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星敦发展史/下篇】太平洋上的大型航母

本篇为下篇,上篇和中篇在此~


“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二舰服役后均服务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在1929年首次参加“舰队解难”演习后,几乎从未缺席此后每一年的“舰队解难”演习,美国海军也从中获得了诸多使用经验,而“列克星敦”级巨大的舰体也令其在服役后从未因为海军航空兵飞机型号的更新换代而表现出任何的不适应。不过由于“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服役日期相当晚,身为美国海军唯二的大型舰队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承担着繁重的训练与战备任务,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甚至可以说是美国海军中最为忙碌的两艘军舰。
8.忙里偷闲的战前改进
尽管两艘“列克星敦”级任务繁重——1930年,列克星敦甚至还承担了“发电厂”的任务,彼时正在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整备的“列克星敦”要为附近的城市塔科马提供2个月的电力——但是她们依旧需要进行现代化改进。由于两舰的设计源于20年代初,很多不实用和过时的设计都需要被替换——例如弹射器。两艘“列克星敦”上装备的极为原始的液压弹射器在实际使用中完全没有什么作用,“列克星敦”宽大的飞行甲板为战机提供了足够的助跑长度,使用弹射器反而会降低放飞效率,与初衷相悖,因此两艘航母在1934年例行整备中将弹射器拆除,甲板下方空余出来的空间用于储存高射武器弹药。1936年,“列克星敦”号还将舰艏飞行甲板加宽,使得飞行甲板成为完全的长方形,以便于舰载机的操作与停放(“萨拉托加”号则要到1941年才进行相应改装)。


不过在1936年这个时间点上,“列克星敦”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大规模现代化改装,但是由于此时“约克城”级航空母舰尚未服役,“列克星敦”不能退出一线,两艘大型航母依旧只能趁例行整备的时间进行可能的改装。由于3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航空兵对于俯冲轰炸战术日臻完善,为了能够有效防御俯冲轰炸机,两艘航母需要安装小口径对空武器——在1927年建成服役之时,两舰没有装备任何类似武器。1934年中,海军总委员会要求两艘“列克星敦”级均需要安装至少40挺0.50口径(12.7mm)的高射机枪,不过由于“列克星敦”上空余空间不多,建设与修理部将数挺机枪安装于两座位置较高的8英寸火炮炮塔上和烟囱上新设的武器平台上。由于彼时美国海军已经在研制新型的1.1英寸高射炮,换装该炮的计划也列入日程。

不过由于四联装的1.1英寸Mark I型高射炮(即“芝加哥钢琴”)所需的安装空间更大,“列克星敦”上能安装下该型武器的空间基本仅有8英寸炮塔顶部,因此美国海军内部有人建议拆除8英寸火炮和舰艉武器平台的5英寸炮——美国海军航空部认为,8英寸火炮安装在航空母舰上毫无作用,除非美国海军已经到了无舰可用的绝望境地,否则的话航空母舰应该远离一线,一旦飞行甲板受损就应立刻退向后方修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与敌方巡洋舰进行炮战;而由于“列克星敦”级机库容积较小,载机量很大程度上依赖甲板系留,但是系留在舰艉的舰载机会导致舰艉的5英寸炮实际上无法使用(炮口爆风会对飞机产生损害)。除去高射炮外,建设与修理部还计划在舰体右舷添加一条突出部以增加浮力,进而平衡重心,以使左舷油箱内不必再添加压舱物,从而有更远的航程。甚至有人建议拆除右舷主装甲带,不过这项提议因实现难度过大而被否决。

鉴于“列克星敦”无法长期入坞进行舰体改装,因此1936年,两艘“列克星敦”只是进行了安装0.50口径机枪的改装,数量也远低于40挺——由于空间问题,仅安装了28挺。1940年9月,两艘列克星敦安装了CXAM-1型对空搜索雷达,成为世界上最早安装雷达的航空母舰。至于舰体方面的改装,则要等到1942年——此时,太平洋战争已然爆发。
9.血染珊瑚海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正式将美国拖入二战。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时,“列克星敦”号正在驶向中途岛,“萨拉托加”号则在圣迭戈接收机队,两舰因此均幸免于难,而“列克星敦”也在珍珠港遭袭后数小时接获搜寻日本舰队的任务,不过一无所获。“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分别于12月13日和12月15日抵达珍珠港,并分别编入TF11(意为第11特遣舰队)和TF14。
由于参战初期美军的防守策略,两艘航空母舰并未与日军进行过直接接触,但是依旧维持着1936年改装后武备的两舰的现代化改装工作在已经开战的当下不能再拖。1942年2月,“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先后入坞进行大修和改装,拆除8英寸主炮,安装了1.1英寸高射炮和新引进的20mm厄利孔高炮。不过“列克星敦”在改装过程中,美军即破获了日军电报,得知日军要进攻莫兹比尔港的消息。已经返回本土的“萨拉托加”有机会进行了舰体方面的改装,安装了全新的双联装5英寸火炮炮塔和40mm博福斯高炮,两座全新的液压弹射器也被安装上舰。然而在珍珠港整备的“列克星敦”只得提前结束改装奔赴战场,没有进行舰体改装,也没有新型的5英寸火炮和40mm博福斯高炮,更遑论新型弹射器。

