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归处【一个月的战争 参赛作品】

2023-02-27 08:00 作者:callofduty502  | 我要投稿



序言

1990年 黄昏笼罩下的东德小路

一辆即将回炉的老车,一名醉眼朦胧的东德士兵

苦酒入喉,他看着路边遗留的猎豹残骸,眼前浮现出了1945年苏军的幻象,形影相对,到底是谁误入歧途?

等不到看漫山花开,康米主义也消失不再,如果都回不来,那他该为何而战?

——归处在何方?永远停留在1990年的东德没有得到答案,时至今日全球战乱也依然不断,但理想主义者不会停下脚步,老战士的归处?人民的归处?乃至全人类文明的归处?我相信终有一天,地球文明会放下对立与争端,齐心协力共赴浩瀚星宇,这才是人类永恒的归处,也是文明不朽的意义。

一、场景构思


  如果让失去归属的前东德人与二战苏联人跨时空对话,他们会说些什么?毁灭与重生?信仰与自由?望着父辈浴血过的猎豹残骸,抚摸着搭档半生即将拆解的T-55(怎么有种全频道堵塞的既视感╮( ̄⊿ ̄)╭)东德人的复杂立场为这个故事增添了几分苦涩与无奈。

  一直想做一个不拘泥于考证的跨时空场景,把两个不同时间线的历史意象集中在一起,来展示这段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历史,于是把猎豹的前半部分划分成1945年区域,后半部分与T-55为1990年区域,中间用铁链、苏军铜像和国籍旗帜作为场景的视觉分割线。

整体展示

左侧1990年的杂草丛生与右侧1945年的焦土余烬形成对比

车辆展示

铁链作为1945年与1990年区域的视觉分割线
车体前部:战损后刚被推进沟里的状态
车体后部:风吹雨淋几十年后发动机舱里长出了植被
载着“最后物资”准备拆解回炉的T-55

人物展示

借酒消愁的最后一届东德人民军士兵
苏军士兵跨过时间分界线的两侧,一侧是1945年的前尘幻影,一侧是1990年的纪念碑铜像

细节展示

锈穿的发动机防爆网
猎豹致命伤:车体侧面的弹孔
破损的火炮清洁杆收纳桶
分界线两侧:东德和德三的旗帜


ID照

二、猎豹制作篇

  本次制作挑战点为“一分为二”的猎豹,前半车体与后半车体不在一个时间线,在战损改造、表面纹理质感和废弃旧化上必然与平时制作不同。

  板件是田宫的1/48猎豹,零件模块化对于直做党来说是相当快乐,还配了模拟重量感的金属底盘,但对于战损改造就很不友好,尤其是老田的注塑用料真厚实,切割打孔都让人有种切真钢板的错觉o(╯□╰)o想要做成“半截入土”的废车状态着实要下一番功夫。

  用手钻和笔刀做出侧面被击穿的装甲崩落效果,用蚊香轻烫板件做出排气管、储物箱和裙甲支架的磕碰变形(用笔刀切去塑料融化后膨胀变形的多余部分),切下轮圈外缘做出风吹雨淋后橡胶脱落的样子,用铜丝替换掉原件的实心舱盖把手。

  国内买不到1/48猎豹后期型配套的蚀刻片,好在猎豹G2与黑豹G的车体零件基本上通用,可以用豹G的蚀刻片做战损改造。金属挡泥板轻松做出变形效果,用螺丝刀加扳手敲出炮管清洁杆收纳桶的中弹惨状,用蚀刻片替换全车过厚的随车工具固定架,顺带做出工具遗失状态。

  套件炮盾自带的铸造效果很不错,但车体的大光板不符合废车的气质,用效果膏做出轧制钢板的纹理质感,注意戳上效果膏(或者郡仕蓝盖混合牙膏补土)后要多打磨两遍,否则轧制纹路就变成铸造感了。

  涂装方面,前车体喷涂大战末期的三色迷彩,后车体做成发动机过火后漆面剥落,又在沟里风 吹日晒几十年的废弃状态。

  车体前部做了双层掉漆,按从里到外的顺序:褐色底漆——掉漆液——暗黄色——蘸水刮擦做第一层掉漆——再喷掉漆液——喷绿色与棕色条纹迷彩——蘸水做第二层掉漆。

  车体后部做重锈蚀废弃感,还是先在表面纹理上下功夫,用旧笔刷在车体上戳一层锈蚀效果膏(其本质是美术丙烯塑型膏+石英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用不同目数的石英砂自己调配),这层颗粒质感用来模拟钢板上陈年老锈带来的粗糙表面。

  之后是常规旧化,全车棕色渍洗,油画颜料做褪色,白色彩铅画出漆面划痕,珐琅旧化液画出流锈雨痕,因为想还原战损猎豹刚被推下沟的状态,没有大规模的画侧滑后带角度的垂纹。

  底盘部分先用泥浆效果膏打底,在悬挂角落做出泥浆的体积感(效果膏中可以混入一些剪碎的海草),之后用珐琅旧化液调色,做出深浅泥土的交错变化与泥水垂纹。先用钢铁色喷涂履带,旧化后的履带透过隐约的金属光泽,会展现出不同于塑料的金属质感。

