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议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和敌军的差距-以军事方面为参考

2023-08-09 12:07 作者:易北海-王楷-正气修罗  | 我要投稿

作为研究抗美援朝军战史学者王正兴老师的忠实粉丝,笔者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王正兴老师为什么在他的抗美援朝系列文章中说:“志愿军之弱远超你的想象,志愿军之强也远超你的想象。”本文主要先解释上半句"志愿军之弱远超你的想象",但是,笔者后面有一篇文章,将要解释“志愿军之强也远超你的想象”。同时,笔者的后面的那篇文章题目叫《志愿军和敌军差异那么大,为什么还能取得胜利?-浅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毕竟,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前因为忙以及其他事情,所以,一些文章耽搁,这里面给各位读者道个歉,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理解!谢谢大家支持。当然了,因为涉及面较多,因此,笔者也是分开来写。还有就是这里面的敌军一些地方,大多数以美军或者美国的能力为主,因为联合国军大多数国家的武器装备以及训练都是美国人提供的;虽然,不一定等于美军水平,但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军事工业

为什么笔者要提到军事工业呢?因为军事工业非常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军事硬实力,尤其是武器产能的方面,也影响一个国家军队战斗力的许多方面,也是一个国家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面的军事工业,我举简要举2个例子,那就是军事科技和军工产能。我觉得这两方面很能说明双方的差距。当然了,也许,笔者写的没有那么细,希望能够理解!

(一)军事科技

当时的中国军事科技水平,只能生产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等对工业要求低的武器,以及少量的山炮、野炮、榴弹炮。而且,当时能够生产的武器大多数属于列强一战到二战前水平。

反之,美国当时的军事科技水平,坦克、飞机、喷气式战斗机基本上能够大量生产,军舰更不用说了,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都能生产;以及掌握原子弹生产的核技术。

(二)军工产能

这里面的武器装备产能,笔者以月产能为例子。

当时的中国军工产能,每个月仅仅可以生产山、野、榴弹炮二十到六十多门,生产土制火箭炮十几到二十几门以及生产82毫米迫击炮一百多到二百多门,生产60毫米迫击炮大约在三百多到五百多门;生产轻、重机枪九百多到一千二百多挺,步枪和冲锋枪生产六千到二三万支。手榴弹则是五万发到六十万发这样。炮弹产能三万多发到十几万发,子弹产能在三百多万发到六千万多发。

当时的美国军工产能,每个月生产各种坦克产量两千到三千多辆;各种105毫米口径以上重炮每月产量在一千多门以上,各种飞机的产量每月更是800架以上。各种枪械每个月生产二十多万到六十多万支。各种炮弹每月生产二百多万到三千万发。各种子弹每月生产十几亿到五十多亿发。

这里面其他武器产能,笔者就不举例子了。因为这几种武器,前线用的最多,非常有代表性。

二、士兵素质

士兵素质的话,这里面,笔者就以身体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来进行对比。

(一)身体素质

志愿军的士兵身体普遍偏瘦,不够精壮。

敌军的士兵身体普遍精壮,营养非常好;甚至像美国兵更是人高马大。

这里面笔者多说一句,士兵的身体素质非常重要,往往士兵的身体素质越好,才能搞一些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否则,很容易体能跟不上。但是,有一说一,在吃苦耐劳上面敌军的士兵是不如志愿军士兵的。

(二)知识文化水平

志愿军的士兵知识文化普遍文化不高,文化好一些的才是小学毕业,很少有初中毕业的。

敌军的士兵,像欧美国家的士兵至少是高中毕业,甚至还有不少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其他国家的最差也是初中毕业。

PS:笔者这里面解释一下,士兵的知识文化水平越高,越能使用科技水平的越高的武器装备;乃至通过知识文化提升士兵乃至整支军队的战斗力。例如,枪械射击不单单需要三点一线或者两点一线,还需要懂得弹道、风向、弹表。还有就是需要炮火支援的时候,需要懂坐标和三角函数。

三、后勤水平

后勤水平往往影响到一支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也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生成之一。这里面,笔者从服装、伙食、弹药、后勤运输、医疗保障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对比。

(一)服装

志愿军的服装基本上都是单衣、薄棉衣、厚棉衣、布帽、皮帽子、大盖帽、布鞋和胶鞋以及少量钢盔。

敌军的士兵基本上都是雨衣、风衣、皮衣、大衣、马甲、钢盔、皮靴。

因此,敌军的士兵在寒带方面保暖比我们强,单从衣服上面来看。而且,皮靴,虽然比布鞋和胶鞋重,但是,更能保护士兵的脚,钢盔能更好士兵的头盔;而且,敌军的衣服既保暖,也显得轻便一些。

