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公谈苑》宋 杨亿口述 黄鉴记录(十)
钱镠治目疾 杨文公说钱镠在老年时有一只眼睛失明,他听说朝中有位姓胡的国医能医治,便向皇上请求让胡国医来医眼睛。 晋祖派医生泛海来找钱镠,医生仔细看那只失明的眼睛说“尚父如果不医治这只眼睛,还能延六到七年的寿命。如果决意要瘼去内瘴,眼睛立刻能看见和之前一样,可是你要考虑下,这样子会损福报。” 钱镠说“能不让我死后成一目鬼,来吧。希望医生能尽力医好这只眼睛,我会厚厚报答你。”医生为他疗治,那只失明的眼睛重见光明。 钱镠很高兴,给医生金帛宝带共五万缗,并叫船送医生回京师。医生到达京师的那天,钱镠死去,正好八十一岁。 医生的孙子收藏了数幅钱镠送给他祖父的相书,钱镠的曾孙惟演将书赎买回来,我亲见这些书。 治面疡 杨嵎是光禄寺丞直史馆,脸颊长了一个连着牙齿的疡(疮),辅车(颊辅与牙床)外肿得象一个覆瓯,内里溃烂不时要吐出脓血,非常的痛苦,医生用各种方法为他治疗,一年了还是如此。 有人对杨嵎说“天官(吏部尚书)那儿有医疡名方,为何不找来试试?” 杨嵎便按疡人疗疡方子的说法,里面介绍必须用五毒,配合黄堥、买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然后烧三日三夜,烧好的烟灰用鸡毛扫取,洒注到创面,恶肉便会破骨尽出。 杨嵎按着方子,将药洒注到创面,不一会,朽骨连着两颗牙齿从溃烂中掉出来,于是病就痊愈了,这事离现在已经十五年了,如今杨嵎任主客员外郎。 太宗棋品第一 太宗将棋品第一,待诏有位叫贾玄的人,已经达到绝格,在当时只有王积薪可以与他相比。杨希紫、蒋元吉、李应昌、朱怀璧也都是国手,但皆不是贾玄的对手。贾玄喜欢喝酒,后来因为嗜酒病死了,皇上很悲痛惋惜。 末年听说在洪州有位李仲玄,小小年纪棋格绝胜,不输当年的贾玄,一年后也死了。朝臣中有潘慎修、蒋居才,也很会下棋,官至三品。内侍陈好玄是四品,这些人大多时间是陪皇上下棋。 从贾玄以后,大部分是受三道,慎修受四道,好玄受五道。慎修曾经献诗说“如今乐得仙翁术,也怯君王四路饶。”又写了本千余言的《棋说》献给皇上,皇上很高兴也很赞叹,里面说的都涉及政治道理。 草书 章草、小草的点画都是有规则的,不可以随意书写,近代的李居简擅长草书,太宗很看重他,让他以赞书大夫管理御书院。 王嗣宗也练习草书,可惜无法写好,谚语说“信速不及草书,家贫不办素食。”说是很难仓促置办的意思,可以说小草尤其难。 僧善书 近代佛门弟子中有很多书法写得好的人,比如庐山僧人颢彬、茂蒋擅长王右军的书体,关右僧人梦英擅长柳公权的书体,浙东僧人擅长颜真卿的书体,大部分是写在碑石印板上,写的字不输前辈。寿春的惠崇虽然也擅长王右军的书体,但是比起颢彬、茂蒋还是差些。 张维 杨文公说:蜀人张维原本是佛门弟子,后来还俗。他尤其擅长王右军的书体,有怀素之骨,世上很难有人能超过他。 王嗣宗曾经将他推荐给当今皇上,皇上召他到御书院试他书法。张维对自己的才能很自负,不肯降屈,他到书院后四处走动,看其他人写的字后,人在一边冷笑,大家很气愤,于是合力排挤他,因此他只能在隶秘阁写楷书,张维不肯接受任命。 景德末,随皇宫车驾去拜谒陵墓,回来经过郑州,跟着皇上一起到开元寺参观新塔,有僧人上前向张维拱手行礼说“听说公深信佛教典籍,希望您能为新塔写碑文。”张维答应僧人。后来,张维写了碑文,书体真是一时之绝。