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你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宽广(推荐)
经营者必须为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必须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
——稻盛和夫1
为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倾尽全力
为什么要办这个事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创办企业的目的及意义,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来。
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养家,这些并不错。但仅靠这类目的,要凝聚众多员工,齐心协力办企业,是不够的。事业的目的和意义还是尽可能以高层次、高水准为好,换句话说,必须树立光明正大的经营目的。
缺乏“大义名分”,要让全体员工拼命工作,事实上行不通。“原来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义”这样的“大义名分”,如果一点儿都没有的话,就很难让人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
我在创办“京瓷”时,就遭遇了“事业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重大考验。当时的我,还不懂这一条经营大原则。“活用自己的制陶技术,开发新品,借以问世”就是我当时对事业的定位。
那时的世风,轻视技术,尊重学历乃至学阀,对人的实力并不能予以恰当的评价。为此,我对自己初次就职的公司大失所望。因此,新公司“理直气壮、让稻盛和夫的新颖精密制陶技术问世”就自然成为经营目的。
一名技术员,一名研究者,有了自己的公司,终于可以将潜心钻研的技术成果发扬光大,当初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
但想不到,创业后第三年,竟招致青年员工们的“反叛”。公司设立第二年,招进了十多名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成生力军。突然他们持联名状,向我集体交涉。状书上写明每年最低工资增幅、最低奖金,而且要保证薪酬连续增长等。他们要求我予以承诺并做出保证。
当初招聘面试时我曾明言:“公司究竟能成何事,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必定奋力拼搏,力争办成一流企业。你们愿意到这样的公司来试试吗?”他们明白我的话,明白我事先并无承诺,但仅过一年,他们就写联名状,并威胁不答应条件就集体辞职。
新公司正缺人,他们已形成战斗力,如果走了,公司必遭损失。但如果他们无论如何都固执己见的话,那也没办法,哪怕公司从头再来,我也不肯妥协,明确答复:“不接受你们的条件。”
公司创办不足三年,我自己对公司的前途仍无确切的把握,对将来也只能用“全身心投入,总会有所成就把”这样的话来描绘。为了挽留他们,要做出缺乏自信的、违心的承诺,我做不到。
谈判僵持了三天三夜,场地也从公司转到我家,我对他们说:“作为经营者,我绝不只为自己,我倾全力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这话是真是假,我无法向你们证实,你们姑且抱着‘就算上当也试试’的心情怎么样,我拼上命也要把事业做成,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贪图私利,你们觉得真的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
这样熬了三天三夜,推心置腹,他们总算相信了我,撤回了条件,不但留下,而且加倍努力,埋头工作。
2
树立光明正大的经营目的
当时的这些造反派,陆续都成了京瓷的骨干,这是后话。但这一事件深深地刺痛了我,让我意识到企业经营的根本意义,这成了我转变经营目的的契机。此前企业经营的目的是 “技术问世”,对公司前景的展望,不过停留在“只要废寝忘食地干,饭总能吃饱吧”这种水平之上。
我在七兄妹中排行第二,乡下的亲兄弟尚且照顾不及,又怎能保证进厂不久的所有员工,包括他们的亲属的终生幸福呢?可是员工们却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次艰难的交涉,让我从内心深处理解了员工的愿望。我开始意识到企业经营应有的真正目的。这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腹”,而是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
这次纠纷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经营的真义:经营者必须为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必须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的底气,让他们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地投入经营。
此后,我将“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同时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京瓷的经营理念。因为企业作为社会一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以这后一句也必不可少。
企业创建不久,就转变并明确了事业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了公司的经营理念,这真是幸事。尔后40年企业的一切发展,都不过是贯彻这一正确经营理念的必然结果。
本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稻盛和夫著作《经营十二条》
曹岫云 译
版权申明:精益争霸尊重版权并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文章视频、图片等涉及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将根据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