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大事记年表
1474年12月13日,伊莎贝拉加冕为卡斯蒂利亚女王(称“伊莎贝拉一世”,第1任),他的丈夫费尔南多成为了共治国王(称“费尔南多五世”)。这引起了坚持自己封建特权的大贵族的不满,他们勾结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让阿方索与胡安娜公主结婚,随后拥护胡安娜为王,以此来和伊莎贝拉抢夺卡斯蒂利亚的统治权。
1475年1月,各方在卡斯蒂利亚的军事冲突开始(即“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随后伊莎贝拉赋予了费尔南多极大的权力。5月,阿方索五世率军参战。9月,葡萄牙与法国结盟。在刚开战的时候,葡萄牙很迅速的占领了埃斯特雷马杜拉和加利西亚的大部分区域,而法国也开始侵犯卡斯蒂利亚的北部边境。
1476年3月,费尔南多在托罗大败葡军(即托罗战役),葡萄牙的士气受到大挫。随后双方都开始进行拉拢法国的外交攻势。费尔南多宣布放弃阿拉贡(费尔南多是阿拉贡王子)对罗赛地区的领土要求(这块地方是阿拉贡与法国的争议领土),随后法军停止了对卡斯蒂利亚的进攻。
1479年9月4日,卡斯蒂利亚与葡萄牙签订了《阿尔卡科瓦斯条约》,宣告了战争结束,同时该条约也规定阿丰索五世与胡安娜公主需解除婚约。在不久之前,费尔南多五世已经从他病逝的父亲那里继承来了阿拉贡王位。而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此时形成了一种“联合”状态,两个王国及其附属领地合并成为了成为了共主邦联“西班牙王国”,两国的所有政策都有伊莎贝拉一世和费尔南多五世共同制定,他们二人被称为“天主教双王”。在夫妻二人驱除出葡萄牙人后,便开始率军收复在阿拉伯帝国扩张时那些被穆斯林攻占的西班牙土地(即“西班牙光复运动”)。
1492年1月2日,西班牙攻克了格拉纳达王国的首都格拉纳达,这标志着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政权覆灭,“西班牙光复运动”宣告完成。3月,西班牙颁布了驱除犹太人的法令(即《阿兰布拉诏书》),规定凡是不信奉天主教的犹太人都要被驱除出境。8月3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航行。10月12日,哥伦布抵达了巴哈马和圣萨瓦多岛,这意味着他发现了包括西印度群岛在内的美洲新大陆。
1494年6月7日,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了著名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处画一条分界线,这条线以东归葡萄牙,以西则归西班牙。因为这条线是在罗马教皇的仲裁下划定的,因此被称为“教皇子午线”。8月,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率3.7万士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地区,向那不勒斯开进(即“意大利战争”),不久就与皮尔蒙特的军队会师。
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教皇任命自己为那不勒斯国王的委任状。2月23日,法军进入那不勒斯。法军的掠夺、暴行和征税引起了意大利人民的强烈不满。3月,意大利诸国为驱逐法国而建立起了“神圣同盟”(或称“威尼斯同盟”),参加同盟的有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和教皇国。
1504年11月26日,伊莎贝拉一世去世,终年53岁,随后伊莎贝拉一世和费尔南多五世的次女胡安娜成为了西班牙的“执政女王”(第2任)。现在费尔南多五世的身份有些尴尬,因为胡安娜的丈夫腓力依据法律也成为了国王(称“腓力一世”),这让费尔南多五世失去了君主身份。尽管伊莎贝拉一世在遗嘱中允许费尔南多可以在胡安娜不能或不想实行权力的时候执政到胡安娜的继承人年满20岁,但费尔南多拒绝接受。
1505年,费尔南多五世成功让西班牙议会相信胡安娜病得很重,无法履行她的君主责任,随后议会任命费尔南多为胡安娜的监护人并授权管理国家。同年,胡安娜和腓一世力离开了西班牙。腓力曾计划召集各地贵族在阿拉贡与费尔南多开战,但后来他又放弃了这一想法。
1506年6月27日,费尔南多五世与腓力一世举行了秘密会谈,二人达成协议:费尔南多放弃自己对卡斯蒂利亚的控制,回到自己的大本营阿拉贡,而腓力一世则代替胡安娜执政。9月25日,腓力一世去世,年仅28岁,官方公布的死因是伤寒去世,但一般认为是被费尔南多五世毒杀。