(二)伙食

俗话说得好,吃的好,士兵才能有战斗力;因此,伙食就是吃的。

志愿军伙食用品,作战时候吃的基本上炒面粉、干粮、窝窝头、冻土豆,喝的是雪水和冰块,休息的时间大多数吃的是窝窝头、杂粮馍馍,伙食好的时候,才能吃上饺子、包子和白面馍馍乃至是白菜猪肉炖粉条,但是,这种次数特别少。另外,志愿军士兵伙食不好的时候,几天都吃不上饭,伙食好的时候,每人一天撑死只能吃1千克。还有就是因为伙食不太好,不少战士患了夜盲症了。

敌军的伙食用品,作战时期吃的是压缩饼干、牛奶糖、巧克力、水果糖、午餐肉罐头、牛肉罐头,喝的是过滤后的干净饮用水。休息的时候,能吃到炸鸡、薯条、咖喱、意大利面、通心粉、牛排、蛋糕等等,喝的是可口可乐、威士忌等等。敌军士兵哪怕伙食再不好,一天1.5千克是可以保证的,伙食好的时候一天是2.5到4千克这样的。

看到这些,各位朋友们,还有资格浪费粮食吗?

(三)弹药

1,志愿军弹药基数

马步枪子弹    40发为一个基数

冲锋枪弹      150发到200发为一个基数

轻机枪弹       500发为一个基数

重机枪/高射机枪弹       1000发为一个基数

掷弹筒弹       25发为一个基数

高射炮炮弹      40发为一个基数

60迫击炮炮弹  30发为一个基数

无后坐力炮炮弹   40发为一个基数

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炮弹      40发为一个基数

苏式100毫米迫击炮与美式107毫米迫击炮的炮弹    40发为一个基数

苏式120毫米迫击炮炮弹     20发为一个基数

日式150毫米迫击炮炮弹      20发为一个基数

平射炮炮弹(主要是37毫米日式平射炮的炮弹)     30发一个基数

战防炮炮弹(主要是37毫米反坦克炮与57毫米反坦克炮的炮弹) 30发为一个基数

坦克炮炮弹       30发为一个基数

山炮与野炮以及榴弹炮的炮弹   30发为一个基数

手榴弹(每个战斗员)  4枚

工兵炸药(每人)  2500g

火箭筒弹   25发为一个基数

日常志愿军作战只能携带一个弹药基数,加上运输后勤里面的帮忙撑死携带2个弹药基数

2,敌军的弹药基数

步枪弹     200发为一个基数

冲锋枪弹   600发为一个基数

轻机枪弹     1200发为一个基数

重机枪/高射机枪弹  2500发为一个基数

小口径高炮炮弹   500发为一个基数

中口径高炮炮弹   300发为一个基数

大口径高炮炮弹     200发为一个基数

小口径反坦克炮炮弹   400发为一个基数

中口径反坦克炮炮弹     200发为一个基数

大口径反坦克炮炮弹      100发为一个基数

无后坐力炮炮弹   100发为一个基数

火箭筒弹    100发为一个基数

轻型迫击炮炮弹     200发为一个基数

中型迫击炮炮弹    200发为一个基数

重型迫击炮炮弹      200发为一个基数

山野炮炮弹        150发为一个基数

轻型榴弹炮炮弹    150发为一个基数

重型榴弹炮炮弹     100发为一个基数

坦克炮炮弹       100发为一个基数

狙击枪弹      200发为一个基数

手雷   4枚

日常敌军作战至少携带3个作战弹药基数,加上后勤运输方面至少可以携带10个弹药基数。而著名的范佛里特弹药量更是在这个基数上增加五倍以上。

通过这方面看出敌军基本上不存在弹药不足的问题。

(四)后勤运输

志愿军的后勤运输基本上是人力、骡马、卡车以及火车,但是,卡车很少有那种重型卡车。但是,交通运输线尤其是公路和铁路以及桥梁经常遭到敌军的轰炸,往往影响后勤运输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志愿军会缺粮少弹的原因。

敌军的后勤运输主要是卡车、火车、大吨位轮船以及运输机,尤其是敌军的强大空中运输力量可是让敌人的军队基本上没出现过缺粮少弹的情况。

(五)医疗保障

志愿军的医疗卫生十分简陋,可谓是缺医少药;而且,因为敌军的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地面炮火优势,加大了伤员转移的难度,许多重伤员都是牺牲在阵地上的,根本下不了火线;而轻伤员则是有些因为缺医少药,感染变成重伤,导致,截肢伤残的。当然了,也有一些重伤员在转移过程中,因为颠簸和敌人的火力优势牺牲的。

