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线 第七章 别喊我少爷

2018-02-21 16:33 作者:南山白条椰子汁儿  | 我要投稿

刘利平并不是苏州本地人,他是南京人,江苏大学毕业。刘家开米店,虽不怎么大,但是民以食为天,过日子总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加之是祖上传下来的,怎么说也得有70年了,家境虽比不上达官贵人,但也殷实。家中三个孩子,倒是都供得起读书的。家中还养着几个仆人,除了打扫做饭洗衣,还每日接送少爷小姐们上下学。店里也有几个伙计,帮着算账和装卸,有时还到乡下去收账。刘父是个典型的生意人,精于算计,但宽厚仁慈,常常施舍。刘母也是个干练之人,帮衬着生意,同时也管教着三个孩子。

刘利平可以说是安稳而又和平的长大了。

刘利平十五岁那年,家中的店里多了个年纪相仿的小伙计,管家说是找上来的,求老爷给口饭吃,自己说是原来家里也不穷,也读过书,后来有一天爹走山道的时候叫土匪给抢了,他爹反抗,被土匪一枪打死,娘忙里忙外早就累倒了,一听这个消息悲伤过度,去世了,他自己遣散了家里的伙计,分了家里的钱,他对家里的伙计说:

“你们为我家做了这么多年的事,现在我家倒了,起不来了,也供不起你们了,爹说不能亏待你们,因为你们比我们要苦很多,这些钱给你们,是谢谢你们。”

他还说:“不要帮我,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我带些钱,到外地去。”

他又说:“我没什么牵挂,说不定还能做出大事呢。”

他坐上火车,来到了南京,寻求一份职业。

他来到了刘家的米店,刘父看中了这个少年,气度不凡,不像个农户家的孩子,对做生意也知道一二,便把他留在了米店里。

时间越长,大家就越发现这少年不一般的才能。大家也就越发地对他好奇。

这样一个聪敏的少年,为何不用剩下的家底东山再起呢?他并非是做不到啊。

真正知道这个疑惑的人,是刘利平。

那时正值新年,米店休业,家中热闹不已,刘利平和家中兄弟姊妹一起玩耍,放完了鞭炮又开始捉迷藏,刘利平想着藏到家中的一栋旧屋里去,用万能钥匙把门打开,再从里面堵死,这样就没人以为他在里面了。

“十,九......”哥哥开始倒数了。

刘利平小跑起来,转过屋角找到了他要藏的地点,一推门就进去了,搬来凳子堵在门上,藏在了桌子后面。

等等。刘利平想。屋子本来是锁的没人住,怎么一下就打开了呢,还有桌子凳子,

是不是有人住了。

刘利平四下看去。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你是谁,为什么闯进来。”

刘利平不免有些心惊肉跳,但他已经有了些大概的准备,他平静地站起来,看了看说话的人,是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少年。

这应该就是父亲新聘的小伙计了吧。刘利平心想。但他还是说道:

“我是刘利平,是这家的儿子,你是谁,为什么在我家住着?”

“我是你家的伙计,严宽,”他顿了顿,又说,“少爷好。”

“你为什么要呆在屋里,”刘利平问,“外面多热闹啊。”

“我没有热闹可享,那是别人的热闹,不是我的。”严宽回答,声音冷冷的。

“少爷要是有热闹可享就去吧,严宽是个下人,无父无母,也没什么朋友,”严宽回答,“少爷要是捉迷藏,在这儿藏在就藏着吧,严宽不会招出你的。”

“你不一起来玩吗?”刘利平问。

“不了少爷,严宽是个粗人,不怎么会玩的。”严宽回答,虽说声音里有了些温度,可还是面无表情。

“可是你在看书诶,还是《古文观止》。”刘利平说。

“不瞒少爷,严宽读过书,也喜欢看书,少爷博览群书,严宽不过略知一二。”严宽平静地回答。

“我其实很喜欢贾谊的《谏太宗十思疏》,”刘利平说,“我以后想做官,像贾谊那样的。”

“少爷志向远大,严宽佩服,严宽也很喜欢这篇文章,其中的‘十思’真的是概括独到。”严宽说。

“我觉得《北山移文》读起来也很好啊......”

就这样,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直到要吃中饭,肚子开始饿了的时候,刘利平才意识到待了太久了。

“二少爷,吃饭啦......”丫鬟婆子们的喊声渐渐清晰。

“那我走了,下午再来。”刘利平起身告别。

“少爷再见,恕不远送。”严宽起身。

走到门口,刘利平拉开门,扭头又说:

“严宽,以后别喊我少爷了,听着难受,喊我刘利平吧。”

“可是......”

不等严宽口中的那个“少爷”出口,刘利平已经将门关上,离开了。

 


红线 第七章 别喊我少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