1507年7月30日,费尔南多五世与胡安娜进行了一次会面。随后费尔南多强迫胡安娜把阿斯蒂利亚和莱昂的统治权交给自己。从此开始,胡安娜被彻底架空,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女王。
1516年1月23日,费尔南多五世在愤恨中去世(他恨自己的第二段婚姻没有给自己带来一位存活的男性继承人),终年63岁,胡安娜成为费尔南多唯一的法定继承人,她继承了所有父母的“财产”: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莱昂王国及其它附属王国。胡安娜与她和腓力一世的儿子卡洛斯(称“卡洛斯一世”,第3任)开始进行“共治”,但她自己一直被卡洛斯一世以精神失常为由而囚禁。因为腓力一世兼任奥地利大公的缘故,所以卡洛斯一世同时也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成员,而卡洛斯后来又兼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德意志国王和尼德兰君主(他也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
1518年3月22日,卡洛斯一世接见了被葡萄牙冷落的航海家麦哲伦,二人签订协议,由西班牙出资支持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522年,西班牙在委内瑞拉的新卡地兹建立殖民地,这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西班牙开启了对拉丁美洲的入侵,并在后来控制了除巴西和圭亚那以外的南美洲、全部的中美洲以及如今美国的西南广大地区和来作为自己的殖民地。
1555年4月12日,胡安娜去世,享年75岁。同年,卡洛斯一世在尝试击败新教诸侯失败后,开始逐渐淡出朝野。
1556年1月16日,卡洛斯一世考虑到自己的领土过于分散,便把西班牙王位交给了儿子腓力(称“腓力二世”,第4任)。腓力二世从父亲那里继承来了除作为哈布斯堡家族起源地的德意志和奥地利之外的所有领地,即西班牙、尼德兰、西西里、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西属美洲殖民地和非洲殖民地,他在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剥夺了地方王国和民族区域的独立性,大大加强了西班牙的中央集权度,不过也建立了一套臃肿的官僚系统。
1558年9月21日,卡洛斯一世去世,终年58岁。
1559年4月,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为结束旷日持久的意大利战争而签订《卡托-康布雷齐条约》。根据该条约,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米兰和意大利中部部分领地归西班牙统治,西班牙取代了法国主导意大利地区。同年,腓力二世把西班牙的王宫迁到了马德里,把马德里作为西班牙王国的第一个永久首都(此前宫廷在巴伐利亚多德)。
1567年1月1日,腓力二世颁布了一项意在彻底消除伊斯兰文化在西班牙的影响的命令:不准使用阿拉伯语,禁止穿戴面纱,禁止修建公共浴场。对于一直受到猜忌且承担重税的摩里斯科人来说这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棵稻草。12月25日,摩里斯科人发动大起义(即“摩里斯科战争”)。
1568年1月,西属尼德兰的荷兰省和泽兰爆发起义,奥兰治亲王和拿骚的威廉组建了一支荷兰军队,反抗西班牙的统治(即“尼德兰革命”或称“八十年战争”或称“荷兰独立战争”)。
1570年11月30日,摩里斯科人的起义被基本平定。在这场战争之后,有大约50万名摩里斯科人被驱逐到西班牙南部的无人区。
1571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塞浦路斯岛,这让基督教世界感到了威胁,西班牙与威尼斯结成同盟,组建海上远征军对抗奥斯曼。同年,远征军与奥斯曼海军在勒班多海峡相遇,爆发激战(即“勒班多海战”),这场海战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之一。虽然西班牙舰队获得了胜利,成功遏制了奥斯曼的扩张,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6艘军舰沉没、8000人阵亡、2.1万人受伤),使西班牙再也无法负担如此规模的海上作战。
1580年1月31日,葡萄牙国王恩里克一世去世,他没有子嗣且未指定继承人,只是指定了一个由5人组成的联合执政政府,在下一任国王登基前处理政务。王位的最有力竞争者有三位: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布拉干萨公爵夫人塔琳娜和路易斯亲王的私生子安东尼。6月,腓力二世派阿瓦尔公爵费尔南多·托莱多率兵入侵葡萄牙,争夺王位(即“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8月27日,西班牙军队攻占里斯本。9月12日,腓力二世宣布自己成为葡萄牙国王。
