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爱过初音未来吗ーー她与我与互联网

序言
我虽然于2010年代开始接触VOCALOID文化,一直观察着它的变化,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并不是说喜欢「初音ミク」「鏡音リン」这种VOCALOID所特有的角色。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通过它们,将千千万万的匿名用户们联系在一起,网络环境欣欣向荣的光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曾并不爱初音未来,而那样的初音未来作为当年网络的代表性人物,并不是被动等待着大家的接纳。她毫无疑问是一个将各种各样的用户「连接」起来的,而现在已不存在的网络世界里的偶像。

正如无数的点连成线,无数条线连成圆那样将一切联系起来——2011年由livetune公开的「Tell You World」,就是给我这么一个互联网印象的乐曲。1990年代登场的互联网,特别是在国内作为一个连接众多用户的平台持续发挥着作用。1999年登场的网络论坛「2ch」将许多用户通过AA和复制粘贴定型文这样的行为团结起来,并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诞生出了「电车男」。另一方面,由细田守制作的「デジモンアドベンチャー 僕らのウォーゲーム!」(中文译名:《数码宝贝大冒险:我们的战争游戏!》)在电影院上映,在受到很多网民支持的下,亚古兽和加布兽也进化成了奥米加兽。在这种对互联网充满期待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初音未来,就像与niconico动画的成长相呼应一样,从北国飞向了世界。对于在这种时期度过少年时期的我而言,毫无疑问,「Tell You World」是很重要的存在。
译者注:AA为ASCII Art的简称,即是使用字符表现出各种图像的形式,颜文字可以认为是AA的一种,但是AA一般会指多行文字形成的较大画像
※「電車男」是一个在日本网络论坛2ch发生的故事,后来一连串网友间充满网络语言的对话及ASCII艺术涂鸦的留言纪录被集结成书,又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漫画、话剧等。//Wikipedia
在2021年的今天,她的这种「把无数条线连成一个圆,将一切连在一起」的思想,又去哪里了呢?毫无疑问,她所策划的「连接」对我来说正是互联网的象征,但不知何时,人们不再谈论这一概念,如今似乎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如同是为了证明我这样的预感,「愛されなくても君がいる」这首歌被选为以初音未来为中心举办的大型活动「魔法未来2020」的代表曲目。2020年会说出「就算没有(大家的)爱,有你就好」的她,从当时互联网的人来看,应该会被怎样看待呢。说回来,将初音未来当做「连接」代言人的我,也许一开始就错了。
从这一点来看,我有必要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很爱初音未来。也就是说,有必要思考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假若将她视作一位网络用户之间的“连接者”,那么面对失去了具体形象、被众多网络用户分割得面目全非的她,我又该作何感想呢。今后,我想通过追溯自己的记忆的同时,审视她是如何发展的,来在回顾我自己的同时,确认她是怎样的存在。这个起点,便是她出生的2007年。
机械被赋予人权?——作为媒体艺术实验材料的Miku
初音未来诞生于2007年8月31日。她原本是「合成器软件」,极端点说不过是乐器。使用「VOCALOID」(株式会社YAMAHA所开发的歌声合成系统及其应用软件的总称)的引擎所作成的初音未来,与过去的产品不同,在拥有作为角色信息的三张插画以及身高,年龄,体重来展示角色信息的同时,还聘用了声优藤田咲(作为声音提供者)。通过这种与往常明显不同的销售手法诞生的初音未来,与之前的MEIKO和KAITO不同,从发售的时候开始就是以「萌」作为目标的。
根据这样的目标锁定,以前作为专业音乐人的乐曲制作工具被接受的VOCALOID,也被当时很了解电脑的御宅族们所接受了。如上述所说,2000年代是90年代产生的网络思想逐渐走向现实的时代,特别是支撑这种时代的是日本国内特有的,御宅族们所创造出的文化。90年代WWW(万维网)在美国展露萌芽时,存在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认为互联网是一种与从前存在的政治空间相隔绝的全新的政治空间,这是历史上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这种萌芽期的网络思想并没有被进口到日本国内,而对于当时的国内网络,就如同杂志的通讯栏上的交流舞台一样,形成了一个地下的空间。这种思想曾经给国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参照网络论坛「2ch」就很明了了吧。由信息社会学者滨野智史以「流量」和「复制粘贴」这两个概念开设的2ch,正是在「只要有趣什么都可以」这一思想的支持下,形成了许多社会运动。这样的历史,就是批评家村上裕一所称的「float」吧。
※float:新的中间人群。【ネトウヨ化する日本】(互联网右翼化的日本)。

