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天,我考上了广外的口译研究生!
3048个小时,127天。
因为广外,所以,3048个小时,
除了吃睡和适量的运动,
我从未离开过自习室107。
因为MTI,所以,127天,
除了病痛,
我从未缺席任何一次107考研人的群英会。
因为广外,所以MTI;
因为MTI,所以广外。
127天,3048个小时,于我而言,
更像是一次对广外的任性的、奋不顾身的、飞蛾扑火般的暗恋 ,从未奢求过得到什么。

有人困惑,127天,够吗?
有人质疑,127天,行吗?
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但希望你能在看完我写的文章之后得到答案,
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

因为广外,所以MTI。

八月的X市像个蒸笼,考研党像是蒸笼最底层的“叉烧包”,既要经受外部高温的炙烤,又要强忍内心摇摆不定的蒙焖。我在去年的八月毅然决然地走进了X市,这座蒸笼。我爸妈说我傻,因为我放弃了宝贵的实习机会,选择考研;我朋友说我蠢,因为我花光了所有积蓄报了甲申的口译班,只为了考研。在他们眼里,一个商科学生孤注一掷跨专业考研,完全不考虑风险因素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最后都支持我考研。我想是那份盛夏的执拗,那份不管酷暑,不顾得失的坚持说服了他们吧。
考研很像父辈的下海经商,需要勇气,有时是力排众议的勇气。很多时候,考研是出于不甘,不管是对曾经高考失利的不甘,还是对现状的不满,下定决心考研的人都想给自己第二次机会。而用夏鹏老师的话说,就是:Everyone deserves a second chance.
我考研也是出于不甘,不甘过板上钉钉的生活。考研的成功完全出乎意料,直到有一天Lydia叫我写经验贴,我才开始思考,考研成功除了很大的运气成分,还有些什么原因。抓耳饶腮、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之后,我得到了以下可能对的答案。
壹 时间管理
从八月份离家到学校到考研结束,我再也没有出过校门,也没做过任何与考研无关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我怕丢人,筹码下得越大,就越怕输;另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紧。坐到自习室的那天,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就是127。如果说我不紧张,那是假的,因为那时我还从未翻译过一篇完整的文章。八月初回家前,我刚学完甲申的课程,深深印在脑海里的除了讲师Allen的“飒爽英姿”,还有就是时间管理的理念,Allen是时间管理的“偏执狂”, 他对于时间的控制就像好厨子对火候的把握,老司机对油门的拿捏,甚至可以和我们高中掐表算下课时间相媲美了。他曾要求我们男生买五套同款式不同颜色的衣服,为了节省早上搭配衣服的时间。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学习时间管理。
时间对于任何考研人来说都是稀缺资源,是考研成败的关键。所以时间管理就是将稀缺资源效用最大化的神器。当然时间管理不是让你无休止地学习,而是在保证量的前提下帮你提高效率。换句话说,时间管理不是一昧地让你挤时间积累时间的量,而是让你开时间挂,提高时间的质,就像玩游戏时的双倍经验一样。
时间管理的方法有千万种,我以我自身为例。
时间管理第一步为:先挑肥鱼,后抓虾。所谓的“肥鱼”就是考研当中分值大且投入小于等于产出的题型,我们以翻译硕士英语和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为例,翻译硕士英语当中的中英互译部分的分值为120分,不得不说是一只大肥鱼;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中的名词解释和大作文体现的都是文字功底,分值达到了110分,这条鱼也不小。我们再挑挑虾,所谓的“虾”就是考研中分值相对较小但投入大于等于产出的题型。以翻译硕士英语和政治为例,翻译硕士30道选择题得高分的背后可能是1000题的模拟题;想尽量不丢掉分,阅读理解可能需要练一本180篇专八阅读;作文想要拿高分可能最起码要背30篇范文。政治的选择题简直就是虾米了,5本书的知识点不说上千,起码成百,才考33个题目;政治简答题勉强算虾,一本书一个题,每题10分。“先挑肥鱼,后抓虾”并不强调鱼和虾哪个更重要,毕竟鱼有鱼得鲜美,虾有虾的可口,先后顺序只是强调两者间的差异。