  进入后半车体的最终旧化,之前的整体旧化过程中,已经用浅锈和深锈色打了基础,但想表现废弃了几十年的状态还远远不够。喷一层掉漆液再喷暗黄色面漆,蘸水大力洗刷做出严重斑驳陆离的漆面,再用珐琅漆画上流锈,用天然土粉彩做出角落积灰,最后配合地台用刺藜做出发动机舱里长出的灌木,人类的战争机器终究是被大自然的力量淹没,钢铁之躯也免不了尘归尘,土归土,猎豹制作到此完成。

三、T-55制作篇

  关注up的老朋友们应该对这辆“非历史考证”T-55很熟悉了,包裹成堆、颠沛流离,之前的视频中已经展示了t55的制作过程,旧化与捏帆布技巧分享,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看一下视频,这次就不再赘述了。

四、场景制作篇

   地台整体是初秋乡间小路,二战时间线的区域是铺了一层草木灰的余烬战场。对于自然环境的场景,土地纹理与植被的表现至关重要,这次正好总结一下制作经验。

  先确定地台布置,调整苏军与东德士兵对视的位置,两辆车相反放置,既是平衡构图,也表现了二战德国与冷战东德相反的本质(往深层说也是老大哥时代的苏联与东德理想主义者道路的不同),用塑料泡沫切削出大致的地形,挖出猎豹滑到沟底压出的坑,重量感的表现一定不能忽视,否则车辆就像浮在地台上非常失真。

  用推刀刻出地面的起伏,再用塑形黏土进一步细化地形,趁黏土半干压上t55的履带印痕。

  地台整体戳上一层干泥效果膏(本质依旧是丙烯塑形膏+石英砂,颜色不重要,关键的是石英砂的粗细目数)模拟粗糙的地面,此时地台已经告别了光滑“大蛋糕”表面了,但是不是觉得少了什么?没错还缺少砂石颗粒感。把小石子,砂石粉末与场景膏混合搅拌,不均匀的铺在地面上,就得到了更逼真的地面质感。

  后续是常规旧化,用湿泥色、干泥色,浮尘色、森林土等珐琅旧化液与粉彩,一层层叠加晕染出不同地面区域细微的颜色变化。

  草木灰区域,最初的念头是打算追求极致真实撒香灰,考虑到香灰遇到固定液会变色,这个胡来方案很快被pass了╮( ̄⊿ ̄)╭还是用天然土粉彩来模拟烧灼地面。

  先用炭黑色与灼烧锈色天然土给地面打个底,等底色干透后涂上泉微的旧化擦拭剂(理论上旧化液稀释剂,天然土固定液或者田宫X20都可以,只是干透后比较得出,旧化擦拭剂最消光)笔刷蘸上白色天然土,轻轻地抖动笔尖,把天然土弹到地台上,少量多次多铺几遍,划重点:一定要像弹烟灰一样把粉彩弹到地台上,而不是拿笔直接戳,散落在地台上的粉彩也不要用笔润开,这样等干透后,粉彩可以保持散点状被固定,模拟草木灰层层铺撒的颗粒效果。

  接下来是植被制作,带有塑料反光、十分鲜艳的成品草丛往往会毁了地台整体效果,为了不出戏,制作中需要注意两个地方:不同植被的高低搭配、植物的颜色丰富度。这个场景用到了草粉、干海草、矮草簇、高草丛、灌木、藤蔓等不同材料,植被铺设按照高的植物四周低矮植物更茂密的逻辑(一定范围内根的固水能力强)不同植物高低搭配形成视觉高差,让场景不单调更逼真。

  干海草非常方便,裁剪后可以做成任意规模和高度的草丛,用白乳胶就可以固定,为草地打下基础。不同的灌木需要“嫁接”下,避免出现单一植物大面积出现的单调情况。

  “植树造林”结束后开始给植被上色,喷涂笔涂都可,我是用稀释的水性漆改变局部植被颜色后,再用浮尘与湿泥珐琅漆渍洗下统一色调。这样操作下来,整个场景就不会有成品植物反光廉价感了。

  东德士兵为3D打印件;苏军来自田宫1/48人物套装,用黑色打底再用红铜色涂高光,一半身体做出铜像的质感。地上的旗帜为帆布处理液加东德水贴(二战德国的旗子因为懂得都懂的原因做成重度烧毁状态)

  最后给场景加些细节,炮弹造成的小水坑,陷入泥里的拒马,路上的落叶等。至此整个场景完工撒花。

后记

  场景模型的制作过程,即是对自身技艺的磨练,也是与历史的对话,正是这份历史厚重感为模型创作赋予了人文意义,让塑料板件一步步变为艺术品(口模党班门弄斧,大佬们见笑了)希望朋友们都能敢于尝试,体会到用场景讲故事的乐趣。

  在此感谢模匠平台提供了这个机会,让各路模友共襄盛举交流学习,也感谢在制作过程中出谋献策的热心群友,你们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老友@TASKFORCE104对于作品展示视频的倾力协助,身兼数职完成了导演、拍摄、配音等重任,让我可以更好的表现模型背后的历史故事。

  欢迎大佬们指导交流,感谢观看(*^▽^*)





归处【一个月的战争 参赛作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