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溶作用专题
淋溶作用是指土壤物质中可溶性或悬浮性化合物(黏粒、有机质、易溶盐、碳酸盐和铁铝氧化物等)在渗漏水的作用下由土壤上部向下部迁移,或发生侧向迁移的一种土壤发生过程。土壤中普遍存在这一过程,淋溶作用包括淋洗作用、螯合淋溶作用和机械淋移作用等。在淋溶过程中,土壤物质可能会经过溶解、化学溶提、螯合和机械淋移等作用。淋溶作用导致土壤上部的物质流失和淋溶层的形成。从土壤剖面上层向下层淋溶的土壤物质往往在下层淀积下来,形成各类淀积层。淋洗作用还会造成某些土壤物质随地下水等从土壤剖面中完全流失。影响淋溶作用的因素有:①土壤组分的溶解度。易溶盐溶解度最大,最易被淋溶。相对稳定的硅铝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淋溶。②温度和湿度。随着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加大,矿物风化速度加快,淋溶作用加强;在低温干旱地区,淋溶作用微弱。③酸度。不同酸度条件将促进不同的淋溶作用,如脱硅作用中的硅淋失是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进行的。④氧化还原状况。土壤的还原环境会使高价铁锰氧化物还原为易溶的低价铁锰化合物而发生淋溶。⑤环境条件。气候温和湿润,排水良好而质地较粗的土壤,淋溶作用明显。
淋溶作用(eluviation)指土壤中较细的土粒,化学元素随土壤水分由土壤表层向下层(或底层)移动的作用。其结果使土壤剖面中形成淋溶层与淀积层。淋溶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粘粒含量较低、酸性强、质地较粗。湿润气候地区淋溶作用较强,而在干旱、半干旱区淋溶作用微弱或无淋溶。较高地形部位淋溶作用较强,地形低洼处淋溶作用弱或无淋溶。
淋溶作用就是土壤渗透水对可溶性物质的溶移和对土壤胶粒的悬移。以及对细小土粒的物理性推移.其作用强弱与生物气候条件有关。一般来说,湿润多雨地区淋溶作用强,干旱半干旱地区淋溶作用弱或无。
在多雨地区,地面如果排水不良,雨水必向下渗透。淋溶作用依其淋溶强度,可分为K、Na淋溶,Ca、Mg淋溶,粘粒淋溶及Fe、Al淋溶等。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土层逐步酸化。例如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淋溶层。淋溶层又称A层,可通过耕作、施肥,尤其是增施有机肥料和粘粒性泥肥等措施改善其不良性状。
因土壤酸碱度不同,溶解的物质不同,淋溶在成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常见的大致有三类:①酸性淋溶作用。被淋出的物质以铁、锰、铝等元素的化合物为主。如针叶林下的灰化土,淋溶后能产生白色酸性的A2灰化层;热带红树林群落产生的酸性硫酸盐盐土,淋洗后常产生大量红色的“铁锈水”。②中性淋溶作用。热带、亚热带土壤(红壤为主),多为酸性反应,但它的脱硅作用是在早期土壤盐基淋失不多、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时进行的。③碱性淋溶作用。如在碱性土壤中含多量NaHCO3与Na2CO3等碱性盐类,常使土壤胶粒因含大量代换性钠而高度分散,土壤结构不良、透水性差,会使多量胶粒淋失。
云南元阳以水田为主的哈尼梯田(左图) 和山西昔阳大寨旱地梯田(右图) 是我国南北方山区人民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27~28题。

27.两地均形成了坡面“上部林地+下部梯田”的空间结构,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是( )
①防止山洪对梯田的毁坏 ②为梯田提供养分 ③防止大风对梯田的毁坏 ④为梯田涵养水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与大寨梯田相比,哈尼梯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独特性是( )
A.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 B.防止水分流失加剧土地干旱化
C.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 D.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