时间管理的第二步为:鱼煲汤,虾爆炒,火候要到。所谓“鱼煲汤”讲究的是温火慢炖出奇迹,所以得舍得花时间,英汉互译的120分和百科的名词解释和大作文必须贯穿整条复习线,我基本每天平均翻译150-250英译中和100字左右中译英;每天浏览新闻和看看书,并且摘录书中的优美句子。而“虾爆炒”的学问在于一定时间内加大火力猛炒,政治在最后两个月突破是没有问题的(个人意见,强者勿喷),30道选择题的语法知识点在一个时间段里大量投入时间突破也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这些分值相对较小的题型是可以集中在某段时间突破的。我自己花了三周做完了45个lists的选择题,一共900题;花了20天,奇数天背作文,偶数天写作文;120篇阅读理解是30天完成的。后半句“火候要到”就是时间分配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可能你擅长煲鱼汤,或者拿手好菜是爆炒虾,那么对应的时间分配是要做相应调整的。
时间管理的最后一步就是提高执行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方法论掌握了,执行力却落下一大截,那再好的鱼虾,也会毁在糟心的厨子手上。提高执行力最为关键的是提高自制力。我考研前的自制力非常之差,差到从未按时按量完成过任何任务。但是,在被Allen用番茄钟理念洗脑过后,我对时间的效率要求变得更高,刚开始自制力虽然没有飞速增长,但好歹有点进步。我番茄钟的单位一般是45分钟,所以我任何任务都会以45分钟来衡量,比如翻译一篇200字的英语文章,我的要求是一个45分钟。当然提高自制力光靠番茄钟,那是远远不够的。第二个提高自制力的方法是控制信息输入的渠道和质量,其实说到底就是对自己要狠。考研信息最重要的输入渠道是纸质书或者是已经打印出来的纸质材料,最高质量的输入也是已经出版的权威读物。所以删掉手机上所有的社交软件,包括QQ、微信、微博等,因为那些信息的摄入不仅会让你分心,而且是你放弃考研的潜在诱惑。如果你舍不得删,那只能退而求其次,花点钱买个二手手机,最好是诺基亚版的,自习室用诺基亚版的手机,回宿舍或租房里用智能机。我本人在考研的后两个月,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卸载了除了China Daily、支付宝和网易云音乐以外所有的APP。
贰 情绪管理
时间管理是一种技能,而且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践并且掌握的。如果考研的成功只需要时间管理,那我们未免低估了考研的难度。127天里,我平均每天至少三次想过放弃考研,第一次是在早上六点多被研友羊三多叫醒来的时候,真是有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壮,悲壮之后就开始在刷牙洗漱过程中质疑考研;第二次是做完题后对答案的时候,有时候自信满满地做完一篇阅读理解,结果全错,满怀信心地翻译一篇文章后,对答案时,发现单复数的低级错误都犯了多次,30个单选最多的时候错到了20个,这些“光荣战绩”让我一再怀疑自己是否懂英语;第三次是午睡醒来的时候,我属于起床气重度患者,下午一点多睁开眼睛的那一刻看到还有那么多书要看,想死的心都有了。除此之外,在每次得知好友保研或出国的好消息后,在每个追悔逝去年华的瞬间,在每个辗转反侧思考人生理想的难眠之夜,我曾千百次地想过放弃。但为什么最终我撑到了圣诞节后,原因大概是因为我在考研的路上慢慢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
每一个决定考研的人,开始一定是抱着“百二秦关终属楚”的雄心壮志去准备的。但随着准备时间的拉长,大家会慢慢发现,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大志是没有错,但前提是齐燕赵魏韩的复国所带来的帮助,否则亡的可能就是项氏一族了。同理,抱着考研必胜的信念去考研是没有错,但是如果没人打辅助,遇到困难,那就欲哭无泪了。在我考研的路上,幸得一良师,一益友,二三知己的帮助。他们的帮助把我从几次情绪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由此可见,身边的老师朋友对自己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回顾考研,我总结了几个情绪管理的小方法。
第一,尽可能的控制好影响自己情绪的因素,其中最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你每天都要接触的人。我是个情绪波动较大的人,而且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而研友羊三多,虽然面如重枣、虎背熊腰,但却是个为他人考虑周全的细腻汉子。所以当时找研友的时候,他就是最具竞争力的研友候选人之一。后面考研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证明,羊三多像是个正能量球,每天自带光芒,扫除世间灰暗。除了研友,考研教室里的战友也很关键,刚进107自习室的时候,彼此不熟,几乎没有交流,每天早上大家来了,每天晚上大家走了,也没有什么感觉。但突然有一天,教室一下子少了一半的人,我的内心就开始慌了,大家不会是放弃考研了吧!结果是,不在的人是一个班的,全部去上课去了。后面,随着时间推移,107教室的考研战友也都成为了好朋友,这是后话。我举上面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你考研期间所接触的人对你的影响真的会很大,所以在考研前你一定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和谁住一起?和谁一起自习?去哪自习?当然不排除你是个内心强大又喜欢独来独往的大咖,那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习地点和研友。
