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2023-04-30 07:20 作者:_屁屁鲨  | 我要投稿

拉齐尼·巴依卡,塔吉克族新疆人,从爷爷开始一家三代义务戍边。十几岁时便跟随父亲在新疆西南部边境线学习探路、熟悉地理位置。

2001年,参军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原后,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义务巡逻向导。他巡逻的地区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耗牛探路,不能乘车。十来年,拉齐尼家的十头耗牛先后累死在了路上,另有九头耗牛因为摔伤丧失了劳动能力。2014年9月26日,拉齐尼的白耗牛在过河时摔伤了腰椎,他和战友一直在旁边守候着,但耗牛还是无法站起来,最后无奈将其留在原地,拉齐尼抚摸着这位无言的战友哭得像个孩子。期间拉齐尼没有索要任何补偿,他认为耗牛是守护战士的英雄。


2018年,拉齐尼当选人大代表。2021年1月4日, 拉齐尼在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时,冰面意外坍塌,旁人在他的指挥下先拉起了孩子。孩子安全后,一同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立刻跳下冰湖尝试救起拉齐尼,之后救援纷纷赶来,无奈雪地冰封的自然太过无情,拉齐尼英勇牺牲,这位英雄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拉齐尼不畏艰险、英勇救人的事迹早已不是一件两件。

2011年11月,拉齐尼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卡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

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爷爷、爸爸、我,我们一家三代人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国戍边,义不容辞!”这是拉齐尼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拉齐尼去世后,他的女儿在家痛苦不已,她用失声的嗓音对央视记者呐喊:“我爸爸的心愿就是为国戍边,在我的心里他是英雄!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爸爸是英雄!”那是当然,他本就是英雄!

新华社为他拍摄了纪念短片,题目是《痛心!今年两会,这位“帕米尔雄鹰”—— 拉齐尼 · 巴依卡,缺席了》,“这段从帕米尔高原传来的歌声,再也没有办法在北京唱响,因为唱歌的这位新疆团全国人大代表,今年,缺席了”。评论区网友留言“我愿意被这样的人代表。”

常人很难想象是怎样的精神信仰支撑着拉齐尼一家的坚守,拉齐尼讲起了爷爷经常讲给爸爸的故事:“解放军第一次来到我们家乡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他们免费给我们药给我们米面还帮我们修房子,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好人。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叫解放军、共产党。”

看完拉齐尼故事的我泪流满面,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拉齐尼的故事让我想起大学看的《毛泽东传》,里面讲了一个红军的故事。

在那个物资匮乏,战乱频发的年代,一支共产党的军队曾经经过一个山区,在那个不算富裕的村子里也有几户人家,不少的庄稼地,可以喂饱一支军队。此时共产党的军队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吃到人吃的东西,一路上啃树皮,吃杂草以维持生存。当他们经过这个村落的时候没有向当地村民索要任何粮食,因为索要粮食是违反队规的(这样规定是因为在战乱年代,你穿着军装去索要粮食,无辜的人民不得不给)。

当晚,军人依旧点燃了篝火站岗,他们饿着肚子唱起了队规。第二天便继续前行,离开了村庄。

每次当我想起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水。这些故事最让我触动的是做出这些伟大事迹的人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贵人”。他们生来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教育条件,他们也没有能写下伟大著作的天资,他们只是一个个和大家一样平等的灵魂,甚至只是脚踩在大地上的农民或是牧民。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皮破了,骨头断了也会尖叫,他们每天活得比大多数物质条件优越的人要辛苦,但他们的信仰却比太多人都坚定。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个人英雄。每一个个体的智慧相差是很小的,人类的尊严和理想是那么的相似。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些人民英雄正是靠着自己心中的良知去感恩报答曾经恩惠过自己的人与自然。对于这些人类群星里的星辰,我们也应该将他们的精神继承下去,不要在忙碌的生活里忘记一些为人最本初的东西。

最后引用南开大学艾跃进教授的一句话,作为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教导我们这些孩子这样一句话:“同志们,不要怀念我,学习我,成为我,然后超越我。”

人民英雄不朽,愿边疆战士不再受苦受难,愿他们守候的人民幸福安康。


永远的帕米尔雄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