1942年5月3日,日军占领图拉吉,拉开了进攻莫兹比尔的序幕。次日,“列克星敦”所属的TF11和“约克城”所属的TF17以及不包含航母的TF44进入珊瑚海海域,珊瑚海海战正式开始。战役初期,双方都未能发现对方的方位,美国陆军的飞机在5月5日发现了日本“祥凤”号航母的位置,但是由于美国航母正在进行加油而未能发动攻击。5月7日,日军航母率先发动攻击,击沉了“尼奥肖”号油船和护航的“西姆斯”号驱逐舰,但是并未发现美国航母的位置,而“列克星敦”的舰载机则发现了“祥凤”号航空母舰的位置。上午11:10,“列克星敦”的舰载机开始对“祥凤”号发动攻击,“祥凤”号被两枚千磅炸弹和5枚鱼雷命中,完全丧失战斗力。上午11:31,“约克城”号的舰载机给了“祥凤”最后一击,祥凤沉没,“列克星敦”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航母间对战的战果。
当天下午,日本人立即组织了反击,但是由于攻击机队被“列克星敦”的雷达发现,美国人立刻组织了战斗机进行拦截,导致日本方面未能进行有效的攻击。当天晚上还发生了一件轶事:由于当天能见度不好,日军有数架攻击机在遭到美军拦截后迷失了方向,并阴差阳错地飞至“列克星敦”上空,疲劳的日本飞行员将夜色下的“列克星敦”错认为“翔鹤”,并向“列克星敦”发送了降落请求。由于在美国方面,参与拦截任务的F4F机队也同时需要降落,美国方面并未辨认出这些日本飞机,而直到日本飞机降落时,美国人才因其不遵守程序而发现了问题,日本人也直到此时才发现——他们将要降落在一艘美国航母上!“列克星敦”立即打开探照灯,大小防空炮火齐鸣,但是由于突发状况带来的混乱,射击并无效率可言,有6架日机成功逃脱,其中就包括机队指挥官——高桥赫一大尉。

5月8日上午,双方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搜索,并几乎同时确定了对方的方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互搏战即将开打。美国的攻击机队率先发现了日本航母,“列克星敦”和“约克城”的舰载机均对“翔鹤”号发动了攻击,“列克星敦”的舰载机命中一弹,而“约克城”则命中两弹,“翔鹤”号重伤。与此同时,日本攻击机队也发现了美国航母,体型巨大的“列克星敦”成为了首要目标,在首轮攻击中(由14架九七舰攻发起,此时九九舰爆在找角度因此没有攻击),“列克星敦”即被两枚鱼雷命中造成进水,损失了部分动力;第二轮攻击中(由此前在找角度的九九舰爆发起),“列克星敦”被两发炸弹击中,不过并未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列克星敦”与11:39展开了回收飞机并进行整备的任务,但是在一个小时后准备放飞舰队直掩机时,“列克星敦”号左舷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并摧毁了损管控制中心,但是对军舰的主要功能并未产生影响。2个小时后,14:42,“列克星敦”机库内发生了更大规模的一次爆炸,爆炸直接摧毁了前升降机,引发的大火也直接导致了舰体前半部分停电。三艘驱逐舰立刻接近“列克星敦”以协助灭火,但是“列克星敦”的机库内在15:25再度发生爆炸,此次爆炸直接导致舰内消防系统瘫痪,火势失控,“列克星敦”已经完全丧失了机能。17:07,眼见救舰无望的舰长谢尔曼下令弃舰,人员撤离完成后,“菲尔普斯”号驱逐舰依照命令向“列克星敦”发射5枚鱼雷,“列克星敦”沉入大海,这艘创造了美国海军多个第一的航空母舰最终长眠于珊瑚海。

10.孑然前行的“萨拉托加”
失去了姊妹舰的“萨拉托加”在5月底才完成所有改装,并启程前往夏威夷,以接替沉没的“列克星敦”担当TF11的旗舰。中途岛海战时,“萨拉托加”刚刚抵达珍珠港,因此未能参战。直到1942年下半年的瓜岛战役打响之前,“萨拉托加”都没有参与实质上的战斗任务,但是这场战役却着实令此前阴差阳错地错过几乎所有战斗的“萨拉托加”忙碌了起来。

