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RWR DLC武器测评2022-冲锋枪

2022-11-26 09:59 作者:TMP一号机  | 我要投稿

RWR DLC武器测评之

第二篇.冲锋枪

冲锋枪一般指发射手枪弹的自动武器,单兵携带,在近距离具有凶猛的爆发力和压制力。一战时,是机枪给战场带来了枪林弹雨,而二战时,是冲锋枪将泼洒弹雨的权力递交到每一个士兵手中。在激烈的巷战中,没什么比一把简易可靠的冲锋枪更令人安心。

游戏中冲锋枪的火力不容小觑,它们往往拥有不俗的射速,在近距离上可以轻松扫荡成排的步兵,然而在中远距离上,冲锋枪时常因精度和射程不足,难以有所作为。笔者认为此类武器易上手易精通,但发挥上限一般,适用于复杂地形和突袭作战,难以在开阔地带发挥作用。

 

 

一.美系枪

1.M55“雷兴”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65%

射速:800RPM

弹容:2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65/0.8/0.855/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75/1.5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5m/45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这烧火棍十分的便宜,应该让四等人先打。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的军备,尤其是轻武器方面,准备严重不足。战争打响之后,美国的汤姆逊和M3“注油枪”产量尚不能够武装军队,于是雷兴冲锋枪便有了一席之地,而首先用上这玩意的,就是啥都缺啥都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雷兴在1940年设计完成,并在1941-1945年间生产了不下十万支,从前线部队的反馈来看,它的表现真的相当糟糕。据说瓜岛的马润因为这枪操纵性不行而集体把枪扔河里,而在此传言之外,还有一项板上钉钉的重大缺陷:可靠性不足。尽管它轻质、精准,但使用者必须多加保养,并让它尽可能远离肮脏的作战环境。可太平洋诸岛多泥多沙多盐水,哪是这小公主承受得来的?

在诸多问题之下,饱受唾弃的雷兴很快被扔出了前线,被那些运送汤姆逊或者注油枪的运输船顺道载回国内。

游戏中雷兴的表现和现实一样,令人汗颜。虽说它的致死率和射速能让M2卡宾枪为之侧目,但20发的弹容实在不够用,关键时刻没弹是常事,所以拿这枪根本不敢硬冲,最多出去打两下然后赶紧找地方躲起来。而且它高达800RPM的射速配合居高不下的0.275后坐力,使得全枪操控性极差,稍不注意就会飘上天。明明是SMG,却不得不当AR来打。

要说优点也不是没有,毕竟高致死高射速,对付无甲兵有甲兵都极具效力。只要在雷兴有效作战范围之内,不论是对AI还是对玩家,一轮点射挫骨扬灰不是难事,很多玩家都吃过它的苦头。而且它的全威力射程为25m,比一般短手冲锋枪要长5m,配合高致死也可以刮刮中距离目标。此外它基础精度还说得过去的,单发点射也未尝不可。

总体来说雷兴优点很大,缺点更大,输出很高,但输出有效率很低。雷兴就是你手里乱蹦乱跳随时尥蹶子的小马驹,能丢一边吃灰就别惯着它。

2.M1A1“汤姆逊”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63.5%

射速:702RPM

弹容:3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6/0.79/0.73/0.79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95/1.5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0m/50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美系冲锋枪的原则是:输出第一,输出第二,输出第三。

大名鼎鼎的汤姆逊冲锋枪,其性能在二战时期绝对占据领先地位,就是价格毫不亲民。当年一支汤姆逊M1928造价209美元,相当于半辆福特汽车,即使是富如阿美也遭受不起如此昂贵的武器。于是他们需要尽可能地简化汤姆逊冲锋枪的部件,简化生产流程,压缩生产成本,M1A1型汤姆逊就这样被催生出来。1944年2月时,一支包含配件的M1A1汤姆逊冲锋枪造价已经压缩到45美元,不过很快在1944年年末被更廉价的M3“注油枪”取代。

游戏中的汤姆逊冲锋枪就是美系冲锋枪的代言者,高致死高射速,同时后坐大射程短。这意味着在汤姆逊的有效作战范围之内,它的击杀效率首屈一指,然而它的有效作战范围通常只有30m,比大部分冲锋枪都要小,因此需要使用者冒着风险近距离接敌。

相比于雷兴800RPM的射速,汤姆逊将其降到了702RPM,但后坐力并无改观,这意味着白板汤姆逊的使用手感并没有比雷兴好多少,甚至输出强度还下降了。但它有高贵的30发弹匣和更好的蹲姿射击精度,高额致死也得以保留,一个点射打出致死量的弹幕不成问题,而在对付精英兵时更是游刃有余。

对比其他系列冲锋枪,汤姆逊在近距离的杀伤效率是无可比拟的,而且它是白板枪,时常出现在AI手里,无论太平洋还是雪绒花战场,每个玩家都有被汤姆逊一梭子抽翻在地的经历。可惜,这么好的火力输出死在了后坐力和射程上,玩家使用时必须拉近距离进行短点射,原本毁天灭地的输出效率被硬生生憋了回去。

