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数字乡村”有多智能?来看沽源县石头坑村的“最强大脑”

2023-09-03 20:57 作者:庄里微  | 我要投稿

村民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时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村干部使用数字乡村平台上的“云广播”,即便出差在外也能随时随地通过村委会的大喇叭向村民发通知……8月24日,燕赵农村报记者走进石头坑村,数字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由中国联通定点帮扶的石头坑村,位于张家口市沽源县东南的闪电河乡。由于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多年前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5年7月,中国联通向该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310余万元,驻村工作队借助联通技术优势,结合村情实况,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开展精准帮扶,持续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石头坑村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中,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建成村级“数字乡村”平台,全面推进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的数字化转型。


▲石头坑村数字乡村平台大棚监测模块

数字乡村平台是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在对石头坑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产品,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助力基层治理、便利村民生活、赋能产业发展。比如,村干部可以通过平台上的积分管理模块发布一些任务,完成相应任务的村民可以领取积分、兑换商品,以此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发展;通过“大棚监测”模块,村民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测大棚内的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操控大棚里的各项设备,实现自动浇灌、浇水、施肥、拉帘、放风、补温;村民家中安装“联通看家”,在手机上就能实时查看家中情况,将“联通看家”接入数字乡村平台“老人看护”模块,还可以请村委会帮忙照看家中老人。


▲赵艳彬展示数字乡村平台上的“云广播”功能

石头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艳彬介绍:“数字乡村平台上的云广播是我离不开的工具,比如需要给乡亲们发通知,我直接把文字粘贴进去,就可以转换成语音广播出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村民周亚东以养殖肉牛为主业,牛是他的“家底”,任何一只走失都是难以承担的损失,“几年前走丢了一只,没有找回来,全家都难过了好几天。自从使用了‘数字乡村’平台的家畜定位装置后,外出放牧再也不会丢牛了,还可以给牛群设定电子围栏,一旦有牛跑出了划定的‘圈子’,我的手机就能收到警示信息,及时把离群的牛找回。”

“我们村是河北省第一个通5G网络的村庄。如今种地,我们用的都是无人驾驶的拖拉机,连上联通5G网络,能实现精准导航,误差只有2厘米左右,不仅把地耕得横平竖直,还省下不少人工成本。”拥有三百多亩藜麦田的“藜麦哥”张庆军说。

近年来,石头坑村不少村民选择返乡创业,他们有的经营起家庭农场、有的创办了农产品经营店,并通过电商直播等渠道为坝上藜麦等农副产品打开销路。“现在村里网络好了,不仅有5G全覆盖,光纤也入户了,村里物流也很方便。现在我回家创业,做电商直播、带货家乡的农产品,也一样能增加收入。”张庆军说。


▲“藜麦哥”张庆军在直播

干净整洁的街道、种满鲜花的小院、铺设在乡村美景中的健康步道和骑行道……在石头坑村,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美丽乡村的风貌。“我们这个村过去连一间瓦房都没有,到处是粪堆。经过联通这几年的帮扶,我们的生活比原来强了几百倍。”村民庞亮见证了村里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每说起这些,他都面带喜色。


▲石头坑村村容村貌今昔对比,原破乱的巷道(上)和修整过的巷道(下)

中国联通驻石头坑村第一书记刘增强介绍,“我们持续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并投入帮扶资金建设了新时代农民夜校、500kW光伏发电站、马铃薯窖、数字乡村平台等12个帮扶项目,带动村集体收入实现从0到数十万元的增长,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从3200元增加到近13000元。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发展‘培训+民宿’的游学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石头坑村的健康步道

如今的石头坑村,已从昔日贫瘠落后的村庄华丽变身为充满科技范儿的“数字村”,并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迈进。

来源:燕赵农村报

记者:李星妤

“数字乡村”有多智能?来看沽源县石头坑村的“最强大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