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一隅,平家的众生相

和一些人聊过《平家物语》,大底是能够明白这部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史实以及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的。但仅管如此就像我知道柏拉图的《理想国》亦或者托翁的三部曲,哪怕我知道社会背景和作者呕心沥血塑造的人物和命运走向,那大体也不过是道听途说。
动漫作为一种娱乐和艺术的载体形式,就这样在十月《平家物语》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一开始我对日本文化嗤之以鼻,觉得日本的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甚至傲慢的认为东亚的文化圈唯有中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得不说是对日本民族的偏见(但是也是可以被谅解的把),民族的兴衰在历史中比比皆是,而家族也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短暂发光的炬火罢了。

而且,不见得看此番的人也肯定看完了红楼梦。我尚且对红楼梦不是充分了解,对平家物语指手画脚就有些浅薄。
但正因为不知道,正因为这部动漫《平家物语》才有机会了解,有机会去感受欣赏这部文学再加工的作品,那么这初遇的感受写下来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很主观的给予我不同以其他商业动漫的感觉,但是对于一部有头有尾的作品就有参考的必要。
于此我尝试着说说我对这几集的看法,首先动漫的人物作画风格是非常的简约,但是对植物的作画却不留余力的展现出美感,而且给植物的特写之多在动漫作品中近乎罕见。

在每次人物的叙述或者事件发生的前后都会对植物有很多特写,虽然最开始感觉心旷神怡,但是出现的次数一多有些观感疲劳,但也不算是缺点……

虽然人物的面部塑造简约,但是显然是有意为之;试问为什么不把人物画的很好看或者说很传神呢?
毕竟是存在于过去活生生的人,无法美化的基础上只能照猫画虎,然则对于历史剧人物的面部描写审美到也在其次。
对于一些其他物的作画倒是显得很精致。
所以画风并不是缺点,而是风格。接受不了这样的风格不代表这种风格不是主流,而我倒觉得没有那么喧宾夺主,反倒是对于一些细微之处能够更加的去感受、欣赏。
此外的就是一些小调,类似地方剧种吧,我也不甚了解。
那么到了正题,人物的塑造和剧情来说是怎么样的呢?
我觉得是很成功的,平重盛的与世无争、善良、忠心、心力交瘁等等个性被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悯天下之疾苦却又是斩钉截铁的大丈夫。
琵琶则是一个能够知晓未来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既置身事外又参与其中。以最近的视角看平家的盛极而衰。
琵琶不是我们的第三视角而是人物的第一视角,那琵琶便是有灵魂的、不可取代的。
所以我和其他长评的看法不同的再于琵琶人物的矛盾塑造是否为作者的缩影。
似是而非,琵琶的主观非常的强烈,很难说作者不是把自己对于人物的感情和家族的变故理解和感受以琵琶之口娓娓道来。 琵琶只是琵琶,但琵琶这个人物不推动剧情,却能让观众共情
琵琶站在观众的视角,但琵琶是画中人。
平家物语离现代的日本人很遥远,和我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但是琵琶这个小女孩拉近了我与那个历史的距离。
大概就起到推波助澜以及传递感情和想法这样的作用。所以琵琶不是主角但存在感大于主角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就是平清盛骄傲至极,野心之大乃一国之容不下。与法皇的冲突摩擦加深的同时,夹在二人之间为难的平重盛也独木难支,在精神压力很大身体每况愈下这样的状态,终究是在某件事集中地爆发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期间有德子,有皇子,有祗王这样的人物则是辅助我们了解平重盛的权力之大和法皇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就是这样剪不断也理还乱的故事被压缩到这么几集里。
老实说也是挺勉强的,做到尽善尽美的剧本改编可谓难度很大,也是值得期待亦或者忧虑吧。
故事的高潮在平重盛死后将会展开,而平家一族也会从“非我平家不算人”落到白骨皑皑。
“有野心又有能力的人会秉持着他人的力量所向无前,但是权利熏心者却不容他人的力量消失在自己的手里,因为那份权利是建立在他人的力量之上的”
——至此至高无上的权利落得众叛亲离亦或者归于一冢间落得焚身都可以归咎于平清盛脱离了那份本非自己的力量;野心这东西最后会吞噬掉自己的初心和其他美好的品质以及自己曾经最珍惜的宝物。
最后啰嗦两句,《平家物语》这样的作品在现在确实很难得了,不以精致华美来吸引人自是因由内容过硬,艺术造诣颇高是一点;也是逆文化流行趋势而大行其道。何以闻达于“诸侯”?自是本就出彩,又何须对所有观众阿谀奉承。
所以我劝那些鉴赏能力匮乏的乐子人也稍微提高一点情操和修养,要不然世间繁多艺术美丽,只能欣赏一隅,岂不是可惜?致此《平家物语》在这十月就如同梅花一样孤傲的给予了别有一番滋味的体验;我也希望这篇专栏能够见证到最后平家的落叶归根。

这里是星辰雨水,能够喜欢的话请支持一下UP主吧~,创作不易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