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richoniscoides 似毛潮虫属分类现状的部分状况(大西洋群和比利牛斯群)
内容不多,没有干货,但还是想发专栏
今年西班牙发表了Trichoniscoides 似毛潮虫属新种:
Trichoniscoides gallaecus 土民似毛潮虫(种加词是罗马人用来识别居住在葡萄牙杜罗河以北和加利西大部分地区的土著人民的拉丁词)

Vandel (1952;(1960)根据雄性第二腹肢的内足部结构,将Trichoniscoides属的种分为四类。
大西洋群:尖长而细
比利牛斯群:有短、细、尖和弯曲的尖端
阿基坦尼亚-朗格多西亚群;尖极短、宽且弯曲
阿尔卑斯群:顶端是直的或弯的,但比大西洋群岛短。
在阿尔卑斯群中Vandel 列入5种: Trichoniscoides helveticus瑞士似毛潮虫

Trichoniscoides heroldi哈氏似毛潮虫
Trichoniscoides mixtus混杂似毛潮虫(有摆烂的味道)
Trichoniscoides pulchellus美丽似毛潮虫
Trichoniscoides remyi 雷氏似毛潮虫
在这些物种中,仅第二腹肢形态这一特征,与土民似毛潮虫近似,所以把土民似毛潮虫列入阿尔卑斯类群,尽管它的已知分布与以往任何一种都大不相同。
林卫似毛潮虫与T. govillari戈地似毛潮虫非常接近,因此两个种都有颗粒状的被毛和触角结节,雄性的第一腹肢外肢为方形,有两个不相等的茎,但T. govillari没有眼器;雄性第一腹肢的内足有远端叶;在雄性第二腹肢中,外足类是梯形的,没有突出的内部尖端,内足类的末端是圆柱形的尖端结构,并有大量的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种中,第一腹肢内肢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几丁质的、弯曲的结构,类似于在T. albigensis阿比社似毛潮虫(归于比利牛斯群)和部分Scotoniscus macromelos巨米洛斯斯氏潮虫亚种中发现的结构(跨属了哦,离谱)
因此正如Dalens所指出的T. albigensis应包含在林卫似毛潮虫中。其雄性的第二腹肢内肢可以更多地充当与位器官,更近似于Scotoniscus斯氏潮虫而不是Trichoniscoides似毛潮虫。Vandel所说,Scotoniscus属可能属于Trichoniscoides属,并指出属于比利牛斯群的T. davidi和1952年的T. fouresi非常接近Scotoniscus。然而呈现出T. albigensis、T. govillari和林卫似毛潮虫近似的形态,它们可能更接近两个属之间的过渡群,即构成比利牛斯群的Trichoniscoides和Scotoniscus的比利牛斯山脉之间的桥梁。(环物种是吧,又是天坑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