华语辩论网十五周年
勿忘初心,不负始终——写在华语十五周年 如果按照执念来分,辩论圈有两种人:一种人只把辩论当做业余时间的游戏,玩腻了,也就离开了;而另一种人,在辩论中演化出了深爱与执着,骨子里根植进了热忱与责任,他们不舍得离开,总想再为辩论做点什么。 如果按照心态来分,辩论圈有两种人:一种人把辩论当做谋生扬名的工具,他们喜好那刺眼的荣誉、实在的利益甚至是金钱的刺激,他们嘴上喊的,并不一定是手里做的;而另一种人,他们眼中的辩论是真诚的追求与爱好,是纯粹的求道求真之心,只要能看到辩友的笑容,他们便愿付出一切。
华语辩论网,在这两个分类中,都云集了后一种人。
早年没有FACEBOOK、微博和人人网的时候,华语辩论网就是辩论人最神圣、最专业的社交平台。从02年全辩开始,在华语辩论网分享过经验、发表过观点的国辩手、全辩手已经数不胜数。随便翻开十几年前的老帖,你会看到那些视频中的辩手,或是和声细语,或是据理力争,都在华语论坛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而袁丁、李巍、李恩泽、梁佑诚、邓哲、陈思渊、万华明这些昔日的版主,以及张学森、张爱萍等网站顾问,又有哪一个在华语辩坛没有赫赫的声名。 也正因此,自2001年以来,华语人始终怀揣着广阔的视野,实事求是的心态。无论宣传还是组织,我们都讲究正规化,不做过度包装,更从不恶意营销。反对造神运动是华语辩论网十五年的传统,辩论圈没有“政治正确”是华语老版主们坚持的骨气。在华语,你能够感受到的,是辩论圈最可贵的东西:真诚。 而对华语来说,专业化更是一种信仰。华语辩论网的计时器,占据了全世界一半以上华语辩论赛事的屏幕;华语网辩尝试的各种赛制,后来在各大国际比赛中推行;我们设计的辩题库,出现在各个学校的校赛;我们精心筛选的理论文集,帮助了一代又一代辩手成长;我们组织整理的辩词,成为了辩坛宝贵的资料;我们的新闻报道,是当之无愧的业内第一,曾与六个国际赛事以及无数全国、全省赛事完成过亲密合作,广受好评。专业,让华语辩论网独一无二。
虽然十五年来网站工作人员中出过无数辩坛的大佬名宿,但更多的工作人员,都是一个个深爱着辩论的小辩手。舞台的光鲜总是令人向往的,对于每一个辩手来说,没有人会不渴望在万众瞩目中征战四方。但在舞台背后,许多人都看不到的,是那一个个幕后英雄的辛劳。在华语辩论网,从来没有工资,甚至服务器都由大家集资捐赠,但所有人却甘之如饴地付出,哪怕没有利,更没有名。 规模维持在七八十人的网辩的工作团队,每到寒暑假就放弃休息,从早到晚排练赛程、调整赛制、制作海报、搜寻辩题、联系队伍、邀请评委、发布赛讯,繁忙中带着充实。 规模维持在四五十人的新媒体的工作团队,一年四季都如狗仔般忙碌,寻求优质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寻求比赛的讯息让想报名的队伍不要错过,寻求精彩的新闻让大家感受辩论的乐趣,寻求优秀的辩手采访以帮助初学。 这百多华语人,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聚起了光,照亮了太多人的前行之路。 十五年,是一段很长的路,是无数华语辩论网工作人员共同辛劳的结晶。忝列站长多年,没做太多实事,倒经常牵连网站,也总感到非常羞愧。 但今天,我还是想大声对华语辩论网说一声:“生日快乐!”为了你们的坚持,为了你们的信仰,为了这份常洒狗粮的组织的温暖,为了大家共同的推广华语辩论的梦想。 感谢有你,感谢有你们,未来我们要继续携手相依!
附录:
图片中的华语辩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