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立夏以后,中医角度下有什么养生技巧吗?每年的5月5日前后,太

2023-05-08 18:26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立夏以后,中医角度下有什么养生技巧吗?每年的5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民间习惯把它作为夏季的开始。农谚有“立夏三朝遍地锄”之语,并以立夏日之阴晴占卜一年的丰收,万物至此皆长大。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 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立夏以后,有什么养生技巧吗?在立夏以后,应该重视养心,宜休养生息,不要过于操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后,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到了盛夏达到高峰,也就是所谓“夏练三伏”的时候。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因此,此时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养心的方法有很多,从生活节奏上来看,我们一般强调“慢生活”,就是让自己生活、工作节奏都缓一缓,不要着急。在传统文化里面,琴、棋、书、画等都是很好的“养心”习惯。 调查显示,人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只要5分钟,人的身体状态就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退休以后学习古琴、书画,也有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到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的培养中来。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养生管理的一个有效科学的途径。 所以,在夏季的养生习惯当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比如读书、临摹或弹琴,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曼妙之处,怡情养心。 养心首要调情绪。在中医里面,有“情志病”一说,情志泛指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正所谓:“心为君主之官”,七情中尤以怒、悲、恐等对身体的影响为大。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少人因大怒、大悲、恐惧等诱发身体的不适,所以善养心者必须节制情绪,切勿过激。 《黄帝内经》中有夏季“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素问》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说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淡泊宁静的心境很重要。 立夏以后,阳气逐渐旺盛,但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属于暮春的状态,春季肝气升发,情绪会有所影响。很多人会发现,春季经常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这与阴阳平衡有一定关系。所谓“心不乱则神安,神安则寐足”,就是说心里不胡思乱想,神志也会随心而静,自然也会睡得好。而睡眠的好坏,对五脏六腑均有影响。 起居宜“夜卧早起”。夏季白天长,人代谢消耗大,藏养阳气的优质睡眠是白天精力旺盛的基础。“夜卧早起”,古时养生早起为寅初(北京地区北京时间3点),晚起为卯初(5点),早睡为戌初(19点),晚睡为亥初(21点)。 卯初(5点)起床活动,至少半小时以上,可做室内太极拳、站桩、拍打身体、按摩等运动,也可以进行拖地、擦桌、洗衣等家务劳动以及洗漱等个人卫生,顺一日“惊蛰”(卯初)生发少阳之气,天亮后再出门活动,“使气得泄”。尚未养成卯初(5点)起床习惯时,活动后会发生困倦,可再睡回笼觉到自然醒或需要醒来的时间。 白天活动如手机用电,夜间睡眠如手机充电。亥初(21点)为一日的“立冬”,亥初(21点)至寅初(3点)为一日的冬季,日冬即眠,保五脏六腑之阳气敛藏于肾,是次日正常“用电”的前提。 冬应寒水,日冬阴气盛,阳气衰,老年人的阳气日薄西山,少年儿童阳气稚嫩,体弱重病者阳气虚弱,亥初(21点)不睡,阳气易被阴寒之气侵袭,故此三种人宜在亥初(21点)前入睡,年轻人或气足、气盛者最晚于亥正(22点)前入睡为宜。 “立夏”后要午休。“立夏”之后,昼长夜短。根据节气变化,相对于冬春季节,人们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 增加午休,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立夏”后,白天长夜间短,晚间睡眠往往不足,老百姓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所以,人们中午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午睡时间过长,一旦醒来就急忙去工作或学习,因脑部供血量不足,就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睡醒后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夏日午睡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如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不宜午睡。 阳气渐旺勿贪凉。正所谓“春夏养阳”,立夏以后,脏腑调理进入到了养心的阶段,那么在食物方面又什么讲究吗? 一般来说,立夏的饮食宜清淡、苦寒、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避免食用黏腻、甜腻、难消化的食物,也不建议吃得过饱;多喝汤水,并适当增加一些酸味食物的摄入。味酸的食物能起到敛汗、止泄泻的作用。比如西红柿,就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主长夏”、“暑必挟湿”。脾虚者夏令时节养生,应采取益气滋阴、健脾养胃、清暑化湿的清补原则,饮食调养宜选用新鲜可口、性质平和、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各类食品。

立夏以后,中医角度下有什么养生技巧吗?每年的5月5日前后,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