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吕思勉说三国》摘录05(后汉的地理)

2020-12-04 17:39 作者:安記士多  | 我要投稿

此系列依up主记录习惯而摘,并不一定逐字抄出。如需引用,请查阅原文。 

《吕思勉说三国》,吕思勉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7月1版1印。

前十六篇来自上海开明书店《三国史话》初版本,后四篇来自《论学集林》《三国史话之余》,附录十八篇来自《论学集林》《吕思勉遗文集》等。


后汉的地理

  • 东汉行政区划分为十三个州,十二个州各有一个刺史,有一个州属于司隶校尉。

    (十三个州的区划实在不想抄了,自个儿找地图看吧)

  • 下级的是县,是官治的最下级。上级的是郡。县的长官户口多的称为令,少的称为长;郡的长官,称为太守。郡以上更大的区域称为州。每州一个刺史,是监察官,且监察专注于太守。

  • 原来秦汉时代的县,就是古代的一个国。

  • 春秋以前,大国灭掉了别一国,大概都把它作为自己国里的一县,直隶于中央政府。战国时的大国,才有在边地置郡的,内地还没有什么郡。郡的兵力比县要充足些。内地用不到很厚的兵力,所以各国都不设郡。到秦始皇灭六国,到处都有用兵力镇压的必要,所以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而郡就成为普遍的制度了。所以郡的设立,根本就是为镇压起见,并不是为了治理地方。

  • 但是又怕郡守的权力太大,于是每郡又派一个御史去监视他。到汉朝,皇帝不再派御史,而由丞相分派若干个史,去监察各郡,这个史便称为刺史。一个刺史监察几个郡,并不是什么行政区划,所以起初并没有州的名目,而称之为部。到后来才改称为州,其实权还是一样。到后汉灵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其实权才有变更。前汉时就有此举,但不久又改回来了。

  • 前汉时,主张改刺史为牧的,认为要派资格深的人做太守的上级官。其实不当blablablablablablabla所以后来恢复旧制。

  • 东汉末年,此论复起,主张的人是刘璋的父亲刘焉。理由是四方多乱,非有资深望重的人不能镇慑。

  • 司隶校尉是前汉武帝所设。因当时有巫蛊之祸,使之督捕,是带有非常时期的侦缉性质的。后来时过境迁,使其监察数郡。



《吕思勉说三国》摘录05(后汉的地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