不过抛开这些毛病,玩家依然可以找到很多近距离作战的场景,例如城市战和堑壕战,在那满是贴脸交火的作战环境下,汤姆逊无需瞄准点射,全自动火力全开,它迅猛的火力和闪电般的换弹速度,绝对会让人印象深刻。

注意,M1A1汤姆逊冲锋枪是太平洋战场特供,雪绒花战场没有。

3.M1928A1“汤姆逊”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25rp

使用xp门槛:3000xp

命中致死概率:63.5%

射速:701RPM

弹容:3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6/0.79/0.73/0.79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75/1.5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0m/50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有它就不用打司登了。

M1928汤姆逊去除前握把,换成了一块方形护木。二战珍珠港事件之前M1928A1开始大量生产,后来通过租借法案大量运往英国、中国乃至法国,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也收到了一批,可是他们完全没有.45弹药生产线,所以这批武器就被封存起来备用。实际上它也是美军马润的主要装备,但因为造价高昂加上产能有限,大部分四等人还是在长期使用旧货和奇怪的新货。

游戏中,M1928A1是雪绒花特供版汤姆逊,跟太平洋那边的M1A1汤姆逊还是有区别的,后坐力降低了0.02,但这并不能很好地优化其手感。而且它需要公文包解锁,使用门槛和成本更高。对英军来说,这就是救命神药一般的存在,没有它的话军械库可能只剩下司登了。

4.M1“汤姆逊”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50rp

使用xp门槛:2000xp

命中致死概率:63.5%

射速:889RPM

弹容:2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65/0.8/0.855/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43/1.5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0m/50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弥补了白板汤姆逊的一个关键缺陷,却又增加了一个致命弱点。

M1A1型汤姆逊冲锋枪的前身,真正开始大删大减的汤姆逊。且不说前握把和枪口制退器,50发弹鼓也没有了。M1汤姆逊简化了机匣和枪管,连枪机运作方式都变成了自由枪机,简单、简易,但会带来一系列操控性麻烦。M1汤姆逊及其衍生型都是没法装备弹鼓的,仅适配20/30发弹匣,这也是简化的产物。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连标尺都省了去,毕竟冲锋枪嘛,近距离凭感觉打几个点射,标尺这东西也是能省则省了。此外的改动还有许多,但无外乎两个字:省钱。

游戏中,M1汤姆逊被个别玩家所青睐,因为它超高的射速,以及与之相配的,不那么剧烈的后坐力。不得不说,M1汤姆逊的TTK特别短,一轮点射的输出有效率也比雷兴和白板汤姆逊更高,在近距离秒人方面锦上添花,但这些都不能弥补它低弹容带来的问题。20发弹容的冲锋枪,即使装弹很快,也逃不过关键时刻没弹药的尴尬局面,毕竟当你被敌人穷追猛打之时,哪怕仅有1秒的换弹时间也足够要命了。

顺便一提,由于弹匣够短,它在趴射时并不会降低精度,然而实战中没啥发挥空间,冲锋枪趴射本就是一个问题组合。

获取方式:美军老兵概率持有,相当常见。

5.M1928“汤姆逊”冲锋枪(50发弹鼓)

 


军械库售价:100rp

使用xp门槛:3000xp

命中致死概率:63.5%

射速:702RPM

弹容:5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6/0.79/0.73/0.79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75/1.5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0m/50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凶猛的持久火力,持久的凶猛火力。

汤姆逊的军用血统从此开始,M1928型汤姆逊是美军第一款大量装备的汤姆逊。汤姆逊冲锋枪的诞生历程还要追溯到一战,当时美国军方就想要一种可以替代栓动步枪的自动武器,而勃朗宁自动步枪存在过大过重,不便携带和通过复杂地形的缺点。于是汤姆逊将军带着他的研发小组进行了各种尝试,初期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结果就是膛压过高,枪机承受不住。后来选用.45ACP这种大口径手枪弹,一切便走上了正轨。

在那个冲锋枪刚刚诞生的年代,汤姆逊这样轻便易操控的全自动武器无疑是单兵火力的巅峰,警察黑帮都爱用,但要说装备军队的话,太贵。当时这些个配件还没能转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而采取传统手工制作的话,这造价和工时可就太劳斯莱斯了。所以当时虽然同盟国都有所购入M1928汤姆逊,但也很快都发现,它虽然很好用,但实在是太贵了,209美元的造价,新兵蛋子根本用不上。

游戏中,只要玩家想打汤姆逊,基本都会选择50发版本的汤姆逊,便宜易得,又有不错的综合性能。

说是综合,实际上就是多出来个长处,其他部分毫无变动的。

汤姆逊的加强方向是持久力,弹容越大,容错率越高,玩家可以躲在掩体后面牢牢地把控局面,或者冲出去一口气清理整支敌军队伍。对AI来说,更大的弹容也是件好事,这样突击兵在追玩家的时候就不会停下来装弹了。

获取方式:美军、英军军械库公文包解锁,同时美军、英军的老兵和突击队概率持有,极为常见。

6.M1921“汤姆逊”冲锋枪(100发弹鼓)

 