1581年4月15日,腓力二世正式加冕为葡萄牙国王,并任命费尔南多·托莱多为葡萄牙总督。西班牙以共主邦联的形式统治着葡萄牙,葡萄牙拥有形式上的自治和独立。
1585年,法国的吉斯公爵在腓力二世的支持下,在南特建立天主教同盟(这是法国宗教战争的第八阶段)。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立。同年5月,无敌舰队派出由130艘军舰和3万名士兵组成的舰队远征英格兰,但被击溃,在返回途中又遭遇风暴,损失惨重。
1595年,腓力二世被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军队击败,腓力二世被迫承认亨利四世的王位。
1598年9月13日,腓力二世去世,享年71岁,他的儿子继位(称“腓力三世”,第5任)。腓力三世继位后,几乎把所有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宠臣莱尔马公爵弗朗西斯科·德·桑多瓦尔-罗哈斯。长期的战争让西班牙国库空虚,行政机构疏于管理,腓力三世进行了一些对行政机关的改革,又重新启用王国委员会,倾听议会对国内外政策的意见。
1603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同年8月28日,西班牙与英国签订《伦敦条约》,结束了两国长期的交战状态。
1609年,西班牙被迫同荷兰人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七省联合共和国的独立。因为荷兰在联省共和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也被称为“荷兰共和国”。
1518年5月23日,由奥地利管辖的布拉格发生起义,成立临时政府,宣布波西米亚独立,这拉开了三十年战争的序幕。西班牙与奥地利同为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在战争中同处于天主教阵营。
1621年3月31日,腓力三世去世,年仅42岁,他的长子继位(称“腓力四世”,第6任)。同年,荷兰趁西班牙卷入三十年战争之际重新开战。
1640年6月17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农民手持镰刀发动起义(即“收割者战争”)。西班牙为镇压起义,征调葡萄牙军队,引起葡萄牙人民的不满。12月1日,葡萄牙贵族发动政变,拥护第八代布拉干萨公爵为国王(称“若望八世”),独立战争的火焰很快传遍了葡萄牙本土和殖民地(史称“葡萄牙复辟战争”)。
1641年1月17日,加泰罗尼亚在法国的支持下成立“加泰罗尼亚共和国”。
1648年,西班牙与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签订《巴伐利亚和约》。在条约中,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在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与法国之间继续爆发了战争。而此时加泰罗尼亚地区也分别出现了由西班牙和法国控制的两个政府(西属政府驻地在巴塞罗那,法属政府驻地在佩皮尼昂)。
1659年11月7日,西班牙与法国签订《比利牛斯和约》以结束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根据和约,西班牙需把鲁西永、富瓦、图瓦和大部分的洛林割让予法国,法国也放弃自己对加泰罗尼亚的领土宣称,同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结婚以形成法西联姻。
1665年9月17日,腓力四世去世,终年60岁,他的第五个儿子(年仅4岁)继位(称“卡洛斯二世”,第7任),由他的母亲玛丽亚·安娜摄政处理政务。
1677年,玛丽亚·安娜被腓力四世的私生子安东·何塞驱逐,这让胡安·何塞成为了西班牙的实际掌权者。
1679年,胡安·何塞去世,玛利亚·安娜重新掌权。
1668年2月13日,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里斯本条约》,正式承认葡萄牙独立,同时葡萄牙也把休达、萨尔瓦特拉德米尼奥和埃尔米森德割让予西班牙。