国内的网络文化在失去政治性的情况下,作为共享御宅族知识的领域被接受。就像是回应像这样作为小众文化的御宅族们的接受一般设计出来的初音未来,在刚刚经过1周年的niconico动画平台上,和「東方Project」「偶像大师」一起备受瞩目。批评家东浩纪提倡「数据库型消费」,所有「萌」要素都被消费的那个时代——虽说「那个时代」可能到现在都在持续着——之中,长发双马尾,迷你裙等各要素,正是当时「萌」的贯彻。就这样在北海道出道的初音未来,特别是在最初的时期,作为对于御宅族们的「新乐器」,也就是作为合成器被人接受。在她被发售的4天后,2007年9月4日被投稿的名为「【動画】VOCALOID2初音ミクに「Ievan Polkka」を歌わせてみた」的视频,作为模仿flash视频「ロイツマ・ガール」而出名。这个视频里,以初音未来为原型降低头身比的变形角色「はちゅねみく」诞生,与原视频一样拿着葱这件事被认为是「miku=葱」这一印象的起始。这个让「葱」这一印象固定下来的历史性的视频,如实地说明了最初期的她是如何在之后与「ボカロP」相遇的。2007年登场的最初期的初音未来,从未演唱过任何原创乐曲的她,被众多并不知道VOCALOID的用法的用户,看作了大量实验的对象。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在登场时是作为一名角色,以接近一名人类的形式被制作并登场,但看起来她的人权并没有得到承认。但看到了这些视频,尽管当时初音未来被赋予的角色性确实成功让ボカロP们对她感兴趣了,但是那是还没能充分发挥角色性的特点吧。当然,从彼时的初音未来中还没有看到「连接」的思想。
※数据库型消费,可以认为是大圈子包许许多多小圈子的一种新型文化认知形态。
在这种各寻所好的认知关系中不存在“出圈”“进入主流”这一情况。--《动物化的后现代》东浩纪


就这样在最初被无视的她的人权逐渐得到了承认,随之而来的是,她渐渐超越了「合成器」这一框架。「葱」投稿大约2个月后的2007年10月31日投稿的「【ネギ踊り】みっくみくにしてあげる♪【サビだけ】」,对她「葱」这一印象的进一步扩散做出了贡献。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这个视频最具特征的就是,仿佛是初音未来在歌唱自己一样的歌词吧。虽然歌名是「みっくみっくにしてあげる」,但究竟是谁来把听众 「みっくみっく」掉呢。这个回答不用说,就是初音未来自己。这种变化是在「【動画】VOCALOID2初音ミクに「Ievan Polkka」を歌わせてみた」中看不到的。渐渐地,初音未来像是有了自我,向ボカロP们介绍自己一样的乐曲,在最初期变多了。像是介绍自己一般歌唱自己这一倾向,是2007年初期初音未来的特征。由「暴走P」cosMo制作的「初音ミクの消失」(2007年),不仅仅是歌词的内容,这首歌的制作还全面活用了作为合成器的初音未来的特征。在乐曲内将她对自己是机械(=合成器)的纠葛描绘出来,这时已经不再以人类唱歌为前提,而是以异常快的语速唱了出来。这首乐曲的大半都是通对严肃地叙述这样的高速咏唱和VOCALOID的存在究竟为何物。给最初期初音未来是怎样存在给出了明确的提示。在那里,她作为「机械」而存在,但她自身的人权却也渐渐地得到了承认,就这样在这两者间飘摇,变成了精神分裂一般的状态。
虽然刚出生的她还只是「VOCALOID」,但随着被人们所逐渐关注,她的人权渐渐被承认。尽管如此,其人权并没有被全面接受,这样的情况作为围绕她自身是否是「机械」而分裂的两种心境,反映在歌曲中。她在这样的纠葛中持续思考,然后将这种纠葛直接用音乐表现出来。的确,初期的VOCALOID文化一直在歌唱初音未来的存在是怎样的,而其表现作为初音未来的媒介的「机器」本身是怎样的目标这一点,就像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媒体艺术作品。媒体艺术从登场到今天为止,不断地将媒体是什么(媒介特异性)作为作品表现出来。如果接受了这样的前提,最初期的VOCALOID乐曲努力表现出她到底是什么人,确实是值得称为使用初音未来的媒体艺术作品的。
只是传达创作者的想法——但是在那存在着爱吗?