军械库售价:600rp

使用xp门槛:12000xp

命中致死概率:63.5%

射速:702RPM

弹容:10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6/0.79/0.73/0.79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75/1.5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0m/50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7.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一只不停吐息的火龙,可无论它怎么努力,都没法登上属于机枪的天堂。

实际上这才是第一款大规模生产的汤姆逊冲锋枪,你可以说它是汤姆逊冲锋枪高级版。那时的汤姆逊冲锋枪更像是一件昂贵的工艺品,它采用高级胡桃木作枪托、握把和前握把,枪击使用半自由枪击,闭锁系统则是延迟闭锁,还有类似运动步枪的烤蓝纹枪管,这都不是什么简易设计,更多的零件、更精小的部件带来了更高昂的成本,那时一支M1921汤姆逊零售价是225美元,这还没算100发的超大弹鼓。那时的人们经常能在警匪片中看到M1921汤姆逊,在那年,它就是枪中贵族,带它抢劫,排面十足。

游戏中100发的汤姆逊,相比于50发的版本,仅有两点改动,一个是弹容,这显而易见,另一个是移速拖延从-5%增加到-7.5%,这无伤大雅。

玩家可能觉得这么大的弹容可以不停地扫射,一边走一边打,像芝加哥黑帮那样,实际上它的走射精度远不及大机枪,以及完全不及格的射程,玩家完全无法对中远距离的敌人造成有效杀伤。这样一来,它超大弹容的意义就少了许多,除了在一场更持久的冲突中不换弹,以及心血来潮时打个数十秒,它真的没法带来太多精彩。

不过,也许你能拿它一举超神呢?汤姆逊系列虽然远远算不上完美,甚至在大部分玩家手中连“好用”都算不上,但作为美系冲锋枪的中流砥柱,汤姆逊以“火力”和“持久”树立了自己的特色,这就足够让人记住它了。

获取方式:美军、英军老兵概率持有,略为少见。

7.M3“注油枪”

 


军械库售价:10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67.5%

射速:462RPM

弹容:3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65/0.8/0.74/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9/1.6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19m/50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三枪拍案。

二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此时不仅是美国,同盟军各部都需要更多的冲锋枪填补空缺。而汤姆逊冲锋枪不论怎么改进都太贵了,看看那木制枪托,再看看那切削部件,哪个不是成本。于是美军意识到需要跳出汤姆逊冲锋枪的设计,参考真正廉价的司登冲锋枪,大刀阔斧地重新设计,M3“注油枪”就此诞生,并于1942年12月12日正式服役。

它的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冲压部件和焊接工艺,比如圆形的机匣筒就是左右两个冲压部件焊接成型,类似于今天可乐瓶的生产工艺。其余部分也是继承M1系列汤姆逊的设计理念,能省则省,只能更省,造价压缩至20美元。最终成品已经和汤姆逊没什么外观上的关联,只有口径一脉相承。

实战中它的表现还不错,低射速带来了较高的可控性,精度也出人意料的好,它可能没汤姆逊那样优秀,但在确保作战性能的前提下追求生产性能,的确无出其右。

游戏中,M3注油枪作为雪绒花战场的美军冲锋枪主力,完全继承了美系SMG的一切优缺点,高致死高后坐,全威力射程近得离谱。不过好在它的射速压到了462RPM,也就是说尽管后坐力比汤姆逊更大,它的操控性也不会差太多,一轮稳健的点射杀伤力十足,67.5%的致死堪称精英兵收割机。当然这样高额的DPH对玩家来说不见得总是个好消息,被M3命中的后果是高概率碎甲,而它还是个自动武器,所以很可能被连续命中,三声枪响后人就没了。

其实美系冲锋枪都是同一个使用手感,输出恐怖,精度尚可,后坐稀烂,射程更烂。精通其中一把,就精通了所有美系SMG。

 

8.M2“海德”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250rp

使用xp门槛:6000xp

命中致死概率:63.5%

射速:600RPM

弹容:3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7/0.805/0.75/0.805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1/1.4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0m/50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当汤姆逊磨平了棱角,它还是那个汤姆逊吗?

美军在1942年急需新型冲锋枪来顶替死贵的汤姆逊,鬼知道战争还要打多久,一直打汤姆逊的话怕是要惹得国会山老爷不开心了。

马林公司根据美国军方的设计指标,试制了M2海德冲锋枪,它是那时候精度最好的冲锋枪,而且排除故障非常方便。然而此枪命运坎坷,先是样枪材料出现问题,测试过程中出现裂痕,再是产量不足,没法及时满足军方订单,何况它的成本比M3黄油枪高得多。于是在那时间不等人的激烈竞争下,M2海德终于败下阵来,成为无人问津的废铁。

游戏中,海德冲锋枪相当于是汤姆逊牺牲火力和持久,换来了真正的低后坐。它的手感方面相当柔和,输出有效率很有保障,然而射程还是那个射程,中距离开始刮痧碰运气,远距离只能干瞪眼。600RPM的射速在冲锋枪里中规中矩,高额的致死率使其输出能力依旧强于大部分冲锋枪,可是比起汤姆逊,火力还是差了一截,对付敌人很多的拐角时要多掂量掂量,还要时刻注意弹药余量。

