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时评精选,每周积累

2018-2019,历史很近,世界很新,未来在咫尺
在日子重复中体味变迁
网络热词传递社会脉动
处理“霸座”不能总是调解了事
跑好接力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2018-2019,历史很近,世界很新,未来在咫尺
很快,2018将秒成历史,2019呼啸而来,中国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门坎,又将登上共和国成立70年的台阶。
历史很近,世界很新——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在每一天刷新着历史,刷新着世界。在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中,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没有任何一代国人,像我们这样,一边和过去难解难分,一边距未来近在咫尺;一边奋斗出中国改革的奇迹,一边和世界共享开放的红利。
2018,面对复杂环境,让我们深刻体悟“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对当下的中国实在是举足轻重。
这一年,我们在很多领域埋头苦干,胼手胝足创造历史。比如为了2020年精准脱贫的目标,很多基层干部和对口支援的人们,都抛家舍业,像云南楚雄80后乡干部李忠凯一样,白了少年头。毕竟,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对全人类都极具重大意义,非经艰难困苦,不能玉汝于成。
这一年,我们奔走在“一带一路”,走向开放,又在开放中深化改革。很多鲜与外界沟通的发展中国家,来了很多热情而智慧的中国人。而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让世界看到“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这一年,不仅开放和改革并肩而行,中央和地方也同频共振。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比如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获正式批复。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深谋远虑再一次印证,中国改革开放的雄浑乐章,常由“一域”的辉煌变奏开始,改革重心也由南向北次第推移,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诚可期也。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深思熟虑中,在开放倒逼改革的节奏中,一些曾始终推之不动的领域,在2018年开始破冰化冻,改革终于昂首走到深水区,触及利益更触及灵魂,体制改革“革了自己的命”,而外资少了些观望,民企感到了温暖。
这一年,中国人急不可耐地站上了“云端”,AI、算法、大数据、人脸识别,纷纷锲入我们的生活,跳踉在双十一越来越惊人的销售数字里、在手机屏幕投其所好的新闻弹幕上、在我们每一个须臾离不开手机并生怕成为信息穷人的恐慌中……
这一年,我们的思绪,在国内国外诸多故事和事故中沉沉浮浮。疫苗危机、中兴华为、股市跌跌不休、基因编辑婴儿……让我们对浮出海面的各种灾难、敌意和胆大妄为而痛楚、而愤怒、而困惑不解:中国,究竟被谁卡了脖子?
今后的历史书,提及2018年的世界,少不了这样一些关键词:全球化与去全球化,中美贸易战,朝鲜半岛无核化……在盘点国际十大新闻的时候,人们难定取舍、难下定语,新闻背后众说纷纭,新闻推手若隐若现,新闻走向忽暗忽明。牛津词典公布的2018年年度词汇居然是——toxic(有毒的),在过去一年中,toxic的搜索量上升了45%,人们史无前例地使用toxic形容各种事物和事件,包括社会健康和环境问题。
看来,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这一年,中国和世界,都站在凤凰涅槃的又一个历史风口。
2019年,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中国。惊涛拍岸,形势严峻,中国有定力更有希望,挑战和机遇并存,危机和希望同在。毕竟,我们始终拥有这样明晰的共识,“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更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证明,有这样的“伟大觉醒”,社会主义中国便有充分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能力。面对再多的艰难、再多的敌意、再多的“毒”,我们都拥有“定海神针”。改革开放的中国,曾经摧枯拉朽,曾经创造奇迹,只要坚持大胆试、大胆闯,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今后继续“跑出好成绩”,那是必须的!
新的一年,中国迎来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被尊重被鼓励被放大,改革创新也将继续从局部突破,让一部分人领跑。当我们每一个人辞了“旧”,国家必然迎来“新”。改革与开放、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会凝聚成强大共识,托举中国力量,刷新2019……
二、在日子重复中体味变迁
人们在回忆过往的时候,诸多事情会在一闪而过,一年的时间仿佛刹那间就过完了,而当我们在经历着的那一刻,每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又都是丰富且漫长的。然而,这些经历中的当下,倏忽间竟已成逝去的过往,在晨曦与夕照的交织中,一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我们送走了2018,在毫无防备之下未知的2019已经到来。
人一过了中年,到了“知天命”的岁数,智识才情各方面就已定型,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也就缺少了激情与冲动,连挪一挪窝的想法都不大再有。尤其是在大学做老师,春秋两季开设的课程都是固定的,按教学计划中规中矩地把课讲完,再在课外指导几篇论文,秋季学期开一次题,春季学期参加一次答辩。生活几乎一成不变。每当新年来临的时候,除了对韶华易逝的感叹外,也不再有如年轻人那样对未来的憧憬,站在哪座山就唱哪首歌,是此时的真切感受。
不过,即便是一个安于现状不思变化的人,其生活也会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亦步亦趋地向前移动,许多时候这种变化并非出自人为的“规划”,而是在每天的重复中,不经意间发生的。就拿学校里课堂上的情形来说吧,曾几何时,学校在发给老师的教学用品中,厚厚的备课本是必须的,伏在办公桌上写“教案”也曾经是教师的经典神态,不知从何时起,备课本早已换成了电脑,而教师腋下夹着的教案,已换成了U盘;曾几何时,老师的板书还是学生品评的对象,现如今粉笔的用处似乎已成了课堂上的点缀,图文并茂的PPT全面调动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学生在课堂上也还在“记”着笔记,不过,手中的笔大多已换作了电脑或手机;当然,以往学生喜欢在课本之下压本“闲书”,装作一副看书的样子,如今你只要看学生的手指在一个地方“划拉”,就知道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之外,可能是在美团上点黄焖鸡米饭,谁知道呢!
