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享经济学名词“需求”

2023-04-15 16:53 作者:豆浆油条二毛五  | 我要投稿

需求的定义:

        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源于家庭或者消费者的欲望,表现为对该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无疑是该商品的价格。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量,简称为需求量。所以,一种商品的需求反映了需求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可以简单地表示为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首先,这里给出的定义是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考虑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变动关系。其次,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并不是一次市场购买行为,而是针对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根据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制定的一个计划。再次,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及出于自身意愿做出选择并具备支付能力。

需求规律

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通常会随着该商品价格变动呈现出一定的典型特征。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越多。需求的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他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的特例

  1. 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及无论价格多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都保持不变。如,盐。

  2. 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及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商品价格一旦提高消费者需求将减为0,而出现低于现有价格时,需求量会趋于无穷大。

  3.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及消费者的 需求会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如,出于炫耀等因素的考虑,对某些商品会产生这一现象。

    经济学说史上出现的一个案例似乎也佐证了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存在性。早在1845年,英国统计学家吉芬发现,由于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升高,而土豆的需求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由于这一现象与需求规律相矛盾,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在理论上给出合理的解释,因而此类现象也被称为“吉芬难题”,这类商品相应地被称为吉芬物品

      上述三方面的事例说明,并不是所有消费者对所有商品的需求都必然满足需求规律,如果说第一和第二种情形可视为需求规律的极限状态,是其特例,那么第三种情形则构成了该规律的一个反例。尽管如此,经济学中仍然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作为需求的“基本规律”。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能等同于自然规律。正如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言:“经济学的规律可与潮汐的规律相比,却不能和简单与精密的引力律相比。因为,人们的活动是如此多种多样和不确定,以致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中,我们所能作的关于倾向的最好的叙述,必然是不精确的和有缺点的。”它们“不过是一种多少是可靠的和明确的一般命题或倾向的叙述而已”


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

  1. 消费者偏好(喜好)

  2. 消费者收入水平

  3. 其他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如米与面)和互补品(网球与网球拍))

  4. 消费者预期(如,预期未来商品价格,预期未来收入等)

  5. 政府政策(如相关限制,增加或减少税收等行为)


分享经济学名词“需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