海德像是汤姆逊冲锋枪妥协避短的产物,可以说它因此平衡,也可以说平庸,既失去了持久暴力输出的优势,也没能弥补射程太短的缺陷。

 

获得方式:美军雪绒花战场特供,美军老兵概率持有,相当常见。

二.日系枪

1.百式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50%

射速:451RPM

弹容:3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7/0.805/0.86/0.86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2/1.4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35m/50m

弹速:95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刺刀

评测:柔和且精准,可惜输出低。

日军的冲锋枪研发起步很晚,相比于美国在一战时期就开始探索冲锋枪,他们在1935年才开始研发,并在1940年定型,此时为日本神武纪元2600年,便将此枪命名为百式冲锋枪。

百式的设计借鉴是优秀的德国MP18冲锋枪,奈何日本国情限制,军方对于单兵机关短铳的设计理念就是歪的。他们确实想要自动火力,但一定要是那种精准的能连发的大栓,而不是近距离劈里啪啦乱泼水的耗弹机器。显然那个时候日军就开始梦想突击步枪了,不过那个年代哪来的理论参考和生产条件?所以人们可以在百式冲锋枪上看到很多不和谐的成分,比如长达1500m的标尺,双脚架,刺刀座,还有一个限速器,给它带来了非常低的射速。

实战中百式冲锋枪主要是伞兵部队携带作战,1940年,大量装备百式冲锋枪的日本伞兵部队,在冲绳战役期间发动义号作战,突袭美军机场,将其瘫痪三天,并击杀20马润,但自身伤亡却超过50人,百式冲锋枪的全自动火力丝毫没占到上风。这倒也不奇怪,日军对百式的作战理念就是:远距离单发,近距离连发。实战中百式依旧以单发为主,打两个点射都可能被上级痛骂,还单兵自动火力?根本没那个本钱。

游戏中日系枪基本和美系枪完全的唱反调。美系大威力高输出的优势,日系枪基本不沾边。百式冲锋枪的输出强度非常惨淡,射速连注油枪都不如,0.5的DPH既打不动人海,也难以应对有甲精英兵。

不过它的优点也很明显,高精度低后坐,手感一级棒。全威力射程36米,这种有效作战距离达到突击步枪级别的SMG都是长手冲锋枪,完全可以胜任中距离战斗,要知道美军汤姆逊小短手在36m距离上,致死已经衰减到0.3,只有在26m范围内才具备单发威力优势。另外百式冲锋枪虽然近身火力不行,但是有刺刀,还可以玩点花的。

值得一提的是,冲锋枪枪身较短,上刺刀后近战距离也有限,冲寥寥几个人可以,冲一堆人则有风险。

2.百式/44 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50%

射速:828RPM

弹容:3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5/0.78/0.84/0.7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19/1.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5m/50m

弹速:95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刺刀

评测:邯郸学步,美系枪的优点没学到,日系枪的优点先丢掉了。

1944年,日军终于还是觉得冲锋枪好用,得加以改进。他们抛弃了一些没啥用的设计理念,移除了脚架、刺刀座和那没啥用的1500m标尺,不过枪口依旧保留安装刺刀的功能。另外他们撤销了百式冲锋枪上的限速器,解放了百式的射速,然后就有了百式44。

不过这时候都战争末期了,日本方面的产能和生产质量都处于病危阶段,完全无法抗衡美军庞大的全自动火力体系,何况百式44主要配发给特种作战部队,比如日本海军陆战队,伞兵和骑兵卫队,自然没什么可说道的战果。

游戏中这把枪的射速十分出众,相比百式有将近一倍的输出提升,然而致死率还是那可怜的0.5,在面对精英兵时得打好一阵,近距离输出远不及汤姆逊雷兴之流。而且因为射速太快,它也只能像美系枪那样点射。尽管后坐力相比美系枪更为柔和,但它的基础精度并不理想,狠狠地压缩了有效作战距离。

这些其实都还好,要命的是这个射程,美系冲锋枪的单发火力优势范围是26m,你百式44也敢26m?人家美系枪好歹致死率高,超出全威力射程还有衰减的空间,百式44本来致死就差,全威力射程也才25m,再加上本就不咋地的精度抹黑输出有效率,不好意思,35m左右的中距离基本没法打,人家老兵哨兵往那一站就是金刚罗汉,不说稳坐如山,在那卡个十几秒还是不成问题的。

3.斯泰尔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52.5%

射速:600RPM

弹容:32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 0.765/0.8/0.855/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525/1.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7m/50m

弹速:100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刺刀

评测:冲锋枪业界标杆,各项指标的及格线。

“斯泰尔”这个名字在冲锋枪中太过普遍,它最有辨识度的名称是“斯泰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1929年,莱茵金属公司为了避开凡尔赛和约,偷偷研发新款冲锋枪,便购下了瑞士索洛图恩兵工厂,开展对MP.19冲锋枪的改进工作,命名型号也是参照瑞士风格。完成样枪后,为了扩大产能,莱茵金属又购买了奥地利“斯太尔·曼利彻”枪械制造商的股权,开始正式生产。

