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期|张钦版《普通心理学》第3章【考生必看核心考点】又又来啦!满满干货!

2023-07-09 13:44 作者:小鱼学姐来啦  | 我要投稿

各位24首师大347的准研究生们大家好,前两期学姐带大家过了张钦老师版《普通心理学》前两章的核心知识点,你们是否都掌握了呢?这个六月份即将进入倒计时啦,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不要着急赶进度,一定要保证学习的效率,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今天学姐继续分享第三章——感知觉的核心知识点,快来跟上学姐的步伐吧!

第三章 感知觉

【2012】【2015】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们通过感受器或感受器官获取体内外环境变化信息,在脑内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感觉。人们通过眼、耳、鼻等各种感觉通道的感觉器官,接收视、听、嗅等各个通道的刺激,从而建立起关于可观实物的最初和直接的印象。可以说,感觉是人从外界接收信息的第一步。

【2013】【2014】【2017】知觉***:知觉是脑对客观事物各种特征及其关系的整体反映。脑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各种属性或特征组合在一起并对其意义进行反映

【2016】感觉编码**: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变为神经动作电位的过程中,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包含的环境条件变化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刺激量在阈限值以内的都能引起感觉。阈限值以外的无法引起感觉。

感觉阀限是通过多次测量得出的数值,是从恰能引起感觉到恰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的若干次数值的算术平均值。

【201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阀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心理学上,把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作差别感觉阈限,简称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用JND表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就是差別感受性。差別感受性与差别闻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2015】知觉理解性**:知觉既然是人对感觉刺激的整合和解释,也就具有了一定的主功性和主观色彩。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经验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觉对象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释,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同一时刻。人接收到的感官刺激丰富多彩。但是,人并不能注意到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也不能对作用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进行表征和产生反应,而只能选择其小少数刺激进行加。人们选择的加工物就是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其他刺激物就是当下知觉对象的背景。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虽然感官得到的直接映像变了,但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叫作知觉的恒常性。它使我们对物体的知觉不受刺激变化的影响。常见的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亮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似动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包括以下几种现象: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202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感知觉的比较,可以深入理解知觉的实质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如下:

(1)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依赖于具体的感觉通道,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別属性。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2)知觉比感觉所包含的成分更复杂。感觉是某个单一感官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可以由一种主要感觉通道产生单纯知觉映像,如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也可以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像。

(二)知觉虽然不同于并高于感觉,但它同感觉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物体的直接反映,都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都受一定的时间、空间的限制,都具有现实性和直观形象性,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的根本基础。人的表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都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

(2)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但是,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而是借助于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综合物体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物体的完整映像。事物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被知觉。对事物感觉得越丰富、精确,知觉得就越全面、正确。

【2012】简述知觉的含义及特性***

答:(1)知觉的含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知觉作为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2)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和错觉

①知觉的对象与背景(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的选择性。在同一时刻。人接收到的感官刺激丰富多彩。人们选择的加工物就是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其他刺激物就是当下知觉对象的背景。

②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既然是人对感觉刺激的整合和解释,也就具有了一定的主功性和主观色彩。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经验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觉对象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释,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③知觉的恒常性【2022论述】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虽然感官得到的直接映像变了,但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叫作知觉的恒常性。它使我们对物体的知觉不受刺激变化的影响。常见的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亮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④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的产生常常是由于某些知识经验而导致的不合时宜的知觉假设。错觉不同于幻觉。

【2019简答】简述深度知觉线索*

答:深度知觉是物体的空间距离及物体的三维特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我们能感受到三维空间和准确判断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是因为我们有深度知觉的能力。如果没有深度知觉,这个世界看上去只是一个平面。深度知觉的线索分别有:

a.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够感受的深度线索。单眼线索对双眼也适用。只是相对于双眼线索来说的。单眼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遮挡。较近的物体会挡住较远的物体,而不会相反。

②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即线条透视。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近时视网膜成像大些;距离远时视网膜成像小些。

③空气透视。透过空气层观看外界物体时,近处的看起来清晰,细节分明,明度和饱和度都较高;远处的物体看起来轮廓模糊。明度和饱和度较低。

④明暗与阴影。近处物体反射到我们眼睛内的光线更多。因此,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看起来较暗的那一个似乎离我们更远。

⑤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显得远些。

⑥纹理梯度(结构级差)。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物体近端落在视网膜上的纹理结构稀疏而清晰,远端落在视网膜上的纹理细密,这种结构在视网膜上递增或递减的变化就是结构级差。这种结构级差使人产生深度感,成为距离知觉的重要线索。

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处在相对运动状态时,近处的物体和观察者的运动方向相反,且速度较快;而远处的物体和观察者运动方向相同,且速度较慢。在观察者眼中不同距离的物体在运功速度和方向上的差异就是运动视差。

当飞机在机场降落时。飞机驾驶员所观察到的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的现象也祢为运动透视。

b.双眼线索

必须利出双眼得到的稍息才能进行深度知觉,这些线索称为双眼线索。典型的双眼线索是两眼视差。当我们观察物体平面时,两眼视网膜的视像是重叠起来的;但是,当我们观察立体的物体时,左眼会看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这样就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两个稍有差异的视像,这就是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线索。

【2016简答】请从概念上分析记忆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感觉与记忆都属于个体的认知活动,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① 含义不同:感觉是由体内、外的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产生的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使个体获得正常生存的必要信息。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② 作用不同: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 本机能,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③ 心理活动水平不同:感觉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而记忆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知活动。

(2)联系

① 容量有限:感觉和某些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之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超出或低于感觉阈限的刺激,个体是不能感受到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也是有限的,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② 感觉是产生记忆的基础:

a.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人的记忆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才能进行。

b.感觉编码(视觉编码、听觉编码等) 是进行记忆活动的基础,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c.有了感觉不一定有记忆的进行,但是记忆活动的进行一定有感觉活动的参与。


第三期|张钦版《普通心理学》第3章【考生必看核心考点】又又来啦!满满干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