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名词解释答题方法

王大人 | 历史学名词解释答题方法

总分总的形式
第一个总
要对这个名词解释有一个概述分,就是对它具体内容的阐释。
最后的总
总结它的意义影响。
比如名词解释我们通常都会要求解释一个事件、运动,或者是一个人物,一个战争会议等等。
那如果让你解释一个事件的话,你首先第一句要说明这是哪个时间,地点,由谁领导,或者是由谁参与,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
那如果是让你解释一个人的话,你第一句的总就要说明这个人是哪个年代,哪个国家,什么身份的人?也就是说第一句话要对这个名词下一个定义,通过第一句话你就能让人明白这个名词大致是什么。那可以解总结一下这个名词解释的第一句的组成部分为时间加地点、加人物加性质。

最后可以补充上形容词,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马丁路德金,我们就可以对他第一句解释为马丁路德金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运动的领袖,那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实就是它的一个时间,那美国就是它的一个地点,因为他本身就是人物,所以这个后面的人物就不用写了。那他的性质,其实他就是一个黑人运动的领袖,是他的性质,是他的一个身份。如果你想再多加一点的话,你可以加一个形容词,就是他是一个著名的领袖。

那假如是一个事件其实也是一样的。你第一句话总的要说这个事件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由谁发起的一个怎样事情,这个事件的性质,它是一个暴动还是革命,还是一个抗议活动,这是它的性质。
分
总的第一句话说完之后,那接下来就是要分点说明。我们来说一说这个分要怎么写。那比如让你解释一个人,你第一句总的说完之后,下面就要说他有哪些重要的突出的贡献和成就,或者是他领导了什么运动,与他有关的什么事件的这部分要注意就是你要写最为突出的那个两三点。
如果让你解释一个事件,你分的这部分应该怎么写?那你要分点说明它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前因后果和中间的启折等。这一部分要注意的是不要贪多,要写最为突出的那一部分,或者最为突出的两三部分,因为毕竟是名词解释,要注意字数的控制,而且要注意其中的逻辑性,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比如你解释一个事件,它的逻辑,你肯定是要先交代它的起因,然后才是过程和结果,这是它的整体的一个逻辑,一定要注意这一方面。
总
那名词解释的最后一个部分就也是总,就是总结。比如让你解释一个人物,那他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或者他所领导的事件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有什么的意义影响等。
这是一个总的最后的总结就是要交代事件、人物或者会议、战争等等,他们对未来的影响,他们的一些意义、一些作用等。这就是总分总的名词解释答题方法。
一般来说名词解释的字数不要太多,我觉得能把名词解释说清楚就行了,三四百字我觉得就可以了。你在考试之前的复习准备阶段,要对这个名词解释的字数有一定的把控,因为试卷上肯定还有其他的题吗?要出于每个题型的时间控制。嗯,当然,如果你在考试中发现有名字解释,自己没有什么准备,那你可以把自己记忆中有的东西都写上去,但是一定也要注意逻辑性,你没有什么把握的话,你可以多写,多写肯定是不扣分,但是注意不要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