历史上这把冲锋枪堪称二战前最好用最成熟的冲锋枪,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易于清洁,装弹迅速。二战打响后,这些德国旧货在欧洲战场逐渐过时,但在日军这边永远是新潮靓货呐,看在都姓“轴”的份上,买点儿德国进口货,洋枪大大滴好。

游戏中斯泰尔SMG的特点是平衡,致死率高了一点点,射速600RPM不高不低,基础精度中规中矩,后坐力也一般般,射程恰好是长与短的中点值,处处都较为平衡。一把平衡的冲锋枪是可以支持7发以上长点射的,美系枪几乎都没这个本事。

 

4.伯格曼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0rp

使用xp门槛:3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2.5%

射速:600RPM

弹容:5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65/0.8/0.855/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415/1.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7m/50m

弹速:100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刺刀

评测:大弹容总是好事。

国内没有高档货,洋枪还得继续买。伯格曼MP18冲锋枪,这枪可是实打实的一战老枪了,它在1917年由雨果·施迈瑟设计,交由伯格曼兵工厂生产,设计目的是打破一战堑壕战的僵局,由名为“暴风突击队”的精锐步兵携带,突入敌方堑壕,倾泻自动火力。由于此时德国快战败了,这种新型装备和新型战术也没能有所发挥,然而MP18划时代的的优秀设计,在二战之前被各国争相模仿。它标志性的蜗牛弹匣,以及布满散热孔的枪管套筒,都极具辨析度,中国人可能没听过“伯格曼”,但大概率听说过“花机关”,指的就是伯格曼MP18的多孔枪管套筒。

日本这边冲锋枪设计落后20年,看到这东西肯定两眼放光,实际上即便到二战末期,日本也没有任何能与MP18较劲的冲锋枪,毕竟他们的设计理念太过落后,也太过诡异了。

游戏中伯格曼冲锋枪就是强化弹容的斯泰尔,而且后坐力也有所降低,手感更好。抛开日系枪输出不足的固定缺陷,伯格曼和斯泰尔的输出效果也还说得过去,比起百式有输出,比起百式44有精度。话说回来,冲锋枪单发致死率不足是很普遍的事,美系枪纯属剑走偏锋,致死率和射速没啥差距的时候一般看操控性和射程,伯格曼操控性肯定是在线的,就是射程一般般,勉强打打中距离。

获得方式:日军军械库公文包解锁,同时日军老兵概率持有,极为常见。

5.二式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25rp

使用xp门槛:3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0%

射速:600RPM

弹容:3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65/0.8/0.855/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05/1.4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35m/50m

弹速:95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强化手感?还不如强化弹容。

南部试制二型冲锋枪,在一式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实际上也没改进多少,基本就是采用了更传统的枪托和弹匣,采用8mm口径南部手枪弹,其余设计基本没动。至于实际性能,看到“南部”二字就……大概就那样了。它在二战期间没有恶评如潮,很可能是因为本身产量稀少,基本处于实验阶段,仅少量战车兵有装备。

二式冲锋枪融合了百式的射程,百式44的后坐和斯泰尔的射速,可谓是平衡之中取其上。奈何无论它如何努力,日系枪的固有缺陷摆在那,还是那个输出不足,只给0.5致死实在太不够看了,而且30发弹容也总是不够打,没法像伯格曼那样纵情输出。

6.一式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225rp

使用xp门槛:10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0%

射速:889RPM

弹容:5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65/0.8/0.855/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1425/1.2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30m/50m

弹速:95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二战P90,战地著名轮椅枪。

南部试制一型冲锋枪,1934年末由南部十四郎主导设计完成,投稿给IJA然后被拒了。它只是一款试制原型枪,二战期间有所生产和装备,但都只是凤毛麟角。它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都有所出没,主要装备给战车兵,实际使用估计问题良多。那新颖的,宛如“旋风AK”一般的弯曲弹匣并不可靠,试验中存在卡弹问题,弹匣下方有小铲子便于稳定射击,但这毫无疑问会进一步提高弹匣井受力,增加供弹故障。随着一式冲锋枪的碰壁,这些设计都很快销声匿迹,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出现过相似品。

游戏中一式冲锋枪算得上日系SMG唯一优品了,它在通过高射速弥补单发致死率的同时,还有与之匹配的大弹匣,以及极低的后坐力,可以稳定地对单个目标输出10发以上,算是将日系SMG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30m的全威力射程已经能胜任中距离作战,甚至可以凭借高稳定性的输出刮刮远距离的敌人。

一式冲锋枪虽然有个长弹匣,但考虑到弹匣下方有个用于稳定的小铲,趴下后精度不减反增,进一步提升输出有效率。

获得方式:日军老兵概率持有,较为常见。

三.英系枪

1.司登Mk II 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53.5%

射速:600RPM

弹容:32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1/0.74/0.765/0.74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65/1.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3m/50m

弹速:95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还有比这更难用的冲锋枪吗?