敌军的医疗卫生条件非常完善,重伤员可以用直升机和卡车进行快速转移,没有耽误最佳急救时间。再加上因为药品十分充足;所以,基本上恢复,轻伤员恢复很快,重伤员也可以恢复很好。

四、军事战术水平

虽然,许多人在当下很多人说,志愿军轻步兵战术天下无敌,这点不可否认;但是,我们当时在许多军事战术水平上和咱们的敌人有相当的差距。这里面,笔者,列出有代表的军事战术科目进行对比。

(一)投弹与射击

虽然,长柄手榴弹作为志愿军士兵主要输出火力的武器,长柄手榴弹的优势就是投掷距离远;但是,因为投掷姿势不对,以及训练不足,不够科学;往往投掷的不够远以及准;所以,往往都是靠多人同时投掷手榴弹去增加火力。志愿军因为缺乏弹药,往往更擅长精度射击,但是,在压制射击上面不如敌军。

敌军虽然采用的卵式手榴弹,投掷距离上面不如长柄手榴弹,但是,投掷的精度很是挺高的,而且,因为采取的破片,所以,在杀伤人员上面比长柄手榴弹更有效。射击上,特别擅长压制射击;毕竟,工业底子摆在那里。

(二)炮兵

前期,也就四野的炮兵素质稍微高一些,大多数炮兵只会直瞄射击和简单的曲射和图上作业;在炮兵观察和炮兵侦察上明显不足;但是,普遍精度上不如四野的炮兵。中后期因为苏联教官的训练,炮兵的素质才有一定的提升和观察。这也是为什么后期,才能和敌军进行炮战的原因之一。

敌军的炮兵素质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炮兵观察和炮兵侦察在上面,以及夜间炮兵射击这一块,尤其是在夜晚上,那照明弹打的简直夜晚照的宛如白昼一样;压制射击、间接射击、超越射击等方面,敌军的炮兵素质很高;志愿军的许多伤亡都是敌军的炮兵造成的。

(三)陆上多兵种协同

志愿军在之前国内的长期战争,不管是面对国民党军队还是日本军队,基本上是以步兵为主,能接受到的陆上多兵种协同作战以及训练,最多是步炮协同。

敌军里面尤其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队(这里面以美军举例子,例如:参加过太平洋战场的陆战1师、美7师、骑1师、美25师等部队,参加过欧战的第2步兵师、第三步兵师、45步兵师等部队),因为经过第2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在多个战场上历练;其路上多兵种协同作战,不管是步坦协同,还是步炮协同乃至步兵、坦克、炮兵等多兵种协同作战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毕竟,当年在太平洋战场上,打的都是小鬼子的精锐关东军部队和海军为主,在欧洲与北非战场上,隆美尔和莫德尔等人率领的德军也是精锐呀。尤其是敌军玩的那种突击群战术,非常恶心;以大量的炮火加强给突击群,当然了,突击群的编制也是经过调整的,有坦克和装甲车,等敌军突击群接近志愿军阵地,突然分为至少三个进攻队,集中炮火支援这三个突击进攻队,攻击我阵地,给我志愿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呀!尤其是这种突击群战术,敌人还能自动递补非常恶心;但是,这种突击群战术对军队的训练要求特别高,只有老兵才能玩的。

(四)飞行员

志愿军的飞行员,因为时间紧迫,训练不足,后面有苏联教官培养和带领下,再加上志愿军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顽强不屈以及艰苦钻研的精神,还是提升一定的战斗力。

敌军的飞行员,尤其是美军的飞行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训练丰富,而且,作战经验丰富,其中不少都是王牌飞行员。

(五)空中多机种协同

空中多机种协同作战上面,志愿军的空军是缺乏一定经验和训练的,虽然,第一次轰炸大和岛战役取得了成功,但是,因为第二次轰炸大和岛的作战中,存在失利和一定损失。导致,志愿军空军再也没有出现过空中多机种协同的情况。

敌军空中多机种作战的经验则非常丰富,经常是战斗机和轰炸机进行多机种协同作战,对志愿军的后勤线进行破坏。

(六)多军种协同

志愿军在多军种协同上面,也就第一次大和岛战役取到了成功,但是,因为第2次空军轰炸大和岛存在失利和损失;因此,空军再也没有参与支援地面陆军的作战上面;本身,志愿军在多军种协同作战上面经验是十分不足的。

