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好心情:“摔碎的小提琴”戳穿了多少人内心的痛?

2023-08-29 20:15 作者:好心情健康  | 我要投稿

近日,安徽的一段家庭监控视频突然冲上了热搜。

原来小女孩在练琴时,不小心摔坏了自己的小提琴。

就在很多人担心她会被责骂时,却发现家里所有长辈,没有怒吼,没有指责,而是一家人都在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妈妈抱着她安慰:“没事,遇到问题咱想办法解决。”

爸爸在一旁安静地帮她修琴。

弟弟和爷爷纷纷表示如果修不好愿意赞助买新的小提琴。

因为家人们自发捐款,他们甚至还决定进行家庭奖励,爷爷可以喝5杯酒,全家一起喝奶茶。

没有互相指责和埋怨的过程,小提琴还是被修好了,问题也能平静地解决。

这个温馨又和睦的家庭真的让无数网友羡慕不已,引起上千万阅读,超百万人点赞。

有网友评论:原来摔烂东西,是可以不被责骂的。

短短一句话,戳穿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痛楚。

有网友表示:

很多网友因此想象,如果这个事情换做是自己,父母可能会唠叨、指责、谩骂甚至殴打,唯独没有安慰。

这些留言让人感到心酸,本应是孩子最信任和最宽容的父母,却成为他们最害怕的人。本应是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却成为了稀缺品。

其实,这些评论其实都反应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打骂、吼叫式教育。 

好心情心理专家提醒,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暂时得到孩子的“认同”,但长期如此,它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

吼叫式教育体制出来的孩子,性格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习得性无助

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选择打骂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恐惧,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就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

而且如果孩子性格天生比较脆弱,打骂容易让孩子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从而表现出软弱和顺从。

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一遇到困难,他就会陷入“无助”的状态,从而放弃反抗的希望。

2、自卑敏感

父母作为孩子的信赖者,最亲近的人,长期吼叫会否定孩子的行为思想。

对于思想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语言禁锢,孩子会变得处处小心谨慎,不敢表达自我,最终演变成自卑敏感,生怕得罪别人的性格。

3、攻击性强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怎么做,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心理会扭曲叛逆。孩子长大之后,也会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用吼叫、暴力等手段来处理,变得暴戾蛮横。

有一天当自己的孩子犯错了,他们条件反射般的,下意识就开骂,因为他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被骂的。

那么,如何跟孩子沟通呢?

家长们不妨试试这样做:

1、学会共情

有效的沟通,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观念,而是和孩子平等地交流。

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先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然后试着感受孩子的情绪,并在孩子情绪失控时给予适当的安慰、理解。

有时候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产生改正的意愿。

等到孩子的情绪恢复冷静以后,我们再给出对与错的客观判断,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2、引导孩子认识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帮助孩子理解错误的原因,例如告诉他们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以及这种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

当孩子承认错误并尝试改正时,父母应该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用选择法来引导

孩子拖延作业,可以说:“先做完作业,剩下时间想怎么玩都行,又或者看半小时电视,剩下时间只能用来学习。”

孩子不按时睡觉,可以说:“你不睡觉的话,今天就没有得听睡前故事了,只能明天再讲故事的续集了。” 

将问题抛给孩子,这也锻炼出孩子的决断能力,用二选一的选择法,也更好地引导孩子的选择,有效降低孩子的各种闹腾。 

4、没忍住吼叫了,记得道歉

家长也有情绪的时候,但是带着情绪去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

如果我们没能忍住真的对孩子吼叫了,这个时候就要放下家长的姿态了,道歉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弥补亲子裂痕最强力的粘合剂。 

正如《正面管教》一书里曾说道: 最极致的教育,就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共勉~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侵删)


好心情:“摔碎的小提琴”戳穿了多少人内心的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