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人饮茶二三事(二)

2020-02-07 03:41 作者:落棠庵主-蘅芜  | 我要投稿

二、隋唐五代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之后,茶从西南巴蜀转移至中原地区,茶业重心也沿长江自西向东改变着。从晋朝起,佛、道两大宗教与茶结缘。唐代的诗僧皎然凭借手中的三碗茶得以明心见性,提出“茶道”一词,这是历史上的首次。自此饮茶也从单纯的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而且皎然的“三饮”,还启发了晚唐卢仝的“七碗”。

隋朝虽仅立国39年,但确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且也是中国茶史、陶瓷史的新开端。

据《隋书》记载“由是竟采,天下始知茶”,隋文帝躬身力行的推动茶的发展,也带来了唐朝这个茶文化的高峰。

从《食疗本草》与《茶经》对茶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初唐时就已存在蒸青和捣压工艺。同时也说明了,在初唐时期就出现了蒸青绿茶。

到了唐朝,诗僧皎然等文人雅士,以茶集会之风蔚然。安史之乱后,时年24岁的陆羽离开老家湖北竞陵,辗转至湖州妙喜寺结识了皎然。皎然年长陆羽13岁,两人相见恨晚遂结为忘年之交。也因皎然,陆羽得以著成《茶经》。后来陆羽依照颜真卿的《韵海境源》一书,大修了一次《茶经》。大约到了公元780年,陆羽在皎然的帮助下,《茶经》刊行于世。自此,陆羽开创了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同时也构建了包括茶文化在内的知识体系,奠定了煎茶法的基础。

当然也是从《茶经》问世之后,饮茶方式从煮饮向煎饮转变,煎茶法正式进入我们的视野。据《茶经》所载,我们可知此时的茶有四类形态。而“蒸之,捣之”两步,应该为蒸青饼茶的核心步骤。且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采茶也逐渐趋于精细。从远古时期的晒青到如今的蒸青,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不过蒸青茶的香气并不高,所以中唐时就出现了炒青。

陆羽将茶带入了清饮时代,但却在茶道思想上并无太大的增进,仅仅是停留在了技艺层面。而晚唐时期的诗人卢仝所写的《七碗茶歌》,却形而上的继承了前辈皎然的“三饮”。

古人饮茶二三事(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