1700年11月1日,卡洛斯二世去世,年仅38岁。由于卡洛斯二世很早就被诊断为不育,不可能有子嗣,所以谁来继承西班牙王位就成为了全欧洲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有权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人有三位:安茹公爵菲利普(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次孙)、巴伐利亚的约瑟夫·费迪南德亲王(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外孙)和奥地利的卡尔大公(利奥波德一世的次子)。不过费迪南德亲王比卡洛斯二世早两年去世。西班牙的贵族支持安茹公爵来担任西班牙国王,但条件是他要放弃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在贵族的一再坚持下,卡洛斯二世宣布由安茹公爵来继任西班牙国王(称“腓力五世”,第8任),从此西班牙被波旁家族统治。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希望得到西班牙,英国和荷兰对法国得到了西班牙这一事实不满,随即引爆了一场全西欧都几乎参战的战争(即“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场战争大致是法国和西班牙对阵英国、荷兰、勃兰登堡和萨伏伊,后来神圣罗马帝国、瑞典和丹麦也相继参战。
1713年4月11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参战各方签订了《乌得勒支条约》,这份条约剥夺了腓力五世对西属尼德兰和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的继承权,但是保住了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7月,西班牙与英国签订《英西条约》和《西班牙-萨伏伊条约》。
1714年6月,西班牙与荷兰签订《西荷条约》。
1715年2月,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西葡条约》,这标志着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彻底结束。
1724年7月24日,腓力五世退位并传位给自己年仅17岁的儿子路易斯(称“路易斯一世”,第9任)。8月31日,路易斯一世因天花去世,因为路易斯生前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加之他的弟弟尚且年幼,已经退位的腓力五世被迫重新即位(第10任)。在腓力五世统治期间,虽然西班牙人口一直在增长,但因为税制落后,而王室的花销又非常巨大,因此国家赤字严重,军队甚至很难发军饷,只能靠从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补贴国库。
1746年7月9日,腓力五世去世,终年62岁,他的次子继位(称“费尔南多六世”,第11任)。费尔南多六世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利用有授权的船队代替舰队和大型帆船队伍在美洲自由贸易,这样增加了收入并减少了行骗的不法商贩,但还是遭到了不少私人商贩的抗议;推行海军的现代化,提高海军预算,增大加的斯、费罗尔、卡塔赫纳和哈瓦那这四座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与教皇和解,获得不菲的经济援助,这笔资金不仅巩固了王权,还增大了西班牙政府对神职人员的控制权。
1759年8月10日,费尔南多六世去世,终年45岁,因为他没有后代,所以王位由弟弟继承(称“卡洛斯三世”,第12任)。卡洛斯三世任用一些贤臣来整顿国政,呈现一种开明专制的现象;设立国务会议来调解大臣们的关系;把雇佣兵制改为征兵制,并学习普鲁士的军队训练方法;把耶稣会的教士从本土及殖民地驱逐等。
1779年6月,西班牙对英国宣战,出兵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1783年9月3日,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和约》,这场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西班牙获得了佛罗里达和米诺尔卡岛。
1788年12月14日,卡洛斯三世去世,享年72岁,他的儿子继位(称“卡洛斯四世”,第13任)。卡洛斯四世是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西班牙出兵参加反法联盟,但遭到惨败。
1796年8月18日,西班牙被迫同法国结盟。
