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

2021-07-31 10:56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山西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

选自《文物》2005年04期,朱晓芳 王进先

1988年8月,在长治市北郊故漳乡的故县村,抢救性发掘了2座仿木结构砖室墓,编号为M1、M2。两墓相距约10米,东西并列。墓室距地表深约5米,墓顶已被施工单位推掉,因被扰乱,随葬品及葬具情况不详。其中M2出土一方墓志上有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的纪年。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号墓

1.墓葬形制

M1为仿木结构砖室墓,坐北朝南(图一)。短甬道,长0.48、宽0.52米。墓室平面近方形,室内东西长1.68、南北宽2.04、残高2.26米。墓门与甬道相连,高1.03、宽0.53、深0.4米,门内用条砖封堵。

墓内墙壁下部用砖砌须弥座,高0.45米,上下边缘均雕刻莲花瓣纹。座的束腰部位用条砖隔出方框,框内用黑彩绘二十四孝故事图,画面简单粗疏,已漫漶不清(图二)。

砖砌须弥座之上留有宽约0.12米的小平台,台上四角砌出立柱,柱高0.57米。柱上砌普柏枋。柱间设四铺作斗縅,均不出昂和耍头,斗縅的做法为在普柏枋上砌出栌斗,栌斗口出华縅一跳,上承令縅。令縅部砌有替木(图三)。

墓室内的仿木结构均施彩绘。其中柱身施黄色,上饰黑色花纹。普柏枋上则用红、蓝二色绘出花瓣纹。枋上坐斗施黄色,上有红、蓝、白色纹饰。华縅出跳绘红、白、蓝色柿蒂纹,并用黄、红、黑色勾勒出泥道縅的轮廓。

除南壁外,其余三壁均面阔三间,砌有门、窗,门均挖进去,形成耳室(图一四)。南壁墓门东部挖一耳室,高0.35、宽0.45、深0.5米。东壁中部有一破子棂窗,高0.35、宽0.27米。窗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耳室,耳室门栏上砌有门簪4枚,两方两圆。耳室高0.35、宽0.62、深0.5米。西壁中间砌一耳室,高0.35、宽0.6、深0.5米。耳室两侧均砌有破子棂窗。北壁有3个耳室,形制近同,高0.43、宽0.48、深0.5米(图四~七)。

2.壁画

南壁 中部墓门拱券上绘黑色卷草纹,中央为朱雀图。朱雀正面站立,呈展翅状(图八)。门左侧绘舂米图。画面上有二人,一男子身着黑袍,裤筒上卷,正在踩踏碓的木杠。该男子前方坐一妇人,正在筛米。妇人身后绘一井,带有辘轱。门右侧绘碾米图。画面中央有一石磨盘,盘磨两端站一妇女和一男童,正在推磨。旁边坐一老妇人,正在筛米,身旁放一个篓筐。画面下部绘卷草纹和牲畜图,后者已漫漶不清(图二、一五)。

北壁中间耳室的门上画有帷幔,中央绘一人,披发,身着铠甲,手持剑。从其方位看,似为玄武神(图九)。两个次间用黄、蓝、白色绘出卷帘和帷幔。门的两侧均绘二人,恭谨站立,为侍女或守灵的家眷。

东壁 左次间门上绘卷帘及帷幔。中间窗上绘青龙图,青龙隐现于红、黄色云气中(图一0)。右次间绘飞天图。飞天体态丰满,面庞圆润,颈戴璎珞,臂饰宝钏,双手捧盘,衣带飘曳,飞翔在红、黄色云朵之间(图一二、一六)。

西壁左次间窗上绘飞天图。飞天面庞圆润,头戴珠冠,臂饰宝钏,衣裙飘逸,双手捧盘,飞翔于云朵之间(图一三、一七)。中间上部绘白虎图,白虎右前爪抬起,行走于红、黄色云气中(图一一)。右次间窗上绘卷帘及帷幕。门及窗的两侧均绘男、女侍者及守孝人。

二号墓

1.墓葬形制

此墓与M1的结构基本相同,墓内壁画也近似,只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如每壁中间不设立柱。该墓坐北朝南,墓室平面东西长1.4、南北宽1.71米。墓内砌棺床,座高0.48米(图一八、一九)。

2.壁画

南壁 正中设墓门,高0.76、宽0.44、深0.6米。门内拱券周边饰黑色卷草纹。门的两侧各站一武士,身着甲胄,手持兵械(图二四、二五)。

门的上方绘一朱雀(图二三)。其墓门两侧还绘有舂米图、牛羊图、推碾图、牵驼图、牵马图等。北壁 正中有一耳室,门高0.45、宽0.6米。门上部绘有卷帘。门两侧各有一个破子棂窗。左窗上部绘一武士,身着铠甲,手持兵械(图二一)。从方位分析,此应为玄武。右窗上部绘狮形神兽,呈蹲踞状。此壁的门、窗两侧均有孝子和侍男、侍女图案。

东壁 正中有一耳室,门上部绘青龙,作行走状(图二二)。门两侧各有一个破子棂窗。左窗上部绘卷帘,右窗上部绘飞天图。窗户两侧与门之间绘有孝子及男、女侍者。

西壁 正中砌有门扉,上绘门钉、门环,门上部绘白虎图及飞天(图二0)。门两侧各有一个破子棂窗。左窗上部绘飞天图,右窗上部绘有卷帘,门的两侧有男、女侍者及守孝人图案。

3.墓志

此墓内出土一块方砖墓志,长34、宽33、厚55厘米(图二六)。内有“元丰元年岁次戊午十月一日壬寅五日正午下寿”字样,为判断该墓的时代提供了可靠纪年。

两座墓相距约10米,形制结构与壁画内容基本相同。由此推测,两墓的建造时间相隔不会太久,均为北宋时期。这两座墓的发现,为研究宋代墓葬形制以及民间绘画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M1、M2为仿建结构墓.斗皱的做法颇具特色。斗缄不做出昂头和耍头,泥道缄也不用砖砌出, 而是用红、黄、黑色绘出泥道缴的轮廓,缄部勾勒出木头纹理,

在彩绘方面,这两座墓内均出现了四神以及飞天的内容。其中,北壁的玄武神以人格化的形象出现,实属罕见。据《云麓漫钞》卷九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祥符间避圣(宋真宗)祖讳,始改玄武为真武,玄冥为真冥,玄枵为真枵,玄戈为真戈,后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1]又据《河图帝览嬉》:“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2]M1、M2人格化玄武神的出现,为研究宋代的宗教和四神的演变提供了新资料。

参加发掘的有王进先、朱晓芳、侯艮枝、李奉山、秦秋红等人。

山西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