敌军在多军种协同上面,可谓是经验丰富,不管是空投物资支援作战,还是近距离空中对地支援乃至战术轰炸上面;敌军空军和陆军配合的很好,敌军的海军陆战队航空联队以及海军舰载机部队和陆军也配合的很好;志愿军也一样有很大一定伤亡来源于敌军的空中火力。

(七)进攻

志愿军的进攻战术,像四野的部队进攻非常强悍,知道进攻好持续突破、扩大战果,但是,其他野战军在这方面欠缺一些。而且,四野在进攻的时候,也特别重视发挥火力优势的,这点其他野战军缺欠一些。但是,有一说一,打进攻战,志愿军偏向于穿插、迂回、包围、渗透以及敌后纵深穿插打击。

敌军的进攻战术,往往重视使用火力,然后,持续突破、扩大战果。敌军打进攻更倾向于火力打击和平推;但是,敌军后面也学起来志愿军进行穿插,只不过,敌军的穿插叫机械化穿插以及摩托化穿插;甚至,敌军为了进攻还派出空降特遣队,破坏志愿军的后方。

要不然,怎么说从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呢?尤其是从战争学习战争。

(八)防御

志愿军的防御,偏向于梯次防御、纵深防御以及机动防御这样的打法,当然了,前期,因为修阵地和工事防御这一块,也就四野和三野的部队这方面还是十分可以的;其他野战军的部队欠缺一些。后面,因为坑道战的发明以及大量坑道的使用,这才大大降低了志愿军在防御作战中的伤亡。

敌军的防御,在构筑防御工事以及防御火力网上面非常有一套,尤其搭配了地雷、铁丝网、堑壕、警戒阵地、防御阵地、环带火力网、机动火力网、坦克与装甲组成的机动火力网等等。因此,有时候,志愿军一旦缺乏足够的火力和准备,进攻敌军搭配完备的防御网,伤亡是十分不小的。这点参照砥平里以及白马山这2战。

(九)多单位协同

在志愿军在多单位协同作战上面,如果是来自不同部队,同一级的部队;往往缺乏统一指挥;这也是为什么砥平里之战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之一。

敌军在多单位协同作战上面,如果是来自不同部队,同一级的部队;往往是看谁的战功和资历好,让战功和资历好的人,进行统一指挥。

五、武器装备

当然了,武器装备也是有一定差距的。这里面也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敌方进行对比。当然了,因为武器装备众多,这里面笔者就选择有代表的武器装备。这点说明一下,敌军的侦察或者叫斥候,要么叫搜索连的部队装备了防弹背心的。另外,就是敌军有部分部队是装备了第一代夜视装备的。虽然,志愿军擅长打夜战不假,但是,敌军的夜视装备以及大量装备照明弹,可以抵消一部分志愿军的夜战优势。当然了,笔者介绍敌军武器,自然以美械武器为主,毕竟,敌军大多数装备的都是美械。另外,笔者这里面也会介绍苏械武器,但是,这里面笔者提一嘴,苏联援助志愿军的武器,许多都是二手货,并非是新生产的,许多都打过二战,在二战时期使用过;根本不是当初承诺的新武器。二手货的性能肯定比不上新货的性能。

(一)步枪

志愿军的步枪是前期中期主力口径为6.5毫米(38大盖)和7.92毫米(中正式、VZ24等德式武器口径步枪)为主的步枪,中后期乃至后期主力步枪为莫辛纳甘步枪。但是,因为志愿军的主力步枪基本上为栓动式步枪。

敌军里面主力步枪为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而英联邦国家军队装备的为李恩菲尔德步枪。当时的步枪精度和稳定性都差不多,但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射速是志愿军装备步枪射速的三倍,虽然,英联邦国家装备的李恩菲尔德也是栓动式步枪,但是,因为是双排供弹,射程比志愿军装备的步枪有优势,甚至射速上也是志愿军步枪的双倍。

(二)冲锋枪

志愿军装备的冲锋枪型号斯登、波波沙41、波波沙43.

敌军装备的冲锋枪型号为M3黄油枪。

但是,斯登在精度上明显不行,还容易走火和卡壳;波波沙41虽然火力持续性不错,但是,对于亚洲人的身体来说显得有些笨重,也有卡壳问题;波波沙43还是不错;也有波波沙冲锋枪固有的问题,弹道容易飘。但是,波波沙43在射速、便携性以及稳定性、精度上还是不如M3黄油枪。