1808年,西班牙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卡洛斯三世宠幸的奸臣戈多伊的统治。3月19日,卡洛斯三世被迫退位并传位给儿子(称“费尔南多七世”,第14任),并流亡法国。费尔南多七世即位后推翻了宪法,实行独裁统治(史称“黑暗十日”)。与此同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趁乱发兵入侵西班牙(即“半岛战争”)。6月6日,费尔南多七世在法军的威胁下被迫退位,拿破仑一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出任西班牙国王(称“何塞一世”,第15任)。西班牙王国沦为了法兰西帝国的附属国,但与此同时西班牙人民依旧在坚持做抵抗,而英国等国为了达到遏制法国的目的也在支援西班牙反抗军。法军为了巩固在西班牙的统治,在当地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
1809年8月10日,西班牙的殖民地厄瓜多尔宣布独立,这拉开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
1810年5月22日,阿根廷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政府委员会。9月16日,米格尔·伊达尔戈·科斯蒂利亚(后来的墨西哥国父)敲响了当地教堂的钟声,号召印第安人发动起义以此来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史称“多洛雷斯的呼声”),拉开了墨西哥独立战争的序幕。9月18日,智利宣布独立。
1811年4月,乌拉圭爆发反抗西班牙的起义。5月14日,巴拉圭宣布独立。7月5日,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委内瑞拉宣布独立并成立共和国(史称“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
1812年7月,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被西班牙粉碎。
1813年,法国因为在战争中的失利不得不从西班牙撤军,放弃了对该地区的统治,“半岛战争”以反法势力的胜利而告终。同年8月7日,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的领导人玻利瓦尔解放加尔加斯,重建委内瑞拉共和国(史称“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12月11日,费尔南多七世恢复了他在西班牙的王位(第16任)。
1814年7月10日,委内推拉第二共和国被西班牙粉碎。10月,西班牙军队攻占智利。
1816年5月25日,阿根廷宣布独立。
1818年2月,南美起义军成立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2月12日,智利再次宣布独立。
1819年1月20日,卡洛斯四世去世,享年70岁。8月7日,玻利瓦尔在博亚卡击败西班牙军队,紧接着又解放波哥大。12月27日,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史称“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其疆域包含新格拉纳达和委内瑞拉,总统为玻利瓦尔。
1821年8月24日,西班牙与墨西哥起义军签订《科尔多瓦协定》,正式承认墨西哥独立。9月15日,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宣布独立。10月30日,多米尼加宣布独立。至此,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殖民地已经独立。
1833年9月29日,费尔南多七世去世,终年48岁,他的长女继位(称“伊莎贝尔二世”,第17任)。费尔南多七世生前为能让自己的女儿继位,防止弟弟唐·卡洛斯抢夺王位,所以废除了只许男性继位的“萨利克继承法”。10月4日,支持卡洛斯的封建贵族与教会在西班牙北部发动叛乱(即“第一次卡洛斯战争”)。10月17日,西班牙政府派兵与叛军交战。
1840年7月,卡洛斯叛军被全部消灭,伊莎贝尔二世的王位基本稳固。
1845年,西班牙开始殖民非洲的赤道几内亚。
1846年10月10日,伊莎贝尔二世在国内贵族的施压下被迫同弗朗西斯科·德·阿西西·德·波旁成婚,随后二人开始共治。
1868年9月18日,以胡安·普里姆·普拉特斯为首的西班牙海军进步军官发动起义(即“加的斯海军起义”),并发表了著名宣言《西班牙的光荣》,起义得到了全国各地民众的响应。政府试图镇压起义,但失败。9月30日,伊莎贝尔二世女王流亡海外。普里姆与弗朗西斯科·塞拉诺、胡安·鲍蒂斯塔·托佩特三人共同组成了“执政联盟”。
