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径03】怎么做了那么多题,成绩还是上不来?

欠拟合与过拟合
一、拟合
做题是一种通过归纳学习来提升泛化能力的方式。
我们先来看看归纳学习是如何获得泛化能力(解决从未记忆过的新情况)的。
学习时,我们是假设已见过的旧情况,和未见过的新情况,都满足同一个客观规律,倘若我们拥有了这个客观规律,就可以用它来预测所有情况,包括从未见过的新情况。
那要如何找到这个客观规律呢?
我们知道这个客观规律一定也可以满足所有已见过的旧情况,归纳学习正是利用这一点,去建构一个可以满足所有旧情况的规律,并希望该情况恰好就是客观规律。
建构可以满足所有旧情况的规律的过程,也叫做「拟合」
这些旧情况也叫做「经验]
容易看出,当建构完规律后,这些经验即使被遗忘了也没关系,并不需要记忆
但建构规律之前,必须要有经验,倘若没有经验,也就没有了建构规律的依据
这便是为什么康德说:「一切知识始于经验」
但是,拟合并不能和学习划等号,
因为拟合只能保证记忆,并不能保证学习,
拟合只是我们在达成泛化目标时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能拟合经验的规律未必能泛化新情况,而泛化才是学习的目标。
在拟合时,会出现两种不理想的现象,
其中一个不理想的现象是:所拟合出来的规律连旧情况都无法满足,这一现象叫做「欠拟合」
另一个不理想现象是,拟合出来的规律可以满足所有旧情况,但却无法预测新情况,仅仅是个以偏概全的局部规律,这一现象叫做「过拟合」
欠拟合很好解决,反复找,大脑的潜意识基本都可以找到一个能够拟合旧情况的规律。
最大的难题反而是过拟合,因为可以拟合旧情况的规律,并不只有一个,无法保证拟合出的规律真的可以预测新情况。
对于过拟合的抑制,有两个基本思路:
1. 一个是搜集更多经验
2. 第二个是增加规律的通用性
大家应该听过“若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一说法,也叫「奥卡姆剃刀」或「简约法则」,
说的是“当有多个规律都可以满足经验时,要选择简单的,假设最少的那一个”。
换句话说,奥卡姆剃刀就是一种认为“简单规律通用型更强”的建构偏好
那么合理的做题方式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所有老师都强调过的「做完题要总结」
不过,具体要如何总结,大家往往并不清楚,缺少一些细节,所以这里介绍一种「双例对比法」
双例对比法
1. 「选定知识」第一步,确定一个要学习的知识点。
2. 「指令学习」第二步,先试着理解课本上的讲解,也就是用指令学习的方式,确定一个大概。
3. 「做练习题」第三步,再找出很多道该知识点的习题来做,也就是搜集该知识点的实例,注意,做每道题都要经过完整的思考,不能一没思路就立马看答案,这是为了让大脑明确问题是什么,以便于让大脑做好自动归纳的准备。
4. 「归纳比较」到了第四步就是该方法的关键:当做完两道题后,停下来比较两道题中该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性,同时再去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这一步就是总结了。
注意,在比较共性和差异性的时候,不必太过注重规律的寻找,因为大脑会自动完成这一工作,我们只需要确保提供给大脑充分长的感知时间,和足够多情况就好。
5. 「测试新题」第五步,做新题,来测试自己的理解,以此调整自己的理解。随后,再重复第二到第五步,直到将自己的泛化能力提高到满意地程度为止。
注意,自己曾经做过的旧题也是可以拿来跟新做的题进行比较的,这样做还能极大地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因为该方法只需要确保每次都有两道题可用来比较即可。不论是新做的题,还是很久以前做过的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