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技术||《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四版)》阅读笔记(三)
(一)问题的类型
在咨询中,不同的提问会有不同的作用。提问中,问题的类型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祈使式问题、隐含式问题、投射式问题、治疗性问题。
1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提问无法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开放式问题通常以“怎样”(感觉怎么样)、“什么”(你有什么想法)等词语来展开对话,比如“还有什么我们还没谈到,但是你觉得很重要的问题?”
开放式问题里注意尽量避免“为什么”一词,“为什么”可能会引起防御性的解释,让来访者关注如何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去探讨或觉察问题。
2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通常有回答的选项,如“你是不是没睡好?”,限定了回答的具体方向。典型的封闭式问题的词语有“是不是”、“有没有”。在从非指导性的反应(如倾听)转向封闭式问题时,最好告知来访者。
3祈使式问题
祈使式问题能够开启对情感、想法或问题的探讨。典型的祈使问题词语有“能不能”、“是否愿意”、“想不想”。
需注意的是,对儿童或青少年不要使用这种问题,他们很可能会局限性地理解这一提问并反抗;情感协调还未充分建立前,祈使式问题会变成封闭问题。
4隐含式问题
用来表达对来访者的好奇,探寻来访者。典型词如“好奇”、“你肯定”(你肯定有很多想说的吧)。
须注意的是,隐含式问题使用太多会显得很有操纵性。
5投射式问题
投射式问题是用来帮助来访者发现、表达、探索和澄清无意识的或不清晰的冲突、价值观、想法和感受。典型的运用如:如果……你会怎么办?
6治疗性问题
治疗性问题通过提问来引导来访者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常见于建构主义(如叙事治疗)、焦点解决流派。治疗性问题有:
(1)关于改变预期的问题
用来界定来访者的目标,强调来访者做出积极改变的能力。
如:“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希望这次咨询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
(2)标尺(量化)问题
用来将问题或目标具体化,将来访者的注意放在达到可见的改善或要做什么改变之上。
如:“如果上周的情况是1至10分,你觉得你是几分?”,“下次你想要达到几分,在这个分数下的你是怎样的?”
(3)例外问题
例外问题通常是叙事治疗引导来访者思考与问题不一样的经验,聚焦于来访者的优势或成功经历。
如:“你是怎样做的,让你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坚持了下来?”
(4)预设性问题
咨询师预设改变发生,引导来访者思考改变的具体情况。
如:“如果你的问题有所改善,你觉得生活上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变化?”
(5)奇迹问题
奇迹问题是用来帮助来访者产生和维持对未来的积极愿景,分析什么因素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如:“假设某一天奇迹发生了,让你的问题解决了,你会注意到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变得不一样?”
(6)外化问题
将问题和来访者分离,将问题从来访者的内部转移到可以与之对抗的外部。
如:“如果焦虑再次来袭,你会如何克服它?”

(二)提问的原则
首先,得让来访者做好心理准备,告知来访者“我需要了解一些具体的信息,所以待会儿我会问你一些问题”。其次,连续提问的过程中,要结合非指导性倾听。还有,需要谨慎地对待敏感的问题,如“我需要问你一些个人的问题,如果你不想回答,可以不回答”。
(三)提问的利与弊
提问可以促进来访者表达,让咨询师获得更多的信息,甚至是达到治疗效果。
但是提问会:(1)强调咨询师的兴趣和价值取向(咨询师觉得重要的便会提问);(2)大量的提问会突出咨询师的权力与权威;(3)如果提问一味地做积极引导(如“你觉得在这件事中有什么令你觉得有力量的”),可能会让来访者觉得自己的痛苦体验被忽视了;(4)过多的提问会降低来访者主动表达的意愿,让咨询师获得更少的信息;(5)提问还会培养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依赖。
来源: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四版)
(作者:John Sommers-Flanagan / Rita Sommers-Flanagan;译者:陈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