1869年,西班牙执政联盟召开了制宪会议。在会议上,他们决定保留西班牙的君主制,并尽快选举一位欧洲王室的王子来担任国王。普里姆担任新政府的首相,并晋升为元帅,同时因为王位空缺,由赛拉诺出任“摄政”。他们选择了普鲁士的利奥波德亲王来担任西班牙国王,但遭到了法国的强烈反对(这个事还成为了普法战争的导火索)因此而不了了之。
1870年11月16日,西班牙人选择了意大利的奥斯塔公爵阿梅迪奥来担任国王(称“阿玛迪奥一世”,第18任)。12月28日,普里姆遇刺。12月30日,普里姆伤重不治身亡。同日,阿玛迪奥一世抵达西班牙,他立即参加了普里姆的葬礼,普里姆的死让他失去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持者,给国家的政局带来了不稳定的局面。
1871年1月2日,阿玛迪奥一世登基。阿梅迪奥一世在西班牙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因为西班牙的群众大多分为两派:共和派和卡洛斯派。共和派希望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而卡洛斯派虽然支持君主制,但他们希望由之前的的王室来继续担任国王。他没有野心,只满足于当一个过渡君主,他一到马德里就明白了这里是有多么混乱,但无力解决。
1873年2月11日,阿玛迪奥一世迫于国内局势宣布退位。随后西班牙议会宣布成立共和国,建立由共和派组成的临时政府(史称“西班牙第一共和国”)。但西班牙国内的卡洛斯派认为成立共和国是公开的宣战,于是立刻发动叛乱,拥护小唐·卡洛斯为王,他是另一个唐·卡洛斯的孙子(即“第二次卡洛斯战争”)。
1874年11月,马德里的卫戍部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共和政府。12月29日,伊莎贝尔二世的儿子出任西班牙国王(称“阿方索十二世”,第19任)。
1876年2月28日,小卡洛斯流亡法国,第二次卡洛斯战争基本结束。
1885年11月25日,阿方索十二世去世,年仅27岁,他的遗腹子阿方索继位(称“阿方索十三世”,第20任)。在阿方索十三世成年之前,国家政务由阿方索十二世的妻子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管理。
1890年1月18日,阿玛迪奥一世去世,终年44岁。
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西班牙殖民地)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即缅因号事件),美国以此为借口宣称要惩戒西班牙。美国和西班牙在殖民地上的矛盾由来已久,此前西班牙殖民当局残酷镇压古巴的起义激怒了美国人民并威胁到了美国资本家的经济利益。4月24日,西班牙对美国宣战。4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即“美西战争”)。8月12日,西班牙政府向美国求和,这场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12月10日,西班牙与美国签订和约。根据这份和约,西班牙需正式承认(实际古巴成为了美国的保护国);把关岛和波多黎各割让予美国;把菲律宾以200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美国。
1902年5月17日,阿方索十三世在国会议员面前宣誓宪法,开始亲政。他在舆论的压力下,在立法、教育、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04年4月10日,伊莎贝尔二世去世,享年73岁。
1923年9月13日,在阿方索十三世的支持下,米格尔·普里莫·德·里韦拉建立独裁政府,阿方索十三世也依靠着这个独裁政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1930年8月,西班牙的共和派发动革命,号召人民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931年4月14日,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并流亡海外,西班牙再次成立共和国(史称“西班牙第二共和国”)。6月28日,西班牙举行立宪议会选举,由共和党和社会党组成的联合阵线获得了胜利,建立了由卡拉·萨莫拉为领导的临时政府。12月9日,西班牙宪法生效,实行普选制,成立一院制议会,政府对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院选举产生,一届任期6年。12月11日,萨莫拉就任西班牙第一任总统。他是天主教徒,反对新宪法,但也想竭力消除各党派之间的矛盾。西班牙在这一时间内总理的任免更换的极为频繁。
