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欲望神像面前渴求爱——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四十九)
《挪威的森林》书中充斥着大量的性场面描写,与王小波的作品很像。 在阅读王小波的作品时,我简单将其描述成用性场面作为点缀,来表达那个时代的思想风貌。现在想来,应该是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与《挪威的森林》一样,作为情感来到顶峰的一次宣泄。 就如同村上春树本人说的那样,性场面写得愈真实,愈是没有腥味。我想,也愈是能衬托出“爱”的复杂与纯粹。 正如我前面所写的那样,《雪国》的主题是美感,而《挪威的森林》的主题是情感。而这二者的共通点,都是能为人带来快感。 这么说好像不大妥,但我也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表述阅读后的感触了。因为《挪》的故事如诸多畅销小说那样并不复杂,都是男女之间不断牵扯的感情。但每一次情绪来到了特定点时,故事就会急转直下。 如故事里直子的死,如此突兀,像极了人生里那些突闻的噩耗。 也是在故事的最后,村上以铃子与主角的结合,加上与绿子的通话,陈述了主角并非爱着绿子,只是将其当成了欲望与精神的寄托。 所以也不难奇怪,为何主角在37岁时依然孤身一身,依然会想起直子。 那么他与绿子之间有爱吗? 大概是超越了友爱却未能超越直子的。 不过无论如何,这作为青春小说未免还是太先进了,所幸我在比较纯良的年纪没去读。现在不那么纯良了,反而能踏踏实实地领会这份情绪了。 但在欲望神像面前,如果没有死亡来作为冲击,我又怎能分清什么是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