(三)轻机枪

志愿军装备的轻机枪型号是捷克式zb26、布伦轻机枪、79勃然(7.92毫米口径的布伦)、DP轻机枪。

敌军装备的轻机枪是勃朗宁轻机枪。

志愿军装备的轻机枪里面捷克式ZB26轻机枪存在火力持续性不如勃朗宁轻机枪的问题,虽然,DP轻机枪的火力持续性不错,但是,还是有些笨重了。

这里笔者说一下,志愿军基本上一个步兵班装备1挺轻机枪,一个步兵连撑死装备10挺轻机枪,一个步兵营撑死装备32挺轻机枪。但是,敌军一个步兵班有时候甚至装备3挺轻机枪,敌军一个步兵连至少装备12挺轻机枪,最多装备18挺轻机枪;甚至敌人一个步兵营至少装备40挺轻机枪,最多,装备60挺轻机枪。

(四)重机枪

志愿军的重机枪主要是马克沁水冷重机枪、勃朗宁M1917重机枪、马克西姆重机枪。

敌军装备的重机枪为勃朗宁M1919系列、M2重机枪。

但是,敌军装备的重机枪威力和穿透力大于志愿军装备的重机枪。

此外,志愿军的重机枪仅仅只有步兵营级才装备,每个步兵营仅仅装备6到8挺,哪怕到了后期,也就苏械步兵连,才装备重机枪,每个连就2挺,每个步兵营装备重机枪最多不过14挺。但是,敌军的一个步兵连就装备4挺重机枪,一个步兵营的武器连也有重机枪;因此,敌军的一个步兵营最多装备24挺重机枪。

(五)高射机枪

志愿军装备的高射机枪,前期为日式13.2毫米高射机枪,后面为苏式的12.7毫米DSHK38高射机枪。

敌军装备的高射机枪为M2高射机枪。

有一说一,日式高射机枪射速和威力上不如M2高射机枪,DSHK38高射机枪在射速上面不如M2高射机枪,甚至比M2高射机枪还要重,乃至故障率高,容易卡壳。志愿军前期一个军最多装备十几挺高射机枪,这是条件算好的,九兵团一个兵团就装备3挺高射机枪;后期,苏械步兵师也不过,才一个师装备30挺DSK38高射机枪。敌军这边,一个步兵连就有1挺高射机枪,一个步兵团高射机枪就三十多挺;真的比不了。

(六)防空武器

志愿军的防空武器是苏式37毫米高炮、日式75毫米高炮、苏式57高炮和85毫米高炮。

敌军的防空武器是博福斯40毫米高炮、M16自行防空车、M19自行防空车、90毫米高炮。

性能上面苏式37毫米高炮的射程与威力还有射速不如博福斯40毫米高炮,日式75毫米高炮型号老旧,射速不行;苏式85毫米高炮威力和射高不如美式90毫米高炮。另外,敌军的M16自行防空车和M19自行防空车火力非常出色,甚至还有十分优秀的机动性;防御力和生存能力也挺高的。

志愿军前期入朝也不过,仅仅装备36门日式75毫米高炮,哪怕是苏械师,只不过一个苏械师装备的37毫米高炮也就12门。敌军方面,每个步兵师有博福斯高炮18门、M16自行防空车54辆、M19自行防空车48辆以及18门90毫米高炮。而整个志愿军装备的苏式37毫米高炮,不超过300门,装备的57毫米高炮不超过100门;装备的85毫米不超过50门。就是这么现实。

(七)反坦克武器

志愿军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为60毫米火箭筒、37毫米反坦克炮、57毫米无后坐力炮、57毫米反坦克炮、90毫米火箭筒。

敌军装备的反坦克炮为60毫米火箭筒、75毫米无后坐力炮、88.9毫米火箭筒。

前期志愿军装备的60毫米火箭筒和37毫米反坦克炮和仅仅只能打打敌军轻型装甲车辆和轻型坦克,对于敌军的谢尔曼和潘兴这2款坦克,毫无办法。后期,90毫米火箭筒则能在近距离打成潘兴坦克,57毫米反坦克炮可以在稍远的距离打穿潘兴坦克,其他反坦克武器,无法对潘兴造成威胁。敌军的反坦克武器里面除了60毫米火箭筒鸡肋一些,其他的反坦克武器非常狠的。

此外,前期志愿军反坦克武器仅仅装备团一级乃至军一级单位,后期,苏械师的反坦克武器才下发到步兵连。也不过,每个连才4到6具90毫米火箭筒。敌军这方面,火箭筒下发到下属的步兵排,而且,每个排至少2具90毫米火箭筒。

这里面特别备注一下,笔者这上文说的苏械师是苏械重装师,不是那种苏械轻武器师,因为,当时,志愿军有些部队虽然换装苏械,但是,重武器并不是苏械;而苏械重装师,重武器也是苏械。当然了,重装师里面的少量武器(像90毫米火箭筒、60毫米迫击炮)除外。下文同样说的也是苏械重装师。