这样媒体艺术化的初音未来,由于同年发生的「Melt大冲击」,迎来了转折点。她不再歌唱自己成为争论的最大焦点,备受关注的这一事件掀起了一股风潮,肯定了日后她作为术力口p们唱出自己感情的工具。「初音ミク为我唱了原创歌曲「Melt」」这句话语,是初音未来新方向的中心。本曲中登场的少女般的角色不绝对必须是初音未来,其他的存在也可以代入。有了这样的变化,她便不再受到必须歌唱自己的内容上的拘束,结果使得许多新用户的加入成为可能,而且歌唱者也不绝对必须是初音未来,而是可以代入他人,为如今被称为歌手的人们留下了参入的余地。但是,上述的问题夺走了初音未来作为她本身存在的必要性,或者说,这岂不是夺走了她曾暂时被承认的人权的行为。正是这种情况,助长了2010年代术力口终末论——很多用户将术力口作为正式出道的「踏板」来使用的情况——这种说法的形成吧。这样的问题,至今仍给VOCALOID文化留下了阴影。

就这样,为新听众的参入留下了大量空白的她,一边搁置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纠葛,一边2000年代到2010年代之间,飞速发展。这样的飞跃,通过与前面提到的「连接」思想合流,使她成功地成为象征「连接」的偶像般的存在,并使她向海外输出。这样的潮流与她所经历过的最初时期有很大的不同,与话题标签一同,我感到了她正在掀起一股新的运动。就这样,2011年「Tell Your World」登场了。正如开头所述,本乐曲正是继承了1990年代开始的网络文化,2000年代网络梦想的产物。这一点在到目前为止参照的此歌曲的歌词中随处可见,不仅如此,本歌曲还作为Google Chrome的CM在YouTube上公开,这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国内最早的视频投稿网站niconico动画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相对地,谷歌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构建互联网基础设施。为了表现前述的互联网思想,本乐曲有必要在YouTube上公开,而不是在niconico动画上公开。当然,实际上YouTube是谷歌旗下的网站,这也是原因之一,但也不能忽视Youtube比niconico更全球化这一点。

作为「连接」的象征,她走出了封闭的niconico动画,将活动范围拓展到了youtube。与此同时,遗留下来的niconico动画,其中出现了继承着国内网络文化的地下文化的乐曲,得到了当时以初高中生为中心的支持。与「Tell Your World」同一年投稿的「【初音ミク】カゲロウデイズ【オリジナルPV】」,包含了与Tell Your World中全球化的网络思想不同的连接的思想。本曲后来被作曲者「自然の敵P」也就是じん编入了名为「カゲロウプロジェクト」的乐曲计划的一部分,以本曲为标题的小说等后来也被售卖。カゲロウプロジェクト以约8岁到18岁的少年少女们为中心人物,描写与大人们的战斗的故事,这样的少年少女们团结起来与权威战斗的姿态,与过去的国内网络文化中的2ch匿名用户们联合起来,超越权威和伦理的架势,在某些地方很相似。尽管这种网络文化,确实越过了隔阂,与连接着全球的tell your world的「连接」思想有着类似的部分,但其并不赞同全面的连接,而是在自己的环境中——2ch的公告栏,カゲロウプロジェクト歌曲里少年少女们的「秘密基地」在国内的niconico动画这样的限定了的场所里开展。
在2000年代的「连接」思想的背景下,2011年她一方面通过「Tell Your World」向世界展翅高飞,另一方面通过「カゲロウデイズ」继承国内网络文化。这些都是通过角色让用户之间相互连接,在这里她出生时所描述的自身矛盾的表象已经荡然无存。这样说的份上,迄今为止,在她的历史中可能是最引人注目时期2010年代初的她,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内部保留了她分裂的精神状态的方面的同时,也可以说是走向了别的方面。但就像以前一样,她仍在失去着她存在的必要性…
这种「连接」的思想在2010年开始衰退,受其影响的初音未来也开始发生变化。带来这种变化的重大转折点是2011年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从「为了大家」到「为了你」——怀抱着梦想的残骸继续前进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前所未有、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灾害,不仅给日本国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切断了2000年代的「连接」。在此之前,用户以各种形式通过互联网相「连接」,展开了多样化的交流。这种「连接」以我们自身的数据化为基础,使我们可以根据算法进行变换;但即使有了这种算法,面对大地震带来的瓦砾和海啸,我们也束手无策。正如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无法在脑中再现战争的情景,互联网也意识到用它无法利用算法来挽回这场灾难。不仅如此,经历了福岛核事故,我们亲眼目睹了专家口中“安全”的标杆崩坏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了2010年期间针对科学的反动运动。即使在现在,社会上对于传染病、疫苗等话题充满阴谋论意味的讨论也是大势所趋,或许可以看出上述这种反智主义至今仍然存在。


