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温州博物馆笔记

2023-11-06 08:09 作者:BrightRivers  | 我要投稿

古为瓯地,也叫东瓯 《山海经》:瓯居海中,瓯人居住在岐海中 前472,东瓯立国,含有今温州、丽水、台州部分 前221,秦始皇统一,废东瓯国 前200,汉高祖封驺摇海阳齐信侯(驺,音邹,原意马夫跟车夫) 前192,汉惠帝封驺摇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为温州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记载的行政建制 前154,东瓯参与吴王刘濞反汉战争,后倒戈杀吴王 前138,闽越攻东瓯,东瓯向汉武帝求援,闽越退兵,东瓯内迁,结束在浙南统治,四万余人迁至庐江郡,今安徽西南 晚古生代,温州局部还是海,海岸线外移,亚热带季风气候 新石器时代晚期,瓯人开始定居瓯江飞云江两岸,渔业,原始农业,纺织,制作使用石器玉器陶器 商周时期,进入青铜时代。文明开端。石棚墓、土墩墓,共性与个性 石棚墓,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战国墓葬形式之一,考古学巨石建筑类型 与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法国卡尔纳克列巨石遗址同为巨石遗产 土墩墓,不挖墓穴直接堆土,两周吴越常见 青铜器,青铜——铜锡合金 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史,商代开始瓯人铸造青铜。欧冶子代表瓯人,技术超过中原,青铜文化来自中原 玉属于透闪——阳起石 陶豆,类似高足盘,盛食物 西晋末年,中原人士南下,部分定居浙南,东晋太宁元年323,设立永嘉郡 温州之前是东瓯国都城、永宁旧城、永宁新城 东晋堪舆大师郭璞瓯江南岸建城,七山对北斗,凿二十八井对二十八星宿,形成江山水斗城 城内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 筑城时白鹿衔花过,白鹿城得名,简称鹿城 三国两晋南北朝,种植蚕桑发展,形成特产,瓯窑烧缥瓷(色青质润)晋朝驰名,三国时平阳(古称罗阳)横屿船屯,吴江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水师操练中心 589年,隋灭陈,州县两级,永嘉降级为县 675年,唐,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温州之称由来,城内有百贾坊、平市坊,开始生产蠲纸(音捐,原意废除),与高丽纸跟澄心堂纸齐名 大历年间(766-779),永嘉场为全国盐业四场十监的十监之一 938年,五代十国,摩尼教(明教)传入 1304年,元,也里可温教(基督教)传入 1613年,明,徐霞客来北雁荡山,1632年(崇祯五年)重游 绫绢帛为贡品 北宋,瓷丝绸中药材出口港,蠲纸成为贡品 元末明初,瓯海泽雅成为屏纸基地 哲宗时,年造船600艘,与明州(宁波)并列全国第一 南宋 永嘉学派 最早戏曲形式——南戏 宋代丝织品有缂丝(音客),瓯绸,溪绢,绉纱最有名 宋代金银器工艺:模压,锤碟,鏨刻(音赞),银鎏金 明清海禁,倭寇侵扰,海外商贸迟滞 1658年,清,设浙闽总督,总督府在温州 1683年,开海禁,1684年10月,温州恢复对外贸易 瓯塑 俗称油泥塑,彩色浮雕,源于汉代,传统堆漆工艺发展而来,绘画浮雕泥塑为一体,五彩油泥堆塑成型 非遗 宗教 最早佛寺:东晋太宁三年325年,永嘉的崇安寺,后改名开元寺 学术 永嘉学派与程朱理学与陆九渊学鼎立 求实,事功之学,工商业与农业并重

温州博物馆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