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国部队的人是成功回来了,武器装备却全部扔掉了。此时英国人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可能两手空空面对德国潜在的登陆作战,放长远点看,他们也可能两手空空回到欧洲大陆。为了赶紧把这些人武装起来,一款急之又急的武器被加紧研制出来,需求很简单,在能开火发射子弹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减少成本和生产工时。于是1941年,英国仿制MP40,造出了司登冲锋枪。

在司登MK2之前是有司登MK1的,不过那是个原型,还不够简化,MK2这里才是经典。作为一件工业产品,它的生产成本极低,工时极短,甚至生产门槛几乎为0,小作坊古法手搓都能生产其零部件,极大地调动了国内生产力。但作为一件武器,它问题很大。且不说精度,火力,人体工学和审美,冲锋枪只要能全自动喷子弹就好,但它稀巴烂的可靠性就很要命了,过于省略的设计配合参差不齐的零件,关键时刻出故障完全的家常便饭。还有它那令人目瞪口呆的保险,玩具枪一样,真的就是弹簧一拉,一拍即发,而且因为扳机阻力小,即使人手指松开扳机,它仍然可能发射至弹匣打空。总之,你不会喜欢枕着司登冲锋枪睡觉的,挂在床头也不行,拿队友手里也不行。

游戏中司登MK2恶评如潮,很对得起它的历史地位。它唯一不那么拉跨的地方就是致死率,相比于日系枪一众50%致死的小水管,它53.5%的致死率还算一个可圈可点的长处,除此之外就是样样都不行了。

一把冲锋枪的精度、后坐和射程有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大脑、小脑和脑干有问题。司登最大的毛病来自精度,差得无出其右,打得七扭八歪。后坐力0.265,差一点点就追上汤姆逊了,这使得它操控性也相当难看。射程23m,小短手,没救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美系枪不也是半斤八两吗?”但老美冲锋枪的输出恐怖得很,司登这0.535致死搭配600RPM射速完全是日系枪的输出,上面操控不行,下面输出不行,这不就是废铁吗?

总结一下就是,司登MK2全枪从上到下都一无是处,取百家之短的垃圾玩意,我从未见过如此费拉不堪的全自动武器。

2.兰彻斯特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0rp

使用xp门槛:3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3.5%

射速:600RPM

弹容:5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65/0.8/0.855/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75/1.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36m/50m

弹速:103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刺刀

评测:英国人没有正经的突击步枪,于是用这把枪来顶上。

二战之前英国没有自己的冲锋枪,一直在买美军的M1928汤姆逊,长此以往,钱包必定折腾不起,于是英国人开始自寻门道,研制本土冲锋枪。1940年,应海军和空军的要求,英国开始仿制MP28冲锋枪,那是MP18的改进款,但也是20年前的老款了,不过这都是小问题,因为欧洲大陆上盟军节节败退,很快他们就没机会挑挑拣拣了。1941年,英国斯特林工程公司开始生产兰彻斯特,配发给英国海军。

兰彻斯特相比于MP28的最大改进在于使用了黄铜弹匣仓,防锈又可靠,而且还增加了刺刀座。后续又简化了生产工序,把快慢机去除了。兰彻斯特有两种弹匣,32发和50发版本可供使用,游戏中选用的是双排单进大弹匣。实战中兰彻斯特的使用反馈相当不错,射手对其操控性十分满意,但由于设计理念落后,战果并不理想,再加上生产成本高,它很快被量大管饱的司登取代了。

游戏中兰彻斯特的最大亮点在于长达36m的射程,然后是冲锋枪中首屈一指的精度,跟日系的一式冲锋枪一个水准,完全可以胜任中距离作战,性能不输AR。它的各项属性和日系的伯格曼冲锋枪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兰彻斯特射程更长,致死更高,但后坐力更大,输出风格偏于硬朗。

玩家需要谨记,像兰彻斯特,伯格曼,斯泰尔这一系列射速600RPM,致死率53%左右的冲锋枪都算是自动武器中的低伤武器,它们的优势在于输出有效率而不是输出绝对值。这些枪拐角PEEK出去打人堆很可能收拾不过来,必要时候注意使用刺刀。

由于AI突击兵也会携带这款武器,所以玩家时不时会被这枪追着打,此时一昧的逃跑作用不大,在长射程的加持下,再怎么跑也没法延缓死亡倒计时。

获取方式:英军军械库公文包解锁,同时英军老兵和突击队概率持有,极为常见。

3.司登Mk V 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5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53.5%

射速:600RPM

弹容:32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5/0.78/0.84/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55/1.6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7m/50m

弹速:95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刺刀

评测:在装上很多木头之后,司登MK V在很多方面终于到达及格线……以下。

其实司登MK5算不得什么改进型,它的内部和司登MK2一模一样,从外观看起来增加了木制枪托和前握把,以及一个可以上刺刀的瞄准器。真的就这点改动?是的,而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司登最严重的问题,可靠性和走火,并没有得到改善。你仍然不会希望队友拿着它走在身后。

游戏中司登MK5相较于MK2,优化了精度、后坐力和射程,但只是摸到“中规中矩”的门槛,具体可以对比一下日系斯泰尔冲锋枪。实战中依旧只能点射,急了可以上刺刀。它只是个15RP的白板枪,真的没法期待太多。