在这样动荡的2010年代,初音未来的「连接」思想被迫中止。这种情况下,她并没有继续连接世界,而是重新开始审视她与用户VOCALOID P自身的关系。震灾发生1年后发表的「ODDS & ENDS」也已经体现了这种倾向。这首歌曲的标题意为「无用之物」,在本曲中,她的身份并不是用户们相互连接的媒介,而是用户的代言人,以此向其他VOCALOID P倾诉。这首歌曲的歌词从头至尾都由初音未来想要对VOCALOID P传达的信息组成,有了这样的信息性,这首歌曲也得以称得上是部分回归了最初的时代,也就是如同初音未来的自我介绍曲一般,细细讲述自己本身的那个时代。不仅如此,我们也应该关注到,这首歌曲还将人类和初音未来在音乐与影像这两点上进行了融合。这首歌曲中使用到的初音未来特有的「呼吸」,其实是使用了人类的声音(呼吸声来自之后由ryo提供乐曲出道的Tia)。此外,在YouTube上投稿的这首歌曲的mv中(官方视频目前尚未公开),小小的玩具一样的机器人、以及4名正在演奏的人类显得更像是画面的主角,说到底始终不是以她为中心。在这样的初音未来的歌曲里加入人类这一要素,与从前追求与人类相似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因为在那的不是「通过调教而显得近似人类的初音未来」,而是「人类本身」。这样一来,这首歌曲表面上呈现的就不是「初音未来」,而是「人类」的这首歌曲,也让人联想起在歌中唱出她自己的最初时期的她——将自己视为「机器」而纠结的她。这不是传统的用户之间的「连接」,而是更加私人的VOCALOID P和miku之间的关系。在定期举行的初音未来的演唱会录像中也能看出这种崭新的初音未来的人性表现,以及通过这种表现拉近与VOCALOID P之间距离的趋势。在演唱会上,初音未来会在设置于舞台的屏幕上唱歌、跳舞。当然,我们的技术无法让初音未来在现实中实时随着伴奏一起演唱,而是让伴奏配合预先输入的歌声程序来演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场的演出是机械性的,尤其是演奏者,连即兴表演都很难进行。但是,在现场演奏「ODDS & ENDS」的时候,在乐曲的最后部分到来之前,她在短暂的静寂后如即兴表演一般开始演唱。当然,这些演出都是由程序设定好的,演奏者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演奏。但是,这种演出被现场演奏中实际的乐器演奏所抵消,看起来就像是现场演唱会特有的演出。这样的新演出的可能性,如同人一般的行为举止,还有只面向VOCALOID P这一特定对象的歌词,「ODDS & ENDS」将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呈现出与描写用户间的联系的「Tell Your World」不同的新景象。这样的潮流持续了一段时间,在为纪念初音未来5周年而创作的「sasakure.UK x DECO*27 - 39feat .初音未来」等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这首歌曲也和「ODDS & ENDS」一样,绝非将连接进行理想主义化,而是不以连接形成全球化的世界为目标,着眼于呈现你和我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是如何看待当时的初音未来的。


