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竟影响寿命?单身短命快?原来父母催婚全是因为爱...
你单身吗?你身边有单身的朋友吗?你的儿女还在高呼自由万岁吗?
在这个本应是光棍狂欢,却充斥着“为你清空购物车”的狗粮氛围的节日,你究竟要如何利用这种氛围,为提升祖国的结婚率推波助澜呢?
下面蛋蛋就来从专业续命学家的角度,教你如何科学催婚(请单身人士仔细阅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强调婚姻的好处
由于现在信息资源的发达和社会宽容性的进步,人们在想到婚姻的时候,早已不是单纯的考虑结婚时的喜悦,而是伴随着对不幸婚姻的恐惧和对离婚的思考。这种超前式的思维往往会阻碍人们接近婚姻的脚步,甚至会直接影响亲密关系。
在年轻人越来越有个性的年代,我们当然要想其所想,对其妄图单身的观点各个击破。但同时你也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热情,越来越容易冲动,所以,催婚第一步就要先强调婚姻的好处!让没有对象的TA想要找个对象,有对象的TA马上成家!
那么问题来了?婚姻真的有好处吗?
答案可以说是肯定的。数据为证:
在终身未婚、离婚、丧偶和已婚人士“65岁生存率”的比较中,已婚人士的生存率明显最高。而终身未婚的生存率最低,比离婚的还要低!
婚姻状况对65岁时生存率的影响
左:女;右:男[1]
怎么?想不明白为什么结婚会影响寿命?
首先,根据研究数据分析,婚姻减少了不健康行为的发生:比如同样是喝酒,已婚人士往往会喝得更少、更慢,以微醺替代酗酒。而且已婚人士会在出行时更加小心(注意交通安全等),也更不容易和别人发成激烈的争吵或肢体冲突……
其次,婚姻通过共享资源增加了双方的收入、资源、福利等物质材料。不管你爱不爱听,这一点对女性的影响尤为突出……而对男性影响最大的,就是从婚姻中收获的情感和生活支持。当然,规律的性生活和稳定的性伴侣也在增加已婚人士存活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诚然现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常常互相转换,但是不管如何转换,通过共同生活,夫妻都可以从共享资源、性和情感亲密、陪伴和日常互动中受益。
……这时,我们已经通过严谨的科学说理稳定了军心,再要做的就是不动声色地分享一些幸福浪漫的婚后爱情故事,让单身狗完全沉浸于对长长狗狗的爱情和健康的体魄的美好憧憬中。
瓦解他们对于离婚的恐惧
虽然从数据上我们已经能看出,单身的人通常没有结过婚的人活得久,但是对于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对于未知痛苦经历的恐惧显然要大于已经适应的“痛苦”经历。
那么离婚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吗?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有!
对!这时候千万不能自作主张采用“善意的谎言”,离婚怎么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影响呢?甚至早年间某项对芬兰人群婚姻状况和自评健康的研究中,还得出了“自评健康:离异男性<未婚男性<已婚男性”的结论。
30-64岁男性。上:1978年-1980年代结果;
下:2000年-2001年结果[2]
乍一看,这个结果仿佛在告诉我们,对男性来说,如果吃不准TA是不是对的人,还不如一辈子做一个快快乐乐的光棍。可是只要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单身和离异之间的健康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更何况,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受到离婚的严重影响!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婚姻或长期关系结束后都能够很好地应对并恢复活力,只有大约10-15%的一小部分人“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时光身边流”[3],正是这一小部分人造成了离异这个群体数据上的不良结果……
这些拖后腿的人又是什么情况呢?研究人员发现,离婚对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几乎完全取决于之前是不是就已经有重度抑郁症的病史。
源自[3]
所以这时,你就要适当地向TA展现出人文关怀:你重度抑郁吗?……如、如果真有的话,我相信你也不会想要催婚了吧?(毕竟,我相信大家都有人性)
此外,还有一项有趣的研究为恐婚者们指了另一条明路。
通过对1600多名成年人进行的40年跟踪调查显示:相比离婚后从未再婚的人士,离婚后重新再婚,能够“抵消”大大增加的早逝风险。
用魔法打败魔法。所以完全没在怕的嘛!
实在想绕但绕不过去的话题
最后,我们当然也不能回避丧偶的问题了。不管是因为意外、疾病或者生命按照预期走到了尽头,总有一天我们会对亲密的人说再见。
蛋蛋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丧偶后,男性死亡率的增加高于女性[5]。研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男性从婚姻中获得的更多,反而女性会因为在婚姻中付出而损害健康。
但是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丧偶势必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前文图中也有显示)。不过这种影响与死亡原因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更容易接受疾病带来的死亡,而意外丧偶会带来更大的伤痛。
所以,这里给大家提一个小醒,为了家人的健康,不要对他们隐瞒那些他们亲近之人的病情……
最后,虽然这篇文章是教大家如何科学催婚的,但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带来的“必须结婚”的压力越来越小,人们开始选择更多元的家庭关系。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结婚,希望你们还是要擦亮双眼,真心感受。
▼
文末彩蛋私货:
其实我是一个正经✔抗衰老原创科普号。致力于科学抗衰,为引领更多国人成为百岁老人而操碎了心的派派。
你是孤寡花季大学生还是划水搬砖打工人?抑或是手机屏幕前不愿透露年龄的读者朋友,时光派无法插手你的婚姻/提高你的幸福指数,但是寿命是可干预的!
点个关注,以后的日子里,让时光派陪你慢慢变老~
—— TIMEPIE ——
参考文献
[1]Waite,L.J.(1995). Does marriage matter?Demography, 32(4), 483–507.
[2]Joutsenniemi KE, Martelin TP, Koskinen SV, Martikainen PT, Härkänen TT, Luoto RM, Aromaa AJ. Official marital status, cohabiting, and self-rated health-time trends in Finland, 1978-2001. Eur J Public Health. 2006 Oct;16(5):476-83.
[3]Sbarra DA. Divorce and health: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Psychosom Med. 2015;77(3):227-236.
[4]Sbarra DA, Nietert PJ. Divorce and death: forty years of the Charleston Heart Study. Psychol Sci. 2009;20(1):107-113. doi:10.1111/j.1467-9280.2008.02252.x
[5]Allison R. Sullivan, Andrew Fenelon, Patterns of Widowhood Mortalit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Volume 69B, Issue 1, January 2014, Pages 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