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位名将化险为夷,以静制动逆势而行 | 白话《智囊》11

2023-10-31 20:13 作者:开放智境  | 我要投稿

上智部·龚遂

在宣帝时期,渤海的左右两个郡发生了饥荒,还出现了盗贼。当地的太守们束手无策,无法控制局势。宣帝决定选拔一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来担任渤海太守。丞相和御史推荐了龚遂,认为他有能力治理这个地区。宣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他已经70岁了。宣帝召见了他,发现他的身材矮小,与传闻中的龚遂不太相符,于是对他很轻视。

宣帝问他:“你有什么方法能够平息盗贼?”龚遂回答说:“渤海地处偏远,没有受到陛下的教化,那里的百姓因为饥饿寒冷而困苦不堪,而官吏们却不关心他们。所以让陛下的子民在您的土地上玩弄您的武器。现在您希望我战胜他们吗?还是希望安抚他们呢?”宣帝听后改变了态度,说:“既然选择了贤良之士,当然是要安抚他们。”龚遂接着说:“我听说治理乱民就像处理纠缠在一起的绳子一样,不能急于求成。我希望丞相和御史不要拘泥于法律条文,让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措施。”宣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派遣使者将他送到渤海边界。

当郡里得知新太守到达的消息后,派兵迎接他。但龚遂却让他们全部回去,并向下属县发出了通知:“废除所有的捕贼官员;那些拿着锄头、钩子等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过问;持有武器的人才是盗贼。”龚遂只身一人骑着马来到了府衙。盗贼们听到龚遂的命令后,立刻解散了,放下了武器,拿起了锄头和钩子。

  [冯述评]

在汉朝的制度下,太守独自管理一个郡,拥有生杀大权。然而龚遂却说:“希望丞相和御史不要拘泥于法律条文来束缚我。”更何况后世分封了许多州牧,想要期望有出色的政绩,可能吗?

古代优秀的官员能够将有事转化为无事,将大事化为小事,只为朝廷安定百姓而已。但是现在却不是这样,没事也要制造事端,小事也会变成大事。一旦事情发生,不会认为是罪过,反而会将其视为功劳。人心不安,思虑混乱,这是谁的过错呢?


上智部·文彦博

文潞公在成都做知州的时候,曾经在下大雪的日子里招待客人。夜深了还没有结束。随从的士兵中有人发牢骚,大家一起拆了井亭烧火取暖。军校将这件事告诉了文潞公,在座的客人都感到害怕。文潞公平静地说:“天气确实很冷,可以把井亭拆了给大家取暖。”(边批:他能够做出人情味的举动。)他的表情自若,继续享受宴会。士兵们气馁了,没有再想出别的恶作剧来。第二天,他们才追究起先拆井亭的人,将他杖责后放走了。

[冯述评]

气就像是火一样,挑起它就会燃烧起来,但如果拿走了燃料,火就会自己熄灭。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平息争端来消除混乱。

苏轼担任密郡通判时,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但未能抓获罪犯。安抚使派遣三班使臣带领一群凶恶的士卒入境追捕嫌犯。这些士卒非常嚣张,利用禁令的名义诬陷百姓,强行闯入他们的家中争吵斗殴,甚至杀人。他们害怕被起诉而惊慌失措地逃离了现场。百姓向苏轼投诉,但苏轼没有理会他们的诉状,说:“事情不会到这个地步。”听到这个消息后,那些凶恶的士卒稍微安心了一些。苏轼慢慢派人将他们逮捕并处决。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镇定。然而,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能力,那么力量也就不足以解决问题。


上智部·张辽

张辽奉命驻守长社,临出发前,军营中有人密谋反叛。夜晚突然传来惊乱的火光,整个军队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张辽对身边的士兵说:“不要慌张!这不意味着整个军营都反叛了,一定是有人在煽动骚乱,试图制造混乱。”于是他下令军中的士兵:“不参与反叛的人就安静地坐好。”张辽带领数十名亲信士兵站在营地中央,不久之后,他们找到了主谋,并立即将其处决。

[冯述评]

周亚夫带领军队讨伐七国,有一次军营里夜里突然惊慌起来。但是周亚夫坚定地躺着不动,过了一会儿,骚乱就自行平息了。

吴汉担任大司马的时候,有一次敌人在夜晚进攻他的营地,军中一片混乱。但吴汉坚持躺着不动,军中的士兵听到他没有动静,都回到自己的岗位。吴汉于是挑选精锐的士兵在夜晚发起反击,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些都是以静制动的策略,然而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即使想要保持冷静也是不可能的。

三位名将化险为夷,以静制动逆势而行 | 白话《智囊》1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