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的抑郁症儿子问一位心理学教授: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你猜他咋说
偶然的机会,我被一条微信视频的标题吸引了:“教授儿子抑郁想自杀,我的一番话让他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心想,你说大话吧,一番话就能让一个重度抑郁的青少年找回生命的意义,咋那么厉害? 我很好奇,打开细看: 著名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岭峰先生说: 复旦大学一对教授夫妇把孩子带到他面前。男孩,14岁,抑郁症,割腕、跳楼好几次,幸亏发现及时,想让这位心理学教授跟儿子聊聊。 男孩:老师,你说人是不是早晚都会死? 教授:是的。 男孩:我现在14岁了,我爸妈都是大学教授,我从小该吃的该玩的该去的都经历过了,人生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现在不死的话,明年就要参加中考,考不上好的学校呢,我爸爸妈妈会觉得很丢脸。考上好的高中后,还要考好的大学,考上好的大学还要读硕士博士。我再怎么读,也不一定读得过我爸我妈。再说,我就是读成他们那个样子,你看,他俩现在都是教授,不也活成那个鬼样子嘛?不也就是个社畜吗?你看他们夫妻关系也不好,整天吵架、冷战,有啥意思?我才不生孩子呢,生个像我这样的小孩多让人操心,然后还要结婚啊上班啊养孩子啊,被社会评价,被社会鞭打,我干嘛要被社会全部折磨一遍以后再死呢,反正早晚都得死,我现在死了不挺好的吗? 教授说:想想,对啊,生活如此艰难,活着确实没啥意思。不过,那你天天打打游戏也好啊! 男孩:打游戏也没啥意思,啥游戏都打过了,我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教授:那你在生活中没有一点有意思的事儿吗? 男孩:就是周末到猫咖啡馆做两个小时的义工。有点儿喜欢猫。 教授最后对男孩的父母说,聊了1个小时,你家孩子我还真说不过他,没办法说服他。 父母急了,您都说不服他,那怎么办? 教授建议给孩子养只猫,人不一定能留得住他,猫说不定能留得住他。 教授总结道:你若要一个人活得有意义,就的让他跟这个社会建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