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育史考博真题解析参考书
一、浙江大学教育史考博导师信息、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及内容:
不区分招生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史;中外教育交流史;科举学研究;外国近现代教育史。
导师信息:
李木洲、刘超、刘海峰、商丽浩、赵康
考试科目:
教育学 教育史
招生人数:
教育学一级学科拟招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生16人
二、浙江大学教育史考博参考书目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瞿葆奎、沈剑平选编:《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材料初审与复试名额
教育学院统一组织基本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查,进行材料预审。资格审查合格且材料预审通过者,提交各学科进行复核并初审。初审专家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外语水平、研究能力、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审满分值为100分,初审内容包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根据开题报告和论文摘要)、外语水平、学术水平、研究计划和专家推荐意见、综合素质等。初审专家独立打分,以平均分计为考生的初审成绩。
对初审成绩60分及以上的考生进行成绩排序,在通过初审人数充足的情况下,按不低于1:1.5(即计划录取名额:复试人数)的比例确定进入复试考生名单,与复试候补名单一并在教育学院网站公布。如复试名单中有考生放弃复试,则从候补人员中依次替补。
申请2022年秋季入学硕博连读的学生,符合《教育学院硕博连读申请与审核管理办法》申请条件的,经学院审核同意后,与“申请-考核”考生一同考核竞争、择优录取。未经学院审核同意,不得参加复试。
四、资格复查
考生须按照要求及时、如实地提供相关材料,如有不能清晰辨认、未能有效佐证等情况,教育学院有权视作资格复查不通过。所有复试考生均须通过资格复查,未通过的考生将取消复试资格。对伪造证书和提供不实材料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录取资格。
所有复试考生须按照复试通知要求,于规定时间内在钉钉(DingTalk)中上传以下材料原件的清晰扫描件:
(1)有效身份证正反面;
(2)考生身份证明,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证明(三选一):
①
应届生
上传中国学信网的《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境外生提交学籍证明)、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资格保证书(见附件);②
往届生
上传前置学历、学位证书,提交前置学位证书线上查询结果(http://www.chinadegrees.com.cn/)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https://www.chsi.com.cn/xlcx/yb_bgys.jsp),国外获得学位者同时上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③
在读博士研究生
上传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见附件);
(3)现役军人上传所在军区政治工作部门同意报考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的证明。
五、复试形式和要求
复试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衡量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术水平、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否符合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必要环节,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均应通过复试。
(一)复试时间
考生须按照我院复试安排和相关要求准时参加复试。复试名单拟于2022年2月中旬发布,复试时间初定于2022年3月中上旬,复试名单、具体安排见我院后续通知。如因疫情等特殊情况,复试时间和方式将作酌情调整。
(二)复试形式
为了保障师生健康、减少人员聚集,复试的组织形式为“双机位”网络远程复试,以钉钉作为面试平台。
视频复试操作指南详见“研究生招生视频复试考生须知”(见附件),考生须用报考时填报的手机号注册钉钉账号、完成实名认证。若原报考手机号已不能使用,需尽快联系我院研究生教育科,经审核后更换手机号。
(三)复试内容及方式
复试内容包括考生个人陈述、问答两个环节,每生不少于30分钟。个人陈述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个人经历、学习工作或科研业绩、攻读博士研究计划、个人专长等,可结合PPT汇报。
(四)复试考核
复试采取综合面试方式,从全方位考核考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学业基础、科研能力、培养潜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复试满分值共为100分,合格分为60分,面试成绩取复试小组各成员打分的平均分。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