至此,作为2011年开始的重大转变,我们看到了「切断」思想的放弃,以及取而代之的新的初音未来和VOCALOID P的存在方式。但这里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这些都不是投稿到niconico动画的MV或演唱会录像。那么,震灾后的niconico动画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在2010年代前半,niconico动画上阳炎Project依然人气高涨,另一方面,以米津玄师为首的国民艺人也逐渐在主流乐坛出道。正如前文所说,地震使得初音未来抱有的「连接」的思想逐渐消失,但另一方面,厌弃于过剩的连接的阳炎Project并没有受到这种影响,在次年以后也继续公开了新曲。然而,这一切也很快迎来了结束。作为阳炎Project系列的结束曲,「サマータイムレコード」(「夏令时记录」),于翌年2013年以阳炎Project的片尾曲的形式进行了公开,被视为围绕着8月15日创作的各种乐曲的收束。这首歌曲收录于专辑「メカクシティレコース」(「目隐都市的记录」)的最后,也明晰地体现出它以一种已完成的形式展现给了听众。Jin在此后的2017年发售了「メカクシティリロード」(「目隐都市的重载」),以崭新的形式延续了阳炎Project,但2013年的那次休止,也应当视作niconico动画上连接的时代终结带来的影响之一。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某种「VOCALOID跳板论」这类问题,在这个时期成为了现实。当然,在至今为止的VOCALOID文化中,也有像supercell和livetune一样出道的VOCALOID P,但她们都是从由初音未来演唱歌曲开始,然后逐渐转向请专业歌手来进行演唱。但这样的事例接二连三地发生,随着VOCALOID P们的名气逐渐变大,大家会开始用自己的声音演唱,然后主流出道。这样的事例可以在米津玄师和hitorie身上看到。虽然「ゴーゴー幽霊船」也曾在niconico动画投稿,但逐渐脱离niconico动画土壤的他,如今已是无须赘言的国民歌手。「現実逃避P」wowaka在发行「アンハッピーリフレイン」(「Unhappy Refrain」)后以摇滚乐队的身份活动,2014年凭借「センスレス・ワンダー」(「Senseless・Wonder」)正式出道。就这样,在摇滚乐队的世界里一往无前的wowaka在31岁时患上急性心力衰竭,并于2019年离开人世,乐队也成为了三剑客,至今仍在活动。
在2007年刚登场时歌唱自身的矛盾般的姿态,以及在2000年代作为「连接」思想的代言人的活跃和沉寂,留下的残骸便是这种「连接」的思想,而上述变化便是与之结合的所形成的新局面。就像「39 feat .初音ミク」歌词中唱到的「好久不见」,这个时期里初音未来「连接」的思想被放弃,并且在初音未来和VOCALOID文化的基础上得到个人发展的VOCALOID P们开始用自己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某种意义上是初音未来的黑暗时代。梦想被放弃,将自己称为「无用之物」;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想要得到非「你」不可的认可,这便是这个时期的她所唱的内容。而之后的她,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呢。
将「你」放弃,向「你」告别?——在不到2英寸的墙壁前

就这样,她迎来了「连接」的终结和「切断」的到来,面对众多著名VOCALOID P的离开,四分五裂的她迎来了2010年代中期。她带着抑郁症般的悲壮感歌唱,而在2014年投稿的「【初音ミク v3 English】 Glass Wall 【オリジナル曲】」中,也仿佛已经舍去了「ODDS&ENDS」中呈现的对「你」的满溢的希望之情。投稿者GuitarHeroPianoZero并不是日本人,而其在niconico动画上进行投稿,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归功于过去初音未来的「连接」的思想(虽然从2011年后发生的事情看来,这一现象对于充满了讽刺)。但如果要说这首歌的歌词充满了「连接」的希望,却并非如此。本曲的标题「Glass Wall」指的是显示器,在歌曲MV中,描绘了在横亘于初音未来与观众之间的绝对无法跨越的墙壁前,她流下眼泪的场景。在歌曲中,她唱到「这堵玻璃墙无法隔开我们(This Glass Wall between us won't keep us apart)」,但在此之前,她还唱到「与你的距离不到两英寸,我却感觉非常遥远(Less than 2 inches from you yet so far away)」。如果以她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为基础来思考这首歌曲,或许就能发现其中的深刻含义。在「ODDS & ENDS」中,「连接」迎来终结,自称「无用之物」,但仍然想要确认自己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对用户给予一味的肯定和支持。随后,这首歌曲又讲述了初音未来和用户之间无法跨越的「隔断」。这种变化放弃了「连接」的思想,否定了自我,却同时也继承了初音未来对用户的肯定的心情,并积极追求「连接」,她的这一姿态,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极限。你我之间的关系虽然仍然存在,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中间有一堵绝对无法跨越的「玻璃墙」。于是,2012年前后,初音未来与用户间距离的缩短,在某种程度上迎来了极限。