(八)轻型迫击炮和掷弹筒

敌军和志愿军装备的轻型迫击炮都是60迫击炮,但是,志愿军还是有装备的掷弹筒的,掷弹筒的射程不超过700米,还有就是掷弹筒的威力不如60毫米迫击炮。

当时,志愿军一个连装备2到3门60迫击炮或者3到4具掷弹筒,敌军的一个步兵连装备4到6门60迫击炮。

(九)中口径迫击炮和步兵炮

志愿军装备的迫击炮口径为81毫米和82毫米,此外,还有92式步兵炮。

敌军装备的迫击炮为81毫米。虽然,性能都差不多。

但是,志愿军当时一个步兵营装备2到3门中口径迫击炮,92步兵炮则装备在团一级的部队;也就后期苏械步兵营火力好一些,一个营装备最多9门,这种步兵营出现也是后期快要结束时候。而敌军一个步兵营有4到12门中口径迫击炮。

(十)重型迫击炮

志愿军装备的迫击炮为美式107毫米口径迫击炮和120毫米迫击炮。

敌军装备的迫击炮为107毫米口径。

虽然,性能差不多;志愿军每个团属重型迫击炮仅仅装备4门重型迫击炮,敌军每个步兵团则装备12门重型迫击炮。

(十一)轻型榴弹炮

志愿军装备的轻型榴弹炮口径为105毫米(日式与美式)和122毫米(苏式)。

敌军的轻型榴弹炮口径为105毫米,尽管性能差不多。是,志愿军的轻型榴弹炮前期仅仅归兵团级单位装备,后期苏械师也不过才一个师12门,而,敌军的轻型榴弹炮则是一个团就装备6门,一个师有54到72门。大多数122毫米榴弹炮装备炮兵师,但是,也不过,不超过200门。

(十二)重型榴弹炮

志愿军装备的重型榴弹炮口径为150毫米、155毫米和152毫米,敌军装备的重型榴弹炮口径为155毫米和203毫米,但是,志愿军装备的所有重型榴弹炮威力和射程不如敌军的203毫米榴弹炮。

前期,志愿军的重型榴弹炮数量不超过40门,后期,不超过100门。而,敌军一个师装备18门155毫米重型榴弹炮。敌军的203毫米榴弹炮基本上装备野战炮兵旅,每个野战炮兵旅不少于30门。

(十三)加农炮或者加农榴弹炮

志愿军装备的加农炮或者加农榴弹炮则是85毫米和122毫米和152毫米,敌军装备的口径为105毫米、155毫米和203毫米。

但是,志愿军这类火炮基本上都装备炮兵师,归志愿军司令部掌握,其中85毫米加农炮不超过80门,122毫米加农炮不超过40门,152毫米加农炮不超过20门。敌军的此类火炮也大多数装备野战炮兵旅,每个旅配备的各类口径不少于30门。

(十四)山野炮

志愿军山野炮口径主要为75毫米(日式和仿制和德式、法式)和76毫米(苏式),敌军的山野炮口径为75毫米。

志愿军的山野炮主要装备师一级,每个师8到12门,后期的苏械师也不过才一个师24门。敌军的山野炮主要装备团一级,每个团6到12门。

(十五)战斗机

志愿军装备的战斗机主要为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以及拉11,敌军装备的战斗机为F4U海盗、F80、F84、F86、F94。

有一说一,志愿军装备苏式战斗机在航程上、速度上、作战持久性上、射击稳定性、机动性和灵活性是不如敌军装备的美式战斗机,也就装备主武器威力比美式战斗机好了一些。敌军的战斗机数量是志愿军的好几倍。

(十六)轰炸机

志愿军装备的轰炸机主要是图2,敌军装备的轰炸机型号为B29、B36。图2轰炸机在航程、载弹量、火力、作战持续性和出勤率上面均不如敌军的轰炸机。敌军的轰炸机数量也是志愿军好几倍。

(十七)装甲车辆

志愿军装备的其他装甲车辆很少,敌军方面装备了类似于装甲人员输送车一样的M2/M3半履带装甲车,灰狗M8装甲侦察车等等。因此,敌军的机动性是非常强的。

(十八)自行火炮和坦克

志愿军装备的自行火炮为SU76和SU122,坦克型号为t34/85和IS-2重型坦克。

敌军装备的自行火炮为M7牧师、M40等等。坦克型号为谢尔曼系列、霞飞、潘兴系列、巴顿早期型(M47)。

志愿军的自行火炮,在机动性和射程上面不如敌军。而坦克方面,也就t34/85坦克只能近距离击穿潘兴和巴顿早期型,但是有时候,面对这2款坦克会跳弹。斯大林2重型坦克则显得机动性不行。

