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右相林九郎为什么一定要废黜太子?

2019-07-26 09:41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这几天《长安十二时辰》凭借优秀质量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而剧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冲突就是右相林九郎(李林甫)与太子(李亨)之间的政治斗争。剧中的很多冲突矛盾都是围绕其展开的。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太子是地位仅次于皇帝的合法储君,手握大权的宰相一般也不会主动与太子为敌。既然如此,精通官场规则与人情世故的右相林九郎(李林甫)为什么一定要废黜太子呢?


根据剧情基本可以确定,林九郎就是唐朝著名的奸相李林甫,而太子则是唐玄宗第三子、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但李亨并不是唐玄宗册立的第一个太子,他能当这个太子其实有很多巧合的因素。


唐玄宗没有嫡出皇子,长子李琮又身有残疾(据说脸有毛病)而不能立为太子,因此唐玄宗登基后立赵丽妃所生的次子李瑛为太子。因为赵丽妃当时很得宠,所以李瑛的太子地位也比较稳固。


但几年过后,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得到了唐玄宗的专宠。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为了武惠妃而废黜王皇后。如果不是武则天在李隆基心里的阴影太大,“废王立武”就再次上演了。


武惠妃虽然没有当上皇后,但她的地位在王皇后被废后基本与皇后无异,后宫其他嫔妃全都失宠,其中就包括赵丽妃。而随着武惠妃上位和赵丽妃的失宠,李瑛的太子地位越发动摇不稳。


武惠妃希望自己所生的儿子寿王李瑁(杨贵妃前夫)当太子,而已经升任次席宰相的李林甫则想扳倒支持太子李瑛的首席宰相张九龄。于是武惠妃便与李林甫结成了搞掉太子李瑛的政治同盟。


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的陷害和谗言下,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罢免,太子李瑛则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被废除赐死。李林甫此时觉得寿王李瑁被立为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但没想到的是,武惠妃在太子李瑛被赐死的几个月后突然病逝,导致唐玄宗基本放弃了立寿王李瑁为太子的想法。而李林甫却没有及时察觉唐玄宗的真实想法,继续公开主张立李瑁为太子。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宣布立三儿子忠王李玙(后改名李亨)为太子,这让李林甫感到非常意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之前全力支持李瑁,李林甫已经成为与太子李亨关系最差的宰相。


如果太子李亨登基为帝,李林甫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正因如此,李林甫在之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对太子李亨发动了多次攻击,到死都没放弃撺掇皇帝废黜太子的念头。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右相林九郎为什么一定要废黜太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