身处这般情形的她,在2017年迎来了自己的10岁。仿佛是为历经挫折后成长了一轮的她的10岁生日祝福,选择了用自己的声音歌唱的原VOCALOID P们,用投稿歌曲的方式为她举行了一场庆祝仪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ハチ和wowaka。著名VOCALOID P时隔多年再次投稿,给圈子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他们虽然带来了一时的活跃,双方准备的歌词却都显示出了对VOCALOID文化所持的悲观态度。在ハチ的「砂の惑星」中,有很多VOCALOID乐曲的主题特征出现在了歌词和影像里,整首歌曲都围绕着VOCALOID 10周年进行创作,但就像歌中唱到的「今后千百年间寸草不生的砂之行星」,本曲对现状的描述可谓充满了悲观色彩。显然,「砂の惑星」是他对VOCALOID文化的比喻,甚至在歌中称「放眼望去尽是禁止进入的警告」,营造出充满封闭感的氛围。另一方面,wowaka的「アンノウン・マザーグース」(「Unknown Mother-Goose」)可以说是在保持他一贯坚持的PV风格的同时,也将初音未来自身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糅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首歌曲。从「テノヒラ」(「手心」)和「プリズムキューブ」(「立方棱镜」)等歌曲中也可以看出,他经常在歌词中加入消极的词语,这种词语的使用方式在本首歌曲和HITORIE的歌曲中也有所体现。「用循环往复随意切换的歌 再次将耳朵堵塞」这句歌词,是对作出所谓「VOCALOID味」的wowaka自身反复使用固定风格的批判,亦或是对VOCALOID文化里的连锁式N次创作的批判?再或者,是否抱有因为HITORIE乐队的启动,导致结果上来看背弃了初音未来,从而产生的自责之情呢。现在他本人已经成了不归人,对于真相也只能做出猜测;但niconico动画上的歌曲以不断引用原创作品的形式,维持了用户之间的「连接」,如果他的这首歌曲是为了批判此事而作,并在初音未来10周年之际公开了歌曲,那么这首歌曲在某种意义上,或许也可以算作对初音未来的告别。这种解释,在将2017年的VOCALOID文化称为「砂の惑星」的米津玄师身上,也同样适用吧。
从今往后——我们是否应该缅怀她?
在2007年从传媒艺术中诞生,成为2000年代「连接」思想代言人,面对受地震影响而不得不正视的不合理现实,她不再致力于帮助用户互相连接,转而逐渐开始谈论「你」。就好像她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轻易产生联系的风险,从而想要先深入了解人类。但是到了2010年,曾经的用户渐渐离去,她的歌声仿佛唱出了孤身一人的悲伤。在值得纪念的10周年投稿的2首初音未来的乐曲,正如前文所说,都是对VOCALOID环境现状的批判,以及对它的诀别。