教与学所依赖的工具发生了变化,当查找材料已变得便捷且准确时,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构成了相应的压力和挑战。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老师们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效有益的成分,这就要求老师们在综合、归纳、概括、分析等方面下足功夫,如此方能收“传道授业解惑”之功,新时代的教学相长,也有了新的模样。
近年来,由手机承载着的网络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机以前只是人们进行联络的一个工具,现如今,它的功能早已远超出通话交流的层面,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之的必需品。尤其是在有了微信等即时通讯程序后,手机的接打电话功能早已退化至忽略不计,相反,手机的其他意想不到的功能倒是被无限地开发出来。
手机取代了相机,它可以拍摄、存储图片,课堂上学生们用手机“拍笔记”即是其运用之一种;手机可以录制视频,并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分享传播;在消费领域,利用手机进行的网购正侵蚀着实体门店的生存环境,它在制造并红火了物流快递业的同时,也使超市等购物场所日显冷落和萧条;更令人吃惊的当属手机网络支付功能对金融业带来的冲击,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进行大额股票、基金与理财产品的交易。公交车上、地铁中、高铁上,“低头一族”们用手机刷着新闻消息,和远在异国他乡的亲朋好友实时进行对话。曾经被人们视为畏途的漫长的旅程不再枯燥,你既可以用手机追电视剧,也可以戴上耳机静静地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中,与喧嚣的世界隔开一定的距离。
曾以为“玩儿手机”只能是年轻人的专利,然而,当“玩儿手机”成为一项基本生活技能时,中老年人也顺势加入了“低头一族”,在通过手机提供的信息和功能追随时代发展步伐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再那么古板沉闷,曾经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老一代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也因了手机或网络的勾连而抹平了不少。这是一个被重新定义的时代,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
不过,这些由手机或网络带来的变化,影响的只是我们对生活的感知方式,而我们的“生活”却依然一如既往。手机可以“拍下”笔记,可学生依然还需要学习;网络可以帮我们查找资料,研究和创新依然是教学科研的灵魂;即时通讯可以使我们知道亲人朋友的所在,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却依然需要关爱与温暖的付出;网购时花钱虽变得容易,而所花之钱却仍需一分一毫地积攒。2018年的变化,注定会在2019年延续,唯有祝愿是不变的,那就是祝所有人平安喜乐,幸福安康。
三、网络热词传递社会脉动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日前会同有关部门“官宣”了“2018十大网络用语”。“锦鲤”“杠精”“佛系”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纷纷上榜。这些热词勾勒新闻热点,描摹人世百态,反映出一年来百姓生活的大事小情。广大网友在“确认过眼神”后不禁感叹:没错,这就是我们走过的2018。
得益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覆盖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人们对生活的感知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表达出来。这些富有幽默感和温度的网络用语,源于百姓生活,因而能迅速引发大家的情感共鸣,成为反映百姓心声、生活百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一些热门网络用语反映出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丰硕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百姓日子越过越滋润。跳广场舞、跑马拉松、去健身房……这类“燃烧我的卡路里”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时尚。人们通过“确认过眼神”“土味情话”“皮一下”这些风趣的语言,欢乐了自己,也感染了别人。
一些热门网络用语传递正能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那些不关注客观事实,以抬杠为目的,为反对而反对的人,广大网民称之为“杠精”,以示不满;对认可的做法和事情,大家也毫不吝惜“skr”一下,点赞称道;而“C位”永远留给最受瞩目的那个人,同时身处“C位”也意味着肩负更多的责任。
更有一些网络热词饱含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拜“锦鲤”表达的是对诗和远方的憧憬和向往;而“佛系”心态这类热词,则折射出部分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些许无奈和自我调整的尝试。
当这些网络热词传递的社会脉动即将叩开2019年的大门,愿你在奋斗逐梦的道路上,用勤劳的双手收获更多“锦鲤”,与社会脉动同频共振。
四、处理“霸座”不能总是调解了事
据《北京日报》报道,12月22日下午,北京喜剧院一演出开幕前,一名女观众不愿对号入座,工作人员劝解无效,双方发生言语争执。直到剧场工作人员报警,经警方调解,该观众才离开了不属于自己的座位。此事导致演出延迟开场约10分钟。
最近,火车上霸座的事比较多,现在连看剧也霸座了,可见这股歪风有多严重。
霸座,是道德和文明问题,也是法律问题。从合同法的角度看,人们购买的车票、戏票就是一份合同书,票上载明的座号就是合同约定的位置,双方应该根据合同履行。购票者不按票上的座位入座,就是违约,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不按号入座,引发纠纷,影响交通或剧场正常运营,也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的范畴,轻者要被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霸座,相关单位多会强调自己没有执法权,只能进行劝阻,这是事实。剧场工作人员对于霸座只能劝说,劝说无效就得报警,由警方出面处置。当然,铁路部门有铁警,可以自行处置。
问题是,当相关单位对霸座者报警后,警方该怎么办?此番事件中,警方采取了调解的方式。这让一些观众很不满意,他们认为应该采用更高效的办法,强行将违规者带离现场。因为其已经影响演出10分钟,继续劝说会造成更大影响。不得不说,这对警察执法的分寸、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若直接强制带离,或许会有人指责警方简单粗暴。
此外,不知这位霸座者是否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对类似行为,警方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和认错态度,考虑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甚至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所以,对霸座行为的处置,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对管理单位来说,经劝阻无效就应立即报警,而不能因“没有执法权”便听之任之;二是,警方出警后,应果断执法,不仅要及时排除霸座的“险情”,而且要以儆效尤。
观点补充
统一的法律规制在路上
冯海宁
针对火车上霸座、霸铺,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运。
不过,以权威立法来规制霸座,对象不宜局限于旅客,这是因为其他领域也会存在霸座现象,比如,上述女观众在剧院的行为。现实中,影院、剧场、体育场等都涉及对号入座,若不规制就可能有人霸座。