张维因福薄而极贫穷,最后死在寄住人的家里。 缙云酝匠 缙云搉署有一匠人,善于酿酒,经他酿造的酒都非常醇美。 曾经官府让他把酿酒方法写出来,然后官家按照方子酿酒,可是出来的味道不好。因此官府召来匠人责问他所传的方子是不是假方子,匠人说“没有,方子是真方子。但是其中的酘浆,要随天气的热、寒、凉作调整多还是少,配合季节冷暖揽匀合适,这个要靠我个人身体的感受来决定,根本没办法教,只能心领神会。我自己的两个儿子,我都没办法将要领传授给他们。” 这大概是庄子所说的“斲轮”的道理吧。 陈乔 陈乔在江南任门下侍郎,掌管国家机密。 某天,后主称自己生病无法到京都朝圣,陈乔已经预先知道他的打算。王师来讨伐时,陈乔发誓要坚守,当时张洎是陈乔的副将,他们常向后主建议要守住国家,如果社稷失守,二人以死谢罪。 皇城失守那天,陈乔准备赴死,后主拉着他的手说“你应该和我一起归顺。”陈乔说“臣的死,能保佑陛下无恙。你可以将一切事都推到我身上,这才是保全之计。” 说完,陈乔挣脱后主的手离去,他进入视事厅,对二位亲近的仆从说“你们一起把我勒死”二位仆从不忍心,陈乔解下自己所系的金腰带送给他们,然后自缢。 后主劝不动陈乔,他又对张洎说“跟我一起归顺北军去。” 陈乔死后,随从撒扉抬着他的尸体去埋葬。第二年,朝廷赞叹陈乔的忠心,下诏改葬。刚开始人们找不到陈乔的埋葬处,有人发现一位穿黄半臂的大夫样子的身影,站在一处举手,大家急忙穿过南廊,在身影举手处掘得尸体,尸体的右手举起,如刚才那人所见的模样,陈乔的尸体如生,须发茂盛。 张洎见龙 张洎出使高丽,船到海中,他问船家“可以看见龙吗?” 船家说“如果有云的话,能见到龙的尾巴垂在波澜间,在那摇来摇去或者舒缩好久,接着开始下起大雨,无法见到龙的全身或者龙的头角。” 张洎听后便整理好自身冠带焚香,祈祷能见到真龙。当时天气晴朗,忽然有条龙出现于水际,不多时越来越多的龙出来,以至于弥望矗然无数,张洎非常震骇,好久龙才消失。 百药枕 益州有个药市,每逢七月七日,各地的药商云集,市场中的药材极为丰富,三日后药商才散去,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到市场买药材。 淳化中,峡路转运使为右正言崔迈,崔迈非常苦恼自己经常生病,他有个柏枕,便令人拿一万钱,到药市买百余种药材,然后将这些药材放入柏枕中,在柏枕四周钻孔,让药材的气味散出。 崔迈枕百药枕数月后,得了癞病,眉毛胡子都掉光,最后投江自杀。说这个故事的人认为,可能是因为药力熏发骨节引起的病导致。 湿纸化为菌 钱若水说“壬午年洛中发大水,房子都成了污潴(积水的洼地,见唐·薛能《秋雨》诗:“有形皆霢霂,无地不污潴。”)。太师的宅子中有间书房幸存,书房里面床榻还在,可是没见到卷册,卷册都变成菌(菇类),仔细观察那些菌还能看见上面有墨痕文字,有些文字还可以辨识,大概这些菌是楮(古时亦作纸的代称)变的吧。” 蜀人以去声呼平声字 现在称呼姓胥姓雍的人都是平声,春秋有胥臣,汉朝的雍齿,唐朝的雍陶,都是这么称呼。蜀中人将上声呼为去声,因为蜀人是以平为去。 刘吉论食鱼 刘吉负责护理京东河决,那个时候张去华是转运使,有回巡视京东河,到吃饭的时候,共有数十位宾客,刘吉为大家准备了鲤鱼宴。 去华看了看大家说“南方人住在水边,都是以鱼为食物,怎么不懂鱼很腥。”这句话明显有看不起南方人的意思。 刘吉有些生气,他回答说“能当上运使的人,至少也应该是进士、状元吧,怎么现在听这话好像是文盲说的呢?