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凉粽》
记得读书那会,端午佳节收假,同学们陆续返回到校园。我因为在外边做兼职很晚才回到宿舍。那一晚回来的路上,风刮得出奇的大,雨水也不停地落在我早已被汗水浸湿的短袖上。即使回来路上很狼狈,但内心驱使我想赶快回到宿舍的,是同学本答应过,要从家中带来一些极具独特风味的酸梅凉粽。
当我回到宿舍,一股刺激味蕾的酸味慢慢席卷我的鼻腔,脑袋里也有了回应:“没错了,正是酸梅的味道。”但是踏进宿舍,却发现酸梅凉粽早已没了踪影,原来都被同学们分完了,能传出阵阵酸梅味的只有那不足四十毫升的酸梅汁。
“别介意,我家里还有很多,要是想吃的话,周末可以跟我一起回家。”我本以为这是同学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在某个周五的时候,他又提及了一次。我实在是太想品尝到酸梅凉粽了,也许本没遗憾,但是吃过的同学那赞不绝口的声音又在我脑中一一回响时,总感觉心里有一个巨大的窟窿,好似周末不能将这窟窿填满,我对美食的欲望就不复存在。想到这,我就一口答应,跟着同学上了开向县城的大巴。
同学家在周边县城,大巴开过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主要的街道。我们下了车,同学跟我说离他家还要走大约八公里的路途。八公里对我来说不算遥远,至少在美食的勾引下八公里简直是小菜一碟。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我们需徒步走到他家所在的农村。太阳很大,灼热的日光烤打着我们两人的全身,我的额头不断地往下流着汗,终于忍不住问道:“我们还要走多久?”
同学答道:“快了,走过前面的水库就要到了。”当我们走过水库,我又一次问相同的问题。
“看到前面的发电厂了吗?走过去就快到了。”
“发电厂前面有片人家种的竹林,走过去就快到了。”
就这样一波三折,我们终于穿过竹林,走到了他家。正值傍晚,可以吃晚饭的时候,我将买好的一袋水果放下,就立马问同学那心心念念的酸梅凉粽在哪。同学又笑着回答道:“酸梅凉粽啊,要明天才能做了,我爸妈在外面务工,还没回到家,自然就没有人能做出这酸梅凉粽。”于是我们只能简单下了点面条,休息片刻就上床睡觉了。
那一晚,我竟差点有些困得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酸梅凉粽的做法:需将当天准备的糯米泡好后,再放入也是当天采下、洗干净的竹叶中,然后包裹成型、压实,最后用煮的方式将粽子煮熟,放凉的过程可以制作酸梅汁。而酸梅汁的制作方法,也无非就是将乌梅、少量桑葚、山楂、冰糖和晒干的桂花放一起用水煮,最后再用在山间获取的野蜂蜜按比例混合,就能得到最初闻到便让人胃口大开的酸梅汁了。最后想着将酸梅凉粽送入口中时,我竟然又莫名其妙般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我还没出房间门,就听到楼下的同学对父母交代,需要让他们出门采集竹叶、蜂蜜、山楂等一类制作酸梅汁的物料,即便是日照当空,现在去采集也是为了晚上能吃到特有的酸梅凉粽。
我突然觉得颇有些不妥,虽说我是客人,但是让长辈去外边,顶着烈日去采集物料,我还是于心不忍,便下楼跟同学说:“算了吧,外面太阳那么大,出去走一趟都要被这太阳扒层皮,还是让叔叔阿姨在家休息吧。”
“不用,他们周末在家也是要去地里面耕种的,风吹日晒习惯了。你就不用担心,现在我们去洗糯米,准备齐全了,晚上就等着吃凉粽就好了。”
“看你准备了那么多糯米,这是要做多少啊?”我又不解的问道。
“就做完这些剩下的糯米,反正能做多少是多少,你也尽量多吃点。”
“不不不,我就打算尝两个。倒是你们家里人这么辛苦,应该多吃。”
“我们也吃不了多少,没关系,吃不完的反正也会给猪吃。”
就在和同学一起洗糯米的时候,他跟我说了这酸梅凉粽的由来。
原来是清朝末年,当地的官吏为了寻遍美食,利用端午节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美食大赛。参赛的人或者餐馆,需要在端午节这一天,做出贴合端午节为主题的菜品,重要的是味道一定要满足刚好来当地寻访的总督,总督在该天也会出席本次比赛。可面对众多美味佳肴,甚至是个人的独家秘方,这位总督都是食之无味、予以低评,有些菜品更是让他难以下咽。众人纷纷议论这位从朝廷下来的总督胃口实在是太刁蛮,根本看不上这荒蛮之地产出的粮食。
这时候,有个小孩,想到用自家酿造的酸梅汁浇在凉粽上,这别出心裁的口味或许能引起总督的好奇。没想到总督在品尝一口后,很快就狼吞虎咽似地将凉粽吃完,又将酸梅汁喝光,一滴都不剩。原来是当天天气太热,总督一时间没了胃口,而酸味正好刺激到了总督的食欲,便一时间内对这酸梅凉粽大声叫好、拍案叫绝。
我对这故事产生了好奇,便询问道故事之后发生了什么。同学又紧接上文回答:“最后因为为了讨好总督,当地官吏还将税收和部分金银一并赠送给了总督。没曾想才过了一年,因为没有财政收入,购买不了新式武器,整个广西就被太平天国很快给攻陷了。”
到了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想起白天的经过和故事,我突然对桌上的酸梅凉粽没了兴趣,几次都提不起筷子来。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和那个同学产生任何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