那么,今后的VOCALOID文化和她本身,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Omoi所作的「グリーンライツ・セレナーデ」(「绿光小夜曲」),作为「魔法未来2018」的主题曲,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肯定「ODDS & ENDS」所拥有的听众=VOCALOID P而准备的。而另一方面,像Pinocchio-P所作的「魔法未来2020」主题曲「愛されなくても君がいる」,也包含着「Glass Wall」里否定的含义,提供了具有深度的信息。然而,放弃了「连接」的初音未来至今为止所做的变化始终也只是与「你(听众=ボカロp)」之间的连接关系,若深究这一点,从根本上来说,或许在「ODDS&ENDS」之后,她还没有展现出新的方向。今后,这一现状或许会根据她的选择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如果这样的变化没有发生,等待我们的也许就只有「砂の惑星」了。
THE 哆啦A梦 KYOTO 美术展2021:
https://kyotocity-kyocera.museum/exhibition/20210710-0905
初音未来编年史:
https://piapro.net/39chronicle/
如果等待我们的只有这种绝望的未来,那么我们应该做事的只有一件,那就是以初音未来作为收尾。但是,具体应该如何收尾?在思考这些的时候,我想起了同样被视为充满希望的未来象征的「哆啦A梦」。在京都举办的『THE哆啦A梦展KYOTO 2021』,或许为我们思考这种吊唁手法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手段。本次展览从东京开始,目前正在京都举行,展览的主题之一是,将生活在当下的艺术家们各自所想的「哆啦A梦」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主题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共聚一堂分别制作了绘画、雕塑、服饰和影像等形式丰富的作品;在我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了更多的艺术家对哆啦A梦呈现出的一种怀旧之情。这并不是来自未来的、充满希望的存在应有的感情。
哆啦A梦应该曾是从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中诞生的一个未来的象征,在如今平成时代的不景气中,它却完全失去了这一形象。这种从现实主义视角出发的对哆啦A梦的否定,从本次展览中展出的艺术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出自作家佐藤雅晴之手的《かくれんぼ》(《捉迷藏》)是一部用更直接的手法将现代视角下的丧失感进行了影像化的作品,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小学和城市这类会让人联想到众多孩童的场面之外,作品中还准备了用3DCG合成的哆啦A梦转身离去的动画。伴随着捉迷藏的音乐,哆啦A梦背对着观众离去的这一场景中,镜头从一开始的小学,最终转向正在播放动画的朝日电视台的屋顶等。这种描写不仅表达出哆啦A梦于现实中并不存在,也通过放映在朝日电视台的屋顶设置的哆啦A梦的招牌和造型,体现出了这是面向消费社会制作的内容,并再次向我们表达,哆啦A梦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两个互相隔绝的空间。
从现代视角出发,使用这样的手法体现出的哆啦A梦的表象,具有强烈的「缅怀」意味,也就是如何回忆我们失去的「曾经的哆啦A梦」。对于这种「已失去的曾经的梦想」的缅怀,我们是否存在为今后的「初音未来」做好准备的必要呢?我的少年时代主要是2000年代和2010年代,我目睹了初音未来作为互联网想象中的梦想的登场和破灭。当然,在她登场还不到20年的今天,对她说「缅怀」等言语或许为时尚早,但在今后的VOCALOID文化发展中,或许总有一天会成为必行之事。
初音未来并不是一个生命体。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是不死之身,只要N次创作的环境继续存在,她大概就会永远存在下去。但不论形式如何,只要她存在,她的「死」就一定会在某个地方降临吧。这就好像我心中对哆啦A梦的印象是大山のぶ代,而不是水田わさび一样。因此,面对她终归会到来的「死」,我们不得不怀着我们的爱,思考缅怀的方法。
尾声
我出生于1990年代,不太了解当时的网络,又因为从小住在国外,所以也很少接触日本文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数码宝贝和2ch都开始流行,但我只能在远离日本的国外目睹这样的景象。正因为如此,我才只能用现存的资料和自己仅有的一点记忆,拼凑出自己曾经憧憬过的网络世界。
但是,正因为惊叹,我才一边把我不知道的时代写成文章,一边记录着曾经的初音未来和网络世界。这样的尝试显然是主观的,因而也使我这样写下来的评论成为小说一般的文字。我写的历史当然只是我自己的,但历史本就都应该是形形色色的小说。正因为如此,我才把不可能拥有主体性的初音未来称为「她」,并记录了她的「一生」。如此众多的历史——或者小说——被无数的人所描写,通过这些累积,才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她,而不仅仅是「怀念」。是让她的形象变得鲜活,还是将她扼杀,选择权正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文章头图已使用初音ミク公式图
Hatsune Miku / Crypton Future Media inc. / CC BY-NC

原文链接:https://note.com/ukiyojingu/n/n49a438b1fc4e
已获得作者ukiyojingu的翻译授权。
翻译:桜野秋葉,NG
校对:asahi,nagi,青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