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胃疼恶心案

2022-08-06 18:00 作者:残蝉__cicala  | 我要投稿

刘某     女   21岁  2006年2月25日诊: 

胃疼,恶心数日,大便数日未行。发病后在校医院治疗数日无效,特返家来诊。

脉:右沉洪左沉滑洪两手均有力

舌:瘦微红苔薄白腻。  

方:半夏12克    黄连3克       枳实12克      杏仁10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紫苏10克   炒麦芽15克 水煎服  一剂                         

两月后来诊他病时告:前诊服药后次日痛止,纳增,原大便干燥亦转为正常     

  

按:上方前六味,称之为“叶氏茯苓饮”。由古方<外台>茯苓饮化裁而来。

外台茯苓饮陈皮,枳实,生姜(橘枳姜汤茯苓,人参,白术(四君去草

                      治吐后胃虚停饮,心下胀满。                    

叶氏茯苓饮陈皮,半夏,茯苓,枳实;黄连,杏仁

其半夏,陈皮,茯苓,枳实(温胆汤)宽胸降气化痰;黄连苦味以降胃气;杏仁宣肺降气。盖肺主一身之气,胃气下降实赖于肺气之肃降。故宣肺即所以降胃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运化必以升清为要,受纳必以通降为先。故叶氏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盖太阴之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东垣大升阳气,治在脾也。”区别脾胃之不同功能并分别予以治疗,为叶氏在中医临床实践方面最重要的贡献,而叶氏茯苓饮即为通降阳明之主要方剂,习医者不可不知也。大凡胃脘疼痛,胀痞,或剑下按痛,或心下滞留感,均可加减使用,常有得心应手之效。


1 患者恶心胃疼,加紫苏。原因在于:紫苏化湿和胃,既能化湿醒脾,又能通降胃气止呕,紫苏合黄连即苏叶黄连汤之意。

苏叶黄连汤《湿热病篇》:川连、苏叶(清热化湿,和胃止呕。治湿热症,呕恶不止;亦治妊娠恶阻。)


2 麦芽消化饮食积滞,胃疼之证,多有饮食不慎引起者。本案患者脉象沉滑,滑者为痰为积,的是用麦芽确证。


胃疼恶心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