4.斯特林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75rp

使用xp门槛:6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3.5%

射速:667RPM

弹容:32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4/0.77/0.83/0.77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19/1.4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36m/50m

弹速:103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杀人利器,没人能跟这把枪周旋太久。

斯特林冲锋枪,是1942年,由乔治·威廉·帕切特设计的一款冲锋枪,斯特林工程公司负责生产,此枪全名应该为“斯特林·帕切特”冲锋枪。此枪设计简洁,保留了司登冲锋枪易于生产的优点,同时确保了可靠性和安全性。二战结束前,此枪在英国空军部队进行了试用,反馈良好,战后成为英国真正的制式冲锋枪,生产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量达50万支以上。

游戏中斯特林冲锋枪是把手感极好,且输出很凶的武器。先说输出,53.5%的致死搭配667RPM的射速,屠兵效率已经比日系斯泰尔之流高出一大截了,何况它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长手冲锋枪,大多数交火都在全威力射程之内的。真正的亮点在于它的操纵性,仅仅0.19的后坐力,可以打出扩散极小的一束子弹,全部接中的话就算是老兵也给你干趴下。

缺点无非就俩,一个是基础精度在一般偏下,没法像兰彻斯特那样精确点杀,再一个是弹容没有增强,32发属实不够打的。这两点都无伤大雅,毕竟它快速而稳定的输出实在精彩。

获得方式:英军老兵概率持有,较为常见。

5.司登Mk IIS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425rp

使用xp门槛:14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3.5%

射速:600RPM

弹容:32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3/0.78/0.81/0.7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2/1.5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34m/40m

弹速:87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原本可以封神的,奈何骨子里还是司登。

司登MK2的另一改进型,安装了一个整体式的消音枪管,配发给英军SAS部队。据称它的消音性能特别优秀,堪称二战最安静的武器,不过德利尔卡宾枪也是这么自称的。值得一提的是,司登家族的消音型号占比很大,司登MKIIS,司登MK IV 和司登MK VI 都是消音款,也许英国人真的喜欢特种作战。

游戏中这是整个DLC唯一真正的能用的消音武器,在玩家保持匿踪时,这枪致死率是100%,基本神挡杀神,有效射程内输出比大机枪还恐怖。不过因为DLC并不侧重潜行玩法,很多时候还得依靠它的基础属性。其实也还看得过去,消音司登的后坐表现相当不错,就是精度不行,比司登MK2强但是不如MK5,司登家族的血统永世不得翻身。此外还有一个问题,虽然它的全威力射程长达34m,但是最大射程仅40m,完全封杀了远距离的发挥潜能。

玩家若想要发挥它的最大价值,需要注意时刻保持隐匿,同时选择战场上偏僻且安静的据点进行偷袭,发挥消音武器的特长。假如放弃潜行选择正面交火,那么消音司登的输出性能还不如兰彻斯特。

在AI手里,这把枪效能非常强悍,因为在对面看来,玩家只要没在跟他交火,那他就是在潜行,手里的枪就是100%致死率,所以被这枪三发放倒没啥好说的,AI老赖皮怪了。

获得方式:仅限“狗窝”,Edelweiss8 关底BOSS“TOG II 超重型坦克”的附近,SAS部队持有,2%掉落。

 

四.德系枪

1.MP40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10rp

使用xp门槛:500xp

命中致死概率:53.5%

射速:632RPM

弹容:32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65/0.8/0.72/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35/1.6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25m/50m

弹速:91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物美价廉。

一战期间,德国冲锋枪出现了诸如MP18这样的代表性武器,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及新的作战体系出现,德军开始思考一种新式的冲锋枪,方便士兵携带并跟随坦克作战。在此思想下,一系列全新的的冲锋枪在二战前夕出现并逐步发展成熟,从MP36,到MP38,再到MP40,这一系列冲锋枪从原型枪,到性能优化,再到生产优化,稳步成长为经典之作。

MP40在满足冲锋枪基本条件的前提下,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大量使用冲压部件节约成本和工时,并且确保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质量。也许对比其他冲锋枪,人们没法从MP40这里找到太多的亮点,但作为一款较早登场的冲锋枪,可以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受到士兵的信赖,已经显示出设计思路的先进和生产工艺的精良。

游戏中,MP40绝对是10RP价位冲锋枪里最好的那把。正常的致死率配合稍快的射速,输出强度已经高于业界标杆斯泰尔。而且它有不错的精度和后坐表现,手感一级棒。全枪各种属性检查下来,居然没有致命缺陷,这么便宜的白板货能有如此可靠的表现,已经是物超所值。

顺便对比一下其他阵营的基础冲锋枪:美系的不用多说,输出暴力,后坐力却堪比驴踢;日系百式缺输出,百式44缺操控性,斯泰尔各项均衡,却在大多数方面不及MP40;英系司登要啥没啥尽早滚进垃圾桶吧。德系冲锋枪不多,但已经囊括了冲锋枪中最优秀的产品。

 

2.MP34(奥地利制)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25rp

使用xp门槛:3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3.5%

射速:600RPM

弹容:32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65/0.8/0.855/0.8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7/1.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44m/63m