1942年7月30日,以“萨拉托加”号为核心的TF11进入所罗门群岛海域,一同行动的还有以“胡蜂”号为核心的TF18和以“企业”号为核心的TF16,共同行动的大舰队编号TF61。8月7日,“萨拉托加”舰载机空袭了瓜达卡纳尔岛,日军陆基飞机随即进行了反击,但是未能接近“萨拉托加”号。由于担心燃油不足以及日军接下来的空袭,舰队指挥官弗莱彻少将决定在次日将三艘航母后撤,失去空中侦察和掩护的美国舰队在8月8日晚遭到痛击,4艘巡洋舰战沉。
8月23日,美军侦察机在瓜达卡纳尔岛以北发现了一支日本运输船队,“萨拉托加”号在弗莱彻少将的命令下放飞舰载机准备对其发动攻击,但是由于日本船队在被发现后改变了航向,“萨拉托加”的机队并未发现他们。次日凌晨,“龙骧”号航空母舰对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发动了空袭,令美国人得知了日本航母的存在。“萨拉托加”号立刻发动了反击,不过率先找到“龙骧”的是“企业”号的舰载机。“企业”号机队的攻击并不成功,但是姗姗来迟的“萨拉托加”号机队重创了“龙骧”,命中了三枚千磅炸弹和一颗鱼雷,“龙骧”在四个小时后沉没,“萨拉托加”如同她的姊妹舰一样,第一次参与航母互搏即获得战果。

损失“龙骧”的日本人也立即发起了反击,来自“翔鹤”和“瑞鹤”的攻击机向美舰袭来。“萨拉托加”的雷达如同“列克星敦”一般发挥了作用,提前引导战斗机进行拦截,但是由于数量太多,日军飞机还是飞临美舰上空。不过,“萨拉托加”由于躲在云层下而未被发现,但是同行的“企业”号则没有这么幸运,日军几乎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企业”号上,“企业”也因此受到重创。“萨拉托加”则趁队友挨打时组织好了反击的部队,但是机队并未找到“翔鹤”与“瑞鹤”,却反而找到了水上飞机母舰“千岁”号。战力孱弱的“千岁”在“萨拉托加”的机队面前毫无抵抗力,迅速被击沉。当晚,战果辉煌的“萨拉托加”收回机队,与伤痕累累的“企业”号一同后撤。“企业”随后回港大修,而“萨拉托加”则与“胡蜂”汇合后继续巡逻任务。8月31日,巡逻中的“萨拉托加”遭到潜艇袭击,伊26号潜艇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萨拉托加”右舷尾部,“萨拉托加”也不得不同企业一样入坞大修,这一修就又是3个多月。

由于日本海军在1942年元气大伤,因此完成维修后重回一线的“萨拉托加”任务轻松了许多。1943年上半年,“萨拉托加”的主要任务都是护航和与前来支援的英国人进行协同训练——由于“企业”号在瓜岛战役结束后即启程回国整修,而“大黄蜂”号和“胡蜂”号均在萨拉托加大修期间被击沉,“萨拉托加”成为美国在南太平洋上唯一执勤的舰队航母,因此英国调来了“胜利”号航母以协助美军。在此期间,“萨拉托加”的舰载战斗机型号也从F4F更换为F6F,所属编队也从TF11变更为TF38。1943年11月5日,TF38对在拉包尔集结的日军舰队发动了奇袭,“萨拉托加”号和“普林斯顿”号的舰载机在日本人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发动攻击,日军舰队受到重创。11月11日,两舰的舰载机再度袭击了位于拉包尔的日军运输船,为美军进攻布干维尔岛扫清了障碍。行动完成后,“萨拉托加”终于获得了休假的机会,于12月返回本土进行整修。在此次整修中,“萨拉托加”更换了雷达,安装了更多的40mm博福斯高炮,部分20mm厄利孔高炮则被拆除。

1944年1月,“萨拉托加”重回战场,此时“埃塞克斯”级航母已经大量服役,美国海军再也不用面对1942年底~1943年初那种只有一艘航母可用的窘境,“萨拉托加”安心退居二线,担任起对地打击和两栖支援任务。1944年6月,“萨拉托加”开始担当夜间起降训练的任务。1945年2月21日,支援硫磺岛战役的“萨拉托加”被6架借助云层突袭的日本飞机攻击,一共被5颗炸弹命中,有三架飞机还通过自杀攻击撞上了“萨拉托加”。“萨拉托加”飞行甲板前部被毁,侧面被撞出两个大洞,机库燃起大火。数小时后,火势得到控制,尽管“萨拉托加”仍有作战能力,但她还是返回美国本土进行维修。此后,“萨拉托加”便担当起了训练任务,再没有回到一线战场。战后,由于“萨拉托加”属于服役多年的老舰,没有改进潜力和必要性,因此被选为“十字路口”行动试验舰,在两次核爆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11.后记:“列克星敦”与“萨拉托加”的遗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