1936年2月,西班牙举行第二次选举,议会以238票赞成、5票反对的结果罢免总统萨莫拉,随后萨莫拉流亡法国(后来又去了阿根廷)。5月10日,曼努埃尔·阿萨尼亚被选举为总统,但他面对日益恶化的社会秩序却无能为力。7月17日,驻扎在摩洛哥的西班牙军队在佛朗哥、埃米利奥·莫拉等将领策动下发动叛乱(即“西班牙内战”)。叛军得到了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政府军也有苏联及由各国志愿者组成的国际纵队的援助。10月,佛朗哥被推举为“国家元首”,任叛军总司令,晋升大元帅军衔。
1939年2月27日,英国和法国承认佛朗哥政权。3月3日,阿萨尼亚正式辞去总统职务。4月1日,最后一批政府军向叛军投降,西班牙内战结束,这场战争造成了超过50万人的死亡。4月4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流亡政府在法国巴黎成立。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在二战期间,佛朗哥一直小心的斡旋在两大阵营之间,成功让西班牙避免参战。虽然西班牙名义上保持了中立,但迫于需要,还是偏向德国等轴心国家。
1941年2月28日,阿方索十三世在罗马去世,终年54岁。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西班牙派遣一个由4.7万人组成的支援师(即“蓝色师团”)协助德国作战。
1943年10月14日,佛朗哥眼见德国胜利希望微乎其微,调整外交政策,下令让蓝色师团撤回国内,重申西班牙是中立国。
1946年12月,联合国建议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召回驻西班牙大使,决定佛朗哥政权不垮台就不接纳西班牙作为联合国会员国,这让西班牙在国际上被孤立了起来。佛朗哥政府虽然对西班牙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在二战结束后依旧在国内实行恐怖统治,逮捕反对派,甚至还使用残酷的阉刑。政府也在国内宣传仇视犹太人和一切外国人的活动,禁止在公共场合出现外文,并鼓励使用国货。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是一个“君主国”。同年,佛朗哥封自己为摄政王。
1955年12月14日,西班牙加入联合国。
1967年,西班牙设立总理职务,由佛朗哥兼任。
1968年7月12日,赤道几内亚独立并成立共和国。
1969年,佛朗哥指定阿方索十三世的孙子胡安•卡洛斯为继承人。
1974年,西班牙人均GDP达到了西欧国家的80%,而在50年代初西班牙的人均GDP连西欧国家的40%都没有。
1975年11月4日,西班牙与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西班牙会在1976年2月26日之前撤离西撒哈拉,并承认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对这里的主权。11月20日,佛朗哥去世,享年82岁。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为国王(称“胡安·卡洛斯一世”,第21任),西班牙的君主制再次完成复辟。
1976年2月26日,西班牙从西撒哈拉撤军,这标志着西班牙丧失了自己所有的殖民地。7月5日,阿道弗·苏亚雷斯被任命为西班牙大臣会议主席(即首相,或称总理)。苏亚雷斯随即推动政治民主化改革,通过了议会表决和全民公决,在西班牙建立自由民主的制宪进程。12月,佛朗哥时代秘密警察TOP被解散。
1977年3月,西班牙罢工合法化。4月,西班牙结社合法化。5月,苏亚雷斯政府宣布天下大赦。6月,西班牙举行41年来首次大选,选出了新的议会。这届议会被委以制定民主宪法的重任,由苏亚雷斯领导的“民主中间联盟”在选举中获胜,使他成为西班牙首任民选首相。7月1日,西班牙共和国流亡政府宣布承认王室并正式解散。11月,西班牙议会通过新宪法(即“1978年西班牙宪法”)。该宪法确立了西班牙的议会君主立宪制,国王变成虚位元首,行政权归首相,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员组成的国会。
1978年12月6日,西班牙的新宪法在全民公投中以91.8%的支持率这种压倒性多数通过。12月6日被西班牙设立为“宪法日”,至今仍是该国的法定假日。12月29日,新宪法正式生效。
1981年1月29日,苏亚雷斯辞去首相职务,与他来自同一个政党的莱奥波尔多·布斯特洛出任代理首相。2月25日,布斯特洛就任首相(第2任)。
