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全日制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电子信息工程(代码085400)
以电子与通信工程、微电子制造与应用、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遥感信息技术与应用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2.5年,实行“双导师”制,以系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
▶️专业面向: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 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首批“211 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 年进入国家“985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 类高校行列。2019 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过 60 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 电子信息工程硕士
作为工科大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工程的前景发展十分广阔,在信息化时代下,各行各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渴求,呈现井喷式的爆发增长,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是这个专业在社会各行种的需求现状。
🔴 电子信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 电子信息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达到毕业要求,经学院毕业鉴定合格,学校毕业审核通过,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其按照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和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相应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部分录取到联合培养项目的研究生将根据培养需求确定住宿地点。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参评奖助学金,但可参评部分荣誉奖励(以奖项具体评选办法为准)。学制为 3 年,具体以入学当年培养方案为准。非定向考生自主择业,发放派遣证;定向考生按定向协议(合同)就业,不进行毕业派遣;其他特殊类型考生按照相关要求办理。

🔘 报考条件
(一)全国统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包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注:
(1)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等届时可毕业本科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学校当年开学报到时间为准)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有关时限计算从学历学位证书日期开始至入学当日(以学校当年开学报到时间为准)截止。(3)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书面同意。
(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计划为准。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6)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考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 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学校公布复试分数线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余缺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报考类别:非定向:入学时须调入个人档案,毕业后由学校统一派遣;定向:录取前应当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协议(强军计划除外)、定向就业合同,不调入个人档案,毕业后按定向协议执行。
(3)意向导师可填写在“备用信息”栏,如:10001 某某某(请勿在“备用信息”栏填写除意向导师外的其他任何信息),复试科目在打印复试通知单时选填。
(4)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6)根据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急需紧缺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专业情况,“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仅 0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002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013 医学院、015 经济与管理学院、016 公共管理学院、018 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专业接收考生报考。
(7)现役军人和国防生报考,必须按军队相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8)报考强军计划考生,网上报名必须选择“电子科技大学”报考点。强军计划考生的考试科目选择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系统自动更改为对应的自主命题考试科目。
(9)“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具体要求详见考生网上报名时选择考点的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公告。
🔘资格审查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复试时,我校对考生毕业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 初试:
1. 思想政治理论
2. 英语二或英语一
3. 数学二或数学一
4. 计算机综合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综合二(电路、信号与系统)二选一


🔘复试:
报考院校复试或者远程复试
1.算法设计与分析(含上机)

🔘拟招生人数


🔘 专业复试资格线是参照国家线(A 类考生)。一志愿考生在 同等条件,优先录取。近几年总体报考与录取比例大约为 2.1:1。

🔘 复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招生简章中专业复试科目。每个考生面试总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同等学力加试时间另外计算)。
(1) 外语测试分值:总分100分,总分四舍五入取整数。其中口语50%、听力50%。
(2) 综合面试分值:总分200分,总分四舍五入取整数。
🔘 网络远程复试流程:
(1) 考生3分钟自我介绍(可外语),介绍本人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
(2) 外语能力考查:可通过考官与考生外语交流、考生外语自我介绍、考官外语提问等多种形式考查。
(3) 专业知识:考生随机抽取专业知识题库中的试题回答。
(4) 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查:考官结合考生简历、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设计的摘要、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补充材料,提出专业相关问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注意: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加试科目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加试方式为面试,每科满分100分,总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所有加试科目的成绩须达到满分的60%,否则复试不合格。
🔘 调剂非全日制电子信息(085400)的要求:
(1) 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301数学一、860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综合或831通信与信号系统;
(2) 达到原报考专业的学院复试分数线;
(3) 达到我院非全日制电子信息(085400)复试分数线。说明:同时满足以上3点要求的考生方可申请调剂到我院非全日制电子信息(085400)。
🔘 如第一志愿报考全日制的考生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则无需填报调剂申请,在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中选择“同意调剂到非全日制”即可。
🔘 总成绩为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权重相加,总成绩计算公式:
(1)初试满分为500分的学科(专业):总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30%,总成绩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2)初试满分为300分的学科(专业):总成绩=初试成绩÷3×70%+复试成绩÷3×30%,总成绩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 2021的脚步越来越快~为2022考研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