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设计案例分享|Needle景观案例分享:第二十一期
Vol.21
纪念性景观设计案例分享




卢嫩纪念公墓位于费吕沃地区的一个自然保护区,由森林和石南草地组成,是近4000名荷兰士兵和平民的最后安息之地。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其他暴力冲突中丧生,如荷兰东印度群岛战役,还有的是在国际维和任务中丧生。




该方案的三个特征包括圆形设计语言、小径和树林。环形的路径网引导着游客穿过森林和草地,连接的路径使得步行者可在到达中心之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节奏体验空间,这是一个纪念悲伤和回忆的过程。纪念空地的中心,是一个坐落在花岗岩盆地的水景。水景的边缘刻着遇难者的名字,里面的水呈螺旋状流向中心的花盆,中央种着一棵名为“圣梧树”的小树,象征着社区的发展。动态的水景包围着树木,捕捉周围景观的能量、形式和生命循环。游客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朵花送到水里,水会把祭品带过整个空间,起到连接死者和生者的作用。




在这些森林保护区里,家人们可以把死去的亲属的骨灰撒在已标记的树木的周围,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这个诗意的概念将仪式、纪念和森林保护合为一体,看似简单,但它的实现却涉及一个大型的设计和技术专家团队。该项目为未来的其他墓地建设建立了一个框架,使每个场地都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




京张铁路,由詹天佑设计并主持修建,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自行独立设计和营运的铁路。它是中国铁路史的起点,而同年投入使用的张家口北站,便是这段历史的重要标志。将设计思路确定为建造一所纪念张家口工业历史的文化主题公园。在设计上注重勾陈与焕新——勾陈历史,焕新价值,营造有故事、有温度,独属于这一地带的公共空间。




该项目位于巴塞罗那埃尔帕皮奥市的Roques Blanques地区公墓,设计内容包括建造一个带有长长路径的大型绿色露台,即“Camino del Bosque”,以便扩容1100座新坟墓。这次基于尊重和保护科尔塞拉公园自然框架内环境的干预,是对这个建于1985年的墓地最后一次扩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修复的Can Tintorer农舍,也是batlleiroig团队开展的首批项目之一。



大约十年前,设计师偶遇一种美丽的工业废料:灰色的砂岩板,板面上有无数不规则的切口。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适当的机会将这种材料应用于实际项目。他在奥斯威辛市的这个项目上实现了这个目标。砂岩板在这里成为了纪念公园的主旋律,象征着现已解散的大犹太教堂(1863-1939)的废墟,也象征曾经的多元文化社区的生活之路在此纵横交错。



这些小型构筑在橡树林的映衬下,呈现出冰碛景观结构元素的几何形态;树桩树干与其他区域一起唤醒了湖上住房遗址的建筑结构,并在发现旧时安置点的路线上标记出相关的信息点。



捷克共和国仅次于布拉格城堡的第二大建筑群——Helfštyn城堡,高耸在摩拉维亚门山谷之上。这座建于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宫殿,因存在砖石掉落和遗迹退化等严重安全隐患,不得不在2014年宣布关闭。
因此,城堡所在地政府希望,趁着此次建造新屋顶的机会,对宫殿进行更新修复,而与此同时,国家遗产研究所坚持保护处于废墟状态的建筑,所以,该屋顶只能进行部分增建,且不能超过外围墙的高度。
鉴于该的项目特殊情况,我们只能用根据数千张无人机照片制作的3D模型,进行各种石膏和砌体改造尝试。




贡比涅森林中的休战空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遗址之一。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议就在那节今天已举世闻名的火车车厢里签署。该“第三列车花园”项目由景观设计师马克·布鲁姆(Marc Blume)、艺术家吉勒斯·布吕西特(Gilles Brusset)和建筑师弗朗西斯卡·利吉列里(Francesca Liggieri)共同设计,作为一个法德联合项目,它被设置在了通往停车场和林间空地的小路上,为人们到达签署停战协议的地点之前,创造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步行之旅。




该项目旨在为印度南迪亚尔周边村庄的居民设计一座寺庙,而基于南迪亚尔的干燥气候,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创造一个,可将寺庙的社会文化期望与基地生态框架及其周围动态相结合的空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周年纪念活动期间,诺丁汉市和诺丁汉郡议会委托我们建造了这座新纪念馆,以一次纪念的形式将在这场大战中丧身的近14,000个诺丁汉郡人姓名汇集在一起。该项目在2018年的公开设计竞赛中获胜,并于2019年完工。纪念馆位于维多利亚堤花园内。纪念馆整体呈现圆形;具体由1.5米高的土方堤岸围合而成。堤岸的高度是根据整体纪念馆空间而定,既创造了一种纪念空间的肃穆感,又没有将纪念馆与周围空间完全隔离。堤岸切出的八字形入口是进入纪念馆的大门,通过此门即可进入纪念空间。




这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第一个为英勇的士兵和其他为国家服务的阿联酋人所建立的纪念公园,该公园荣获2017年美国文化建筑类建筑奖。位于Wahat Al Karama公园中心的纪念碑是由英国艺术家Idris Khan设计完成。
阿布扎比王储、阿联酋武装部队副最高指挥官Sheikh Mohammad bin Zayed Al Nahyan殿下委托建造了这个公园。公园位于阿布扎比大清真寺和阿联酋武装部队总司令部之间的Wahat Al Karama,意为“尊严的绿洲”,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




该地堡位于巴伐利亚州北部小镇Mühldorf附近的一片森林中,它作为达豪集中营的第二大卫星营地,曾在二战快结束时,夺去了5000多人的生命。故此项目中代表了陆空运输、生产储存区、军队营地、囚犯营地和坟墓复杂系统的三个纪念地:森林营地、万人冢和军备地堡,都旨在纪念过去的劳役、幸存者及死去的囚犯。




这座纪念碑将被竖立在道路弯道上方的山脊上,因为那辆以色列监狱服务巴士就是在这里被烧毁的。它将是一个建筑艺术项目,会尽量减少生态干预,并由可持续几代人使用的天然耐用材料制成。它将结合自然景观和特色的地形,使人们从远处就能看见这个独特的景观,全年吸引着游客的到来。



我们起源于森林,自古以来就参与宇宙的循环,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因为我们本身就一直在重复着灭绝和再生的循环。宇宙本身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类似于莫比乌斯环的相互作用的世界:向外开放,最终却又可以回到内部,据说,人类在潜意识深处就拥有这种结构。这个花园展示了日本人过去共有的许多记忆中的风景,包括在古老仪式中表达的驱除邪恶和保护新生命的形象,比如从“横河花车”(Nagashi-bina)演变为“浮诗文化”(Kyokusui-no-utage),整个花园的记忆故事最终在长崎的一个名为“漂流的灵魂”(Shoro Nahashi)的和平寻求仪式中达到高潮。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它的设计传达了希望和更新的精神,创造了一个沉迷的空间,与繁华的大都市的通常景点和声音分开。该方案占地32368 平方米,将双子塔留下的大坑建成6 米深、各占地4000 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终汇入池中央的深渊。用四起的水声遮蔽闹市区的喧嚣,而瀑布则能过滤外部强烈的光线。
两个水池通过一个通道连接,通道墙壁的凹陷空间是专供亲属缅怀死难者的场所,他们可以在此点燃蜡烛或者静默祷告。另外有一个区域永久安放无名死难者的遗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