在《尚书》里有说道‘禹决九川,有鱼鳖,使民鲜食’和‘淮夷蠙珠暨鱼’。《易 姤》的九二说‘庖有鱼’,又在下系有说‘庖牺氏以畋以渔,盖取诸离。’再看《周官 人》说‘掌以时为梁,辨鱼物,供王膳羞。’《诗》中还收录了《嘉鱼》、《鱼藻》、《九罭》这些文章,在《小雅》中还说‘庖鳌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国风》说‘岂其食鱼,必河之鲂?’还说‘维能烹鱼?溉之釜鬵。’在《戴记》是这么说‘小潦降,不献鱼鳌。不中杀,不鬻于市。居山者,不以鱼鳌为礼。’又说‘三月,天子乘舟,荐鲔于寝庙。孟秋,天子食稻与鱼。又食鱼者,去乙。’孔子,你应该知道是鲁国人吧,他说过‘鱼馁不食。’赵盾,晋国人,吃鱼。田文,齐国人,他招待贵客吃鱼。子产,郑国人,人们送他生鱼。子公,也是郑国人,他亲自下厨煮鼋。公父文伯,鲁国人,因为用小鳖招待客人,致使客人羞怒而出。还有,如大舜渔于雷泽,吕望钓于渭滨,难道这些人都是南方人吗?何况现在是以盛宴招待太官,这些都是宗祊所用的食材,而且是商旅贩鬻,闾阎啖食,说明现在国家形式好,人民的吃食可以有很多选择。何谈之容易?”去华听了刘吉的话脸色很难看,无法应答。 建州蜡茶 在陆羽《茶经》中没提到建州,那是因为陆羽对福建十二州不了解,现在已经能够获得福建的茶叶,很多味道非常好。 江左近来有福建人来开了家叫蜡面的茶店,这家姓李的店卖用乳片作成的片茶,并取了个名字叫“京挺的乳”,然后还有“骨子”茶等,每年也就出五六万斤左右,到今年大概卖出去三十多万斤。 他的茶有十品,分别叫:龙茶、凤茶、京挺的乳、石乳、白乳、头金、蜡面、头骨、次骨;龙茶是专供皇宫以及执政的亲王长主,其余的皇族学士将帅是凤茶,舍人(贵族)近臣是赐京挺的乳,馆阁是白乳。龙、凤、石乳茶是太宗下令特别制作的茶。 江左还有种研膏茶也是专供皇宫的,大概和龙茶同一品质。丁谓写了三卷《北苑茶录》,里面详细记载造茶的方法,这部书现在很流行。 仕宦岭南 岭南诸州有很多瘴毒,一到闰年最厉害。 近来朝廷会选京朝官到岭南任知州,并在吏部选授三班使臣,十个到那上任的官员能回来的也就二、三个,虽然这些人能幸免,但是也都得了岚气,回来的这些人皮肤变黑,数年发作一次岚气,很难治疗。 以前一些小郡或者州县官,朝廷都是采用为官的当地人来管理,因为他们习惯当地的水土。后来有岭南官员向朝廷说我们这些远任的人俸禄太少,朝廷采纳这个建议,大幅提高俸禄,并另加赏赐,有些贪心的人,自愿去岭南为官,即便知道去了会死也不后悔。 小窑李 许州小窑出的李子很好吃,太常少卿刘蒙正有座花园在那儿,里面种植了很多颗李树。 每到季节刘蒙正便会派人回家乡把李子运回京城,然后送给贵族政要品尝,我也有幸尝到,李子不但大而且味道极好,之前我不曾知道还有这种李子。 沈香木 岭南的雷州以及海外琼崖山中长有很多香树,住在山里的人会砍来卖给需要的人。 一颗香树分三种等级的香,分别叫沈香、笺香、黄熟香。 沈香、笺香还分二种等级,分别叫熟结、生结。熟结,是树自然枯烂后获得。生结,是人伐下,放在空地让树烂脱而剔取。 黄熟香也分三等级,叫夹笺,破开后为黄散香。当地的百姓很多在香树上开槽,拿来喂鸡 喂狗。郑文宝有首诗说“沈檀香植在天涯,贱等荆衡水面槎;未必为槽饲鸡犬,不如煨烬向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