旅客霸座与观众霸座性质相似,都属于合同范围内的违约行为,因此有必要统一纳入法律规制,这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也有利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希望现实中的有典型意义的个案能够引起立法者关注。
五、跑好接力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作出“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深刻动员,凝聚昂扬向上的磅礴力量,鼓舞斗志、振奋人心。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翻看岁月的斑驳光影,1949年开国大典上飞机不够还要再飞一遍,如今尽抒凌云壮志、尽可搏击长空;1978年国外飞驰的新干线令人感慨万千,现在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中国名片。无论是69年的辉煌历程,还是40年的改革伟绩,这是一脉相承的奋斗,这是前后相续的征程,让我们得以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树立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
一时千载,千载一时。今日之中国已行进至历史的关键路口,复兴曙光目之可及,但战略机遇稍纵即逝。向内看,改革的深水区亟需摸排,开放的无人区有待探索,经济要走出下行的压力区,社会要破除精神的沦陷区。向外看,世界局势变化复杂,国际秩序调整演变,保护主义冒头,不确定因素加剧。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涉水跋山;虽然我们已战胜重重困难,但仍需要不断攻坚克难。
投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时与势依然在我。今天的共和国早已不再是“沉睡的狮子”,而是拥有40年改革经验的“觉醒的巨人”;今天的中华民族也作别了沧桑的历史,精神面貌从未如此昂扬奋发。如果你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个人成长中释放青春激情;如果你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尽可敢作敢为、建功立业,定义自己的明天,书写国家的未来;如果你是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亦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只要紧握实干之桨,高扬奋斗之帆,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改革开放之路就会愈加宽广,民族复兴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1981年,当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时,全国上下响起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成为改革开放大幕初启时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缩影。当2004年雅典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再创辉煌,人们欢呼的不是“中国女排回来了”,而是“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可见,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唯有一棒接着一棒跑,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才能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创出新的改革天地,书写新时代的新光荣。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有位老红军生前立过一条家规:每个月都要给孩子们讲长征故事、讲革命传统,连年幼的小孙子也知道不少红军长征的故事,在幼儿园津津有味地讲给小朋友听。他把这叫做“激活每个人身上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红色基因中有信仰,能够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红色基因中有定力,能够使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红色基因中有成功之道,能够使我们从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中,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一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系,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初心的原点。
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无数先烈的国度里,英雄的故事有口皆碑,红色印记随处可见。然而,每个人内心里的红色种子,不会自然而然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不断地呵护她、激活她,使其永葆生机与活力;需要不断地培育她、浇灌她,使其汲取养料茁壮成长。那么,如何激活红色基因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曾讲过一段深情的话语: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遍布于全国各地的纪念馆、纪念地,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作用,经常到这些地方拜谒、瞻仰、学习,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以滋养、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以提升,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而记录历史的经典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激活红色基因的最佳途径。一本好书、一个好的故事,既是一扇窗户,让人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也是一粒种子,让人在内心激发红色认同、产生情感共鸣。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通情”才能“达理”,从而在读书溯源中,把红色基因的根基扎深扎牢。
革命先烈、英模人物的榜样力量,是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气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激活红色基因,当以英模人物为榜样,自觉向他们看齐。“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榜样就是阵阵“清气”,能够澄滤“余滓”,引导我们进入“杳然”人生之境。
“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红色基因不是古董,她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出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感悟革命传统的崇高,激活我们身上的红色基因,最终要体现到为崇高事业的不懈奋斗中。惟有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才能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我们的事业永续推进。
一位作家说过: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耀眼,然后交给下一代。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我们当分外珍惜这一荣光,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
来源:人民网、北青报、工人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