弹速:103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刺刀

评测:德系兰彻斯特,打得准,打得远。

历史上这枪属于出口转内销。还记得上文的斯泰尔SI-100冲锋枪吗?德国在1930年将此枪大量出口给奥地利,主要装备警察部队,到了1935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这些枪又回到德国手中,并改为使用9*19mm鲁格手枪弹的型号,重新命名为MP.34(ö),ö代表德文中“奥地利”的缩写。作战方面相当于老枪新用,MP34虽是老枪,但毕竟设计还是好的,依旧能用。

游戏中这枪就是德版兰彻斯特,枪声都一样的。区别在于MP34弹匣仅32发,后坐力略低,而全威力射程得到进一步延长,达到44m。手特长听上去很美好,实际上这些射程优势远不如弹容量来的重要,冲锋枪都是一个点射紧接着另一个点射,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弹药,30发上下的弹容实在不够使的,多给点才舒服。

3.“伯莱塔”M38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425rp

使用xp门槛:12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3.5%

射速:667RPM

弹容:40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4/0.77/0.83/0.77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1/1.6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35m/50m

弹速:103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意大利匠心工造,又贵又好用。

这枪研发和装备已经是二战开始之后的事情,此时的意大利发现自己军械库里都是一战老枪,急需新装备,特别是冲锋枪,伯莱塔M38应运而生。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意大利在二战期间最成功的轻武器,跟其他冲锋枪相比,做工精良,性能优越,就是生产性能方面被甩了几条街。

它是一把精致的冲锋枪,除了外形流畅,持握方便,它还有散热套管,枪口防跳器,弹匣井防尘窗等高端配置,但所有这些细节都带来了生产上的压力。最早它装备于意大利警察部队,后来装备军队,由于数量实在不足,军官们甚至自己出资私买M38。由此可见大规模战争面前,最好用不一定是最实用,窘迫的时候还得学学司登。德国作为意大利的亲密盟友,自然获得了一定数量的M38,考虑到M38从头到尾产能都跟不上,这些可都是稀罕货,只配发给精锐士兵和特种作战部队的。

游戏中M38的定位就是强化过的斯特林冲锋枪,弹容40发非常舒适,不过后坐力比起斯特林要大一些。得益于低后坐的特性,它和斯特林都可以在15m左右的距离上进行较为可靠的走射,然而DPS终究不及汤姆逊之流,遇到个老兵可能就歇菜了。

另外注意它的长弹匣,伯莱塔在趴射时的精度相当不可靠。

获得方式:德军老兵概率持有,较为稀有。

4.MP717(俄制)冲锋枪

 


军械库售价:350rp

使用xp门槛:12000xp

命中致死概率:50%

射速:960RPM

弹容:71

站立/蹲姿/卧姿/架枪 精度系数:0.735/0.76/0.71/0.76

后坐力/后坐力恢复:0.235/2.25

伤害衰减起始距离/最大射程:34m/50m

弹速:115m/s

速度修正:-5%

视野修正:1x

特殊交互:无

评测:急射小机枪,顷刻间播撒一张死亡的大网。

PPSH-41,波波沙冲锋枪,苏联的经典,1941年诞生于戈利·斯帕金之手。它的出现起源于苏芬战争,此场战争中芬兰的索米冲锋枪发挥出巨大的作战效力,给集群冲锋的苏联士兵造成无尽的伤亡,这样的战果引起了苏联高层的重视,甚至斯大林亲自催促新型冲锋枪的研发。在借鉴索米和PPD冲锋枪后,斯帕金将优化重点放在生产性能上,大量使用冲压、焊接和铆接工艺,简化主要零件生产工序,极大地提升了产能。在急需大量冲锋枪的苏联军队面前,这无疑是他们的首选。

尽管产量需求大,波波沙依旧保留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甚至还有堪称奢侈的散热套筒和木制枪托。其连发射击时的精度胜过MP40,后坐力低,而且由于射速快,枪口跳动不明显。直到今日,它仍然是军迷们津津乐道的神作。

MP717(R)是德国缴获波波沙之后重新命名的型号,便于内部管理。

游戏中MP717,或者波波沙,是冲锋枪中的顶级品。超快的射速配合超大的弹容,哪怕单发致死处于SMG最底层,也绝不存在输出问题。此外它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长手冲锋枪,甚至具备高达115m/s的弹速,中距离火力覆盖或者精准点杀都是小菜一碟。0.235的后坐力看起来不是很受人待见,但是不要忽略了它无出其右的,2.25的后坐恢复,实际上它一轮有效点射的长度跟日系的一式冲锋枪齐平,并且可以几乎不间断地发起下一轮点射,完全不惧人海冲锋。

不过波波沙也存在一个问题——要缩圈。这意味着它牺牲了许多灵活性,不擅长快速游击战,要么定点射击,要么5m距离上走A暴力输出。但如果玩家不那么看重输出有效率的话,当大机枪扫射也完全可以,同样大弹容的M1921汤姆逊却不能这么干,因为后坐回复不够。

获得方式:德军老兵概率持有,较为稀有。


RWR DLC武器测评2022-冲锋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