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 乐 至 死 》

二刷,整理一下我看视频的思路。
up认为,移动互联网已经垄断了所有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一切信息的入口,也成为一切信息的出口。移动互联网成为了当今的“元媒介”,他引用传播学大师麦克罗汉的观点:媒介甚至比内容重要,媒介决定了内容,媒介本身就是内容。
为了作证麦克罗汉的观点,up提出以下两个论点:第一,媒介的形式就排除掉了某些信息。当前媒介形式的最大特点是“碎片化”,短视频的时间限制就注定有些艰难晦涩的内容很难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
第二,媒介的形式不光会排除某类内容,还会偏爱某类特殊的内容。而各大网络平台所偏爱的内容显然就是娱乐信息,为了得到更多的传播,各行各业产出的内容都开始娱乐化,偏离了他们本身应该要传播的内容方向。各种网络平台的错误并不是充斥娱乐化的内容,而是他们将所有内容都用娱乐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一个文化中最容易表达出来的内容会成为一个文化的核心内容,改变社会的话语结构,最终控制文化。
这些媒介在将各行各业都娱乐化的同时,让我们变得浅薄。最明显的表现是,我们开始对复杂缺乏敬畏。短视频没有教会我们多少有用的信息倒是其次,重要的是看完这个视频之后,我们真的觉得自己理解了,觉得自己好像变聪明了,获得了虚假的知识满足。这种视频看多了,我们会觉得: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用三言两语解释明白,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轻易理解的,甚至是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抽象的思考就可以理解的,并且这个理解的过程可以非常形象、充满趣味。如果一个东西没有趣味,甚至它竟然需要思考,那绝不是自身的责任,而是作者水平太低了。长此以往,我们就彻底失去了学习一个复杂系统的能力。
变浅薄的第二个表现是,我们会变得感性且没有逻辑。Up举了一个“汽车广告不从产品性能为出发点宣传,而是以家庭开车出游”的生活化例子告诉我们:当代消费主义的奥妙就在于把商品“符号化”,将其与生活方式连接起来,让我们沉浸在虚拟的想象里。网络让我们周边充满娱乐,而娱乐是不需要逻辑的,越是出格、越是离谱的东西越能调动我们的情绪。如果生活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以娱乐的、调动情绪的方式呈现出来时,我们如何才能养成理性的、独立的、有逻辑的思考习惯呢?
全面娱乐化的最后一个影响是:让我们变得空虚。如果一个信息不能指导你的生活,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信息没有意义。如果我们接受的信息中大部分都不能指导你的生活,我们就会反过来怀疑生活的意义。媒体平台上吸引人眼球的、但是毫无意义的东西越来越多,严重的损害了我们的“信息行动比”,我们刷着短视频,但身体没有任何行动,所以放下手机后我们往往会感到空虚。
一个民族中,最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会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一种思想是否容易表达,取决于表达思想的媒介;每一种媒介都会偏爱一种特殊的思想,最终控制一个文化。而如今的“元媒介”——媒体平台偏爱娱乐化的内容。各行各业的内容都开始娱乐化改造,把我们的生活变成一场持久但虚无的狂欢;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拒绝复杂、丧失逻辑,最后感到无尽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