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6月13日,第12届足球世界杯在西班牙开幕(即“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7月11日,西班牙世界杯圆满落幕。同年,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在大选中取得胜利,获得350个席位中的202个。12月2日,工人社会党的第一书记腓力·冈萨雷斯就任首相(第3任),这是西班牙46年来首个左翼政府,也实现了首次和平政党轮替。
1986年1月1日,西班牙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
1992年7月25日,第25届夏季奥运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幕(即“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8月9日,本届奥运会圆满落幕。
1996年3月,西班牙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5月5日,人民党主席何塞·玛利亚·阿斯纳尔就任首相(第4任)。
2002年,西班牙加入欧元区,开始使用欧元。
2003年3月20日,美国出兵入侵伊拉克(即“伊拉克战争”或称“第二次海湾战争”),西班牙虽然没有直接派兵参战,但也提供了支援。4月11日,马德里的4列火车上发生了10次爆炸(即“马德里3·11连环爆炸案”),造成193人死亡、2050人受伤。这是一起恐怖主义炸弹袭击,案发时间正好为美国911事件后的911天。
2004年3月14日,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在大选中获胜。4月17日,工人社会党领导人何塞·路易斯·罗德里格斯·萨帕特罗就任首相(第5任)。新政府上台后立即宣布不再支持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事。
2005年7月3日,西班牙的同性恋婚姻正式合法。
2010年7月11日,西班牙足球队夺得了当年南非世界杯的的冠军。
2011年7月29日,受经济危机影响,萨帕特罗政府因被指责处理经济问题不力而被迫宣布提前举行大选。11月20日,西班牙大选,工人社会党惨败,得票率仅有28.73%,只获得110个席位,这是西班牙民主化以来最差的成绩,人民党的支持率为44.62%,得到了186个席位,超过总数的一半。12月21日,人民党领导人马里亚诺·拉霍伊就任首相(第6任)。
2013年12月12日,加泰罗尼亚地方政府宣布将会在2014年11月9日举行独立公投,公投的问题包含两个部分:(1)你想要加泰罗尼亚成为一个国家吗?(2)你想这个国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吗?西班牙中央政府表示,这个公投违法,将不会举行。
2014年6月18日,胡安·卡洛斯一世退位,传位儿子腓力(称“腓力六世”,第22任)。9月20日,加泰罗尼亚议会以106票赞成,28票反对的结果通过独立公投议案。11月9日,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如期举行(即“2014年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有41.6%的百姓参与投票,而在参与投票的人种,有80.76%的人两个问题都同意,有10.07%的人同意第一个问题但不同意第二个,有4.54%的人不同意第一个。
2017年10月1日,经加泰罗尼亚议会批准,加泰罗尼亚自助区政府再次举行独立公投(即“2017年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以决定是否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建国,西班牙中央政府依旧根据宪法认定此次公投为非法,拒绝承认投票结果,同时出手阻碍公投的进行。虽然这次公投的支持率仅为43%,但加泰罗尼亚事先修改选举法,把投票方式改成“相对多数决”,因此得以用92.01%的支持率通过独立议案。10月27日,加泰罗尼亚宣布独立,但因为西班牙对加泰罗尼亚实行戒严,再加上各国的一致反对,这次公投仍被视为非法。
2018年5月24日,西班牙法院就人民党腐败案进行宣判,29名前人民党官员、商人因诈骗、逃税、洗钱等罪名被判刑,刑期总计达351年,罚款累计24.5万欧元,人民党财物总管获刑33年,处以罚金4400万欧元。5月31日,西班牙议会发起了对首相拉霍伊的不信任议案。6月1日,议会经过投票决定罢免拉霍伊的首相职务,腓力六世随即任命社会工人党领导人佩德罗·桑切斯担任新的首相(第7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