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偃月刀(关刀)起源以及破甲能力考
第一步先明确一下标题定义,偃月刀,俗称关刀,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按照网络上流传最广的说法: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经总要》中曾有记载:

也有不少人认同这种观点,例如:


在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夸张下,不少人也认为关刀为长斧pro plus max,是可以破甲且没法子克制的兵器:

这里将以上问题和将要探讨的内容总结为两点:1.关刀的起源?
2.关刀的破甲能力,以及它可以破开穿戴一层暗甲(布面甲)和一层锁子甲以及厚内衬的士兵吗?
1关刀的起源
关于关刀的起源,由于五代以前涉及关刀的资料较少,所以网络上一致认为是五代到宋朝左右出现,且以练习器械为主,实战较少。
这里先给大家放出几张足以证明关刀在五代前存在的证据:


考虑到物种多样性(架子上的刀剑难以考证,这里只论证第一幅图)

雄戟图片如下:
(扬雄《方言》卷九:“三刃枝,南楚宛郢谓之医戟。”郭璞注:“今戟中有小子刺者,所谓雄戟也。因为这玩意像鸡打鸣,叫鸡鸣戟也没错)

1.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鸡鸣戟(引自徐州博物馆官网)
2. 南阳唐河电厂汉画像石(引自《南阳汉画像石》编委会:《唐河县电厂汉画像石墓》)
3. 广州龙生岗汉墓出土鸡鸣戟(引自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博物馆:《广州汉墓(下册)》图版 112:4)

两幅图对比一下不难发现鸡鸣戟的角度是个钝角,而画像上的长刀连直角都不是,不过咱们迁就一下,当这些都不存在~~

接下来,咱们上点狠活,也别啥汉朝了,直接看商周的出土!



通过以上出土不难看出,在商周时代已经有了关刀的雏形,文物现在配个刀柄说是关刀青春版问题都不大。
当然,为了提供足够的样本数量,这里请容我引用一段论文:

在不断交流融合的情况下,那夜长刀和戈都喝醉了,而后,下图最右侧的戈也由此诞生:

自此,我们自然不难推断出偃月刀(俗称关刀)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同时还影响着其他兵器的发展。
2.关刀的破甲能力,以及它可以破开穿戴一层暗甲
(布面甲)和一层锁子甲以及厚内衬的士兵吗?
要想知道是否能破甲,必然要看古人涉及到这两种甲胄的史料
明朝平叛中曾提到过:“贼前列马兵,衣绵甲,蒙毡衫,火箭及身不伤。”(出自《平播日录》)
出自明朝边军的努尔哈赤也意识到了棉甲的重要性,令士兵大量装备了它:“英明汗之军士,先以重甲外披绵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执盾而进。”
“汗之军士,亦重披绵甲,手持斧斤,砍毁其台。”
浑河之战中,明军“执竹杆长枪、大刀利剑,铁盔之外有绵盔,铁甲之外有绵甲。”
李自成的军队中也大量装备了棉甲,“纫重布为甲,刃矢挥击不得入”(崇祯实录卷十六)
“绵甲厚百层,矢炮不能入。一兵倅马三四匹,冬则以茵褥籍其蹄。”(明史流寇传)
以上的记载里面,有正规军,有叛军,更有起义军,足以证明棉甲的用处和防御力了。
而锁子甲自然不用多说,古今中外大小军队都大量装备过,这里只留两条史料作为证据: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贵主征行乐)
宋史·韩世忠传:器仗规画,精绝过人,今克敌弓,连锁甲,狻猊鍪及跳涧以习骑,洞贯以习射,皆其遗法也
当然,考虑到物种多样性,这里我会放测试视频来直接应证。

【【军事科普】据说欧洲锁子甲一刺就穿,一砍就烂?【普罗米修斯汉化组】-哔哩哔哩】 https://b23.tv/rAV9r1j
这里我简单放几张图,在

和

的轮番伺候下,锁子甲的变化如下:


【老外测试棉甲防御力(ROY君翻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t4112725/?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3e537a53685525daa199c36f42fa9da
而棉甲的防御力也并不怎么弱



接下来换成斧子(不得不说这老哥是真的敢)





换成破甲神器后,老哥的盔甲被打凹陷了一丁点,然后发出如是感慨:

结合上述视频,诸位看官也不难看出棉甲和锁子甲的防御力,更不要说两件合起来的防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