志愿军的自行火炮和坦克,则是中后期才登场;而苏械师则是后期登场。然而,敌军的自行火炮和坦克数量至少是志愿军装备数量的五倍。

六、其他军力

其他军力,这里面笔者也是选择部分,较为能突出差距的地方来进行参考。

(一)兵力

兵力这里面笔者算的是中朝苏联军的兵力,敌军这边算的也是全部敌人兵力。

1,双方最多时的兵力,中朝苏兵力为188万(其中志愿军140万),敌军为152万。

2,双方参战总兵力(PS:笔者说一下,这里面因为双方不少部队都是采取轮战的方式进行):中朝苏的总兵力为300万(其中志愿军240万),敌军总兵力为240到280万。

(二)编制和火力配置

笔者这里面的编制和火力配置,双方的编制和火力配置笔者都是采用师一级的。这样方便。

1,志愿军方

(1)前期和中期:

当然了,当时,各野战军的部队师一级的配置不同,因此,区分开来;这样方便。

①四野的师:一个师,兵力在一万六千人;步枪六千到七千支、轻机枪380到540挺、重机枪108挺、掷弹筒120具或者轻型迫击炮120门、冲锋枪1200支到1800支、山野炮16门、反坦克炮18门、火箭筒120具、步兵炮18门、中型迫击炮36门、重型迫击炮18门。

②三野的师:一个师,兵力在一万两千人到一万四千人;步枪五千支、轻机枪320到360挺、重机枪90挺、掷弹筒100具或者轻型迫击炮90门、冲锋枪900支到1200支、山野炮12门、反坦克炮12门、火箭筒80具、步兵炮12门、中型迫击炮27门、重型迫击炮12门。

③其他的野战军的师:一个师,兵力在八千到一万1千人;步枪4千支、轻机枪280到300挺、重机枪76挺、掷弹筒80具或者轻型迫击炮60门、冲锋枪600支到800支、山野炮9门、反坦克炮6门、火箭筒40具、步兵炮9门、中型迫击炮18门、重型迫击炮9门。

(2)苏械师:一个师有五个团: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另有师属的高炮营、战防炮营、卫生营、运输营、教导营,侦察连、汽车连、防化连、炮指连。一个步兵团有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每个步兵营有六个连:四个步兵连,一个82迫击炮连、一个重机枪连;还有一个无后坐力炮排。团属炮兵营有76山炮、120迫击炮、57战防炮各一个连。每个步兵连有五个排,三个步兵排、一个重机枪排、一个90火箭筒排。每个步兵排编四个班。每个炮兵团有一个122榴弹炮营、一个120迫击炮营、一个76野炮营,每营各12门炮。坦克自行火炮团有一个中型坦克营(24辆T34坦克)、一个自行火炮营(76自行火炮16门)。一个步兵连兵力高达210人左右,一个师兵力为1.6万。武器装备合计:T34坦克24辆,76自行火炮16门,122榴弹炮12门,76山炮12门,37高炮12门,76野炮12门,120迫击炮24门,57战防炮24门,57毫米52式无后坐力炮27门,82毫米PM41迫击炮81门,60炮72门,DSHK38高射机枪30挺,马克西姆M1910/30重机枪160挺,DP28轻机枪470挺,波波沙冲锋枪2600支,莫幸纳甘M1891/30步枪8200支,汽车300余辆,马车600余辆。

2,敌军方

(1)韩军:一个师兵力有1万6千多人到2万多人,拥有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12000支、M1卡宾枪1200支、M3式盖德冲锋枪2400支、M9系列枪榴弹发射器600具、勃朗宁轻机枪720挺、勃朗宁重机枪162挺、M2高射机枪72挺、60毫米M2型迫击炮162门、81毫米M1型迫击炮54门、M2式轻型火焰喷射器200具,90毫米M20式超级巴祖卡火箭筒216具、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72门、107毫米M2式重型迫击炮36门、105毫米M2A1式榴弹炮72门、155毫米M1式榴弹炮18门、博福斯40毫米高炮54门、厄利孔20毫米高炮54门、M24霞飞轻型坦克80辆、M4A3E8谢尔曼后期战地装甲增强型80辆、斯图亚特轻型坦克80辆、90毫米M2式高炮18门、卡车1200辆、吉普车100辆、M3装甲半履带车辆400辆