第二,尽量减少独处时间。有人会很奇怪,独处也和情绪管理有关吗?有!而且有很大关系。我们为什么一个人听歌时会更容易陷入回忆?我们为什么一个人走路时会更容易疲惫?我们为什么会更容易在夜深人静时思考人生和理想?我如果说,原因在于人归根究底是群居动物,你会半信半疑;我要是补充一句:独处的人,灵魂更容易迷路,你或许会假装听懂;但我要是解释,真正的原因是独处的时候,是情绪泛滥的高峰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戏都那么复杂,那么泛滥的情绪的威力可想而知,你或许会会心一笑。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减少独处时间?第一,尽量避免一个人独自去吃饭。我算过,除了睡觉看书,考研期间,你花时间花得最多的项目是吃饭。所以找研友吃饭,避免情绪泛滥。第二,尽量避免一个人走通往自习室的路。有一次,我起晚了,赶上了八点钟上课的人流高峰,面对人潮涌动,当时不知怎么,差点想蹲在路上痛哭,因为太热闹了,和我这条考研狗格格不入。第三,尽量别一个人抽烟。我考研前几乎不抽烟,考研最后两个月买了并抽了两包烟,或许是压力太大了。小疯是我考研教室的同桌,也是我的烟友。我们在考研前一个月左右,每天晚上6点多都会点一根烟。抽烟时,我们会诅咒考研,我们会喟然长叹,当然,我们也会畅谈诗和远方。最后,小疯上了对外经贸大学,我去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决定二战的朋友开玩笑,早知道和他们一起点烟,一起骂娘,说不定现在也考上了。可是,我要提醒大家,大家千万别学我们 ,抽烟有害健康啊!
其实尽量减少独处的时间是为了让你学会在一群人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释放自己情绪的方法,是为了不让你独自承担负面情绪带来的重压,而不是让你逃避什么。
第三,如果快被负面情绪吞噬,别忘了你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考研最怕的就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而不幸的是大多数时候,考研它恰恰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这时候要记住,老师朋友是你的萧何,他们帮你准备了充足的精神粮草,以供你绝望时食用。如果简单总结一下,我发现是两条短信、三个电话和几个好友的登门拜访让我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快撑不下去的时候,记住:别矜持,要主动,主动咨询老师,主动联系朋友,主动敞开心扉。
叁 不做逃兵
如果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你都没问题了,那么你还差一样东西——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曾经有人总结考研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一个三分之一理论。据说,最后完成考研全过程的人只占总人数三分之一,因为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考研途中放弃了,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考试的过程中放弃了,所以只要坚持到最后,真正和你竞争的人只有原来人数的三分之一。
别做三分之一的逃兵,也别做中间三分之一的降兵,做个有骨气的考研人!有时候,甚至需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
至今还记得《亮剑》中,骑兵连连长的最后的一个人的冲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败犹荣。
考研要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霸气,但也要有“士可杀,不可辱”的骨气。
所以,别做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