有一说一,前期韩军团一级配备的是75山野炮,而中期就大量换装了。

(2)美军:一个师兵力有2万五千人到三万多人,拥有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18000支、M1卡宾枪2000支、M3盖德冲锋枪3000支、M9系列枪榴弹发射器800具、勃朗宁轻机枪800挺、勃朗宁重机枪240挺、M2高射机枪96挺、M2式60毫米迫击炮216门、M1式81毫米迫击炮72门、M2式轻型火焰喷射器600具,90毫米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432具、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144门,M2式107毫米化学重型迫击炮54门、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72门、M1式155毫米榴弹炮18门、M16自行防空车120辆、M24霞飞轻型坦克80辆、M4A3E8谢尔曼后期战地装甲增强型80辆、M26潘兴重型坦克80辆、M19毫米自行高炮80辆、卡车2400辆、吉普车200辆、M3装甲半履带车辆800辆。

这里面笔者再补充一下,当时,志愿军的班一级单位没有枪榴弹发射器,所以,步兵班一级火力还是很吃亏的。

此外,志愿军的通讯方面不如敌军,志愿军的电台前期仅仅配备到营级,后期,才配到连级。而,敌方把电台配备到下面的连排。还有就是,炮火支援和空中支援,我们不如敌军。

前期,我们仅仅只有团一级的单位,才能得到后方炮火支援,但是空中支援的是奢望;后期,才出现步兵连得到后方的炮火支援;空中支援依然是奢望。敌军则一支是排一级可以得到炮火支援,营一级可以得到空中支援。而且,炮火支援的效果,我们也不如敌方,因为敌方得到的炮火支援都是大口径的重炮进行支援,得到的空中支援也是至少几十架几十架的飞机进行支援。不得不让人羡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患上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原因。

七、非军事方面

虽然,本文主要是军事方面进行对比,当时,在当时,我们还有是不少地方和敌军有巨大的差距的。这里面,笔者以列举一些,选择几个突出方面。

(一)工业

当时的中国没有完善工业体系,仅有的工业也是以轻工业,以纺织工业为主;缺乏足够的重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方面。

敌军尤其是美国有完善完备的工业体系,其强大的工业实力是中国的上万倍。

(二)交通

当时,国内的交通依然是以土路为主,铁路线和公路线很少。

敌军国内的交通则是以公路线和铁路线为主,甚至还有航空运输。

(三)教育

当时,国内的人,大多数都是文盲。

敌军所在的国家差一点的是初中毕业,好一些是高中毕业。

(四)医疗卫生

当时的国内深受血吸虫等多种疾病的影响,缺乏足够的医院、医院、医疗射速、药品、疫苗和防治方法以及卫生防范意识。

敌军所在国家,是有卫生防范意识的,医生医院以及医疗设施完备,药品和疫苗之类更是不缺。

八、总结

由此可见,当时的志愿军,还有中国和敌军相差是如此之大!为什么相差如此之大呢?当然是因为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所造成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军阀买办地主的胡作非为、列强压迫。可是,就是如此巨大的差距之下,志愿军先辈们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有人说,因为中国人多,靠的是人海战术!可是呀,大家对比一下上文,我所列举的多方面差距,敌人有多方面的绝对优势,尤其是火力和武器装备方面。人海战术可是抵不过武器装备的优势以及火力优势的。所以,真相显然不可能是那样的。敬请关注,笔者的另外一篇文章《志愿军和敌军差异那么大,为什么还能取得胜利?-浅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让我们一起向伟大先辈们致敬!如果,没有他们,哪有今天的我们呀!

九、参考资料

 也许,有读者会质疑笔者,认为笔者所写的是瞎编的。在这里面,笔者列出笔者写此文的部分参考资料,毕竟,资料太多了。当然了,笔者所选的参考资料也是有一定针对性的,来自不同方的;毕竟,笔者既算军事区的,也算历史区的;所以,肯定要把军事和历史资料都拿出来,而且,奔着客观、求真、务实的原则。因此,笔者对参考资料进行分类。

(一)中方资料

1,军事科学院馆藏资料

2,志愿军后勤资料选编

3,马平《1007天的战争》

4,相关军史、战史、战例、经验总结、师史

5,相关作战物资统计资料

6,相关回忆录、选集、文集

(二)敌方资料

1,《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2,《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3,相关回忆录、师史、战史、作战日志

4,《韩国战争史》

(三)苏联(俄罗斯)资料

沈志华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本文作者:笔名易北海/剑星北,未经作者本人及本公众号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笔名易北海/剑星北,对军事、历史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军事方面,尤其擅长军事历史、军事战术、军事战役、军事战略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曾经自学了大量的军事书籍和军校教材。例如:军事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教材(00年版和13年版)。欢迎关注!


浅议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和敌军的差距-以军事方面为参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