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十六章 工业黎明

2023-05-26 23:23 作者:Darth_Rynn  | 我要投稿

就普遍性而言,勇者克雷特·诺斯罗普在不需要出任务时的一天基本上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大致六点十五从“东风”号或是康斯坦尼亚城外暴风突击队驻扎地的房间里醒来,而后步行去到市中心和其他帝国军汇合,一边在军营里蹭一顿饭一边和皇太子布莱克本一起探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有趣的是,待到至高历904年1月中下旬这个时间点,得益于暴风突击队难以置信的战果,虽然名义上的最高前线指挥官还是布莱克本,但实质上整个帝国军的调动部署都已经围绕着暴风突击队的行动来进行这件事已经成了二人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了。

 

之后,早餐吃得差不多了基本就能看到“东风”号黑色的身影划过早春刚蒙蒙亮的天空而后缓缓降落在城西河边的码头上,再过几分钟就是明显还没太睡醒的纳迪莎来到领主府门口和大致也是这个时候下楼的女仆玛丽安娜接洽,将一车带给突击队员的早餐在周围其他帝国军既眼馋却又不得不心服口服的目光下拉上船去——当然,因为气温偏低的关系,更常出现的还是纳迪莎睡得死死的完全醒不过来,到头来让卡莫夫顶了她的班。

 

这些事情全都做完之后,时间也基本来到七点钟了。因此克雷特回到驻扎地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拉响起床号将突击队员们叫起来,而后在十五分钟的整理内务后是十五分钟左右的晨跑,再之后就是用餐了。和其他帝国军相比,克雷特给突击队定下的起床时间几乎要晚上快一个小时,但到头来也没人有颜面提意见——毕竟突击队要执行的战斗任务怎么看都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再往后就是上午不穿盔甲的体能训练,从八点半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半。其中的项目还挺现代化,譬如单双杠、负重越野跑、俯卧撑仰卧起坐、障碍跑等杂七杂八的科目一应俱全——对于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克雷特是这样解释的:

 

“通过魔动甲得到的力量终究是装甲的而不是你的,只有平时练就过硬的身体素质,战斗的时候才能更好地驾驭好盔甲的力量。”

 

突击队的中午饭倒是通常会去市中心的军营里和其他的部队一起吃,不过相应的伙食标准自然也是更高一些——各种高蛋白,高碳水的食物以及尽可能新鲜的肉类、蔬菜以及奶制品都被尽量优先供给给了突击队员们,而这之中自然也少不了纳迪莎潜心研究营养搭配的一份功劳。

 

下午的训练日程就更注重武器的使用了——先是花上快一个小时来将那一套近两百公斤的盔甲穿戴完毕,而后从营地的仓库里领到当日的弹药配给,之后便是繁重的实弹及战术动作操演。

 

当然,相比903年8月突击队刚刚组建时那缺衣少弹的窘境,现在的补给情况已经大为改善了:此前沃斯汀城的工场加入生产弹药和备件的行列之后已经一定程度上解了克雷特对于后勤需求的燃眉之急,此后康斯坦尼亚城的工人领袖史蒂文森·施迈瑟也将城内工场的子弹日产量提高到了近六千发——这已经是当初约定数量的近150%了。不仅如此,随着阿克兰城的解放以及帝国军在“东风”号和暴风突击队带领下一路向北高歌猛进的现状,数座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也确确实实地体现在了康斯坦尼亚突击队营地那座逐渐变得越来越满的弹药库上。

 

“我可算是理解你当初和我说的神代时期那句叫“士兵是子弹喂出来的”话是什么意思了。”某天清晨的闲聊中布莱克本这样跟克雷特玩笑似地抱怨道——虽然13mm子弹铸造工序比制作箭矢简单多了,大规模生产的规模效益也发挥作用逐渐压低了单发成本,但耐不住突击队员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作战的消耗量都太大了。到头来虽然施迈瑟先生于情于理都已经把报价给得相当低,但最后布莱克本拿到的账单还是让他背上有些发毛。

 

“也不知道我那抠门老爹能不能给我报销这么多经费,”皇太子有些自嘲地这样说着。

 

不过话虽这么说,他还是咬咬牙掏了腰包——一方面是虽然预算比预期的更高但也确实还在帝国军承受范围内,另一方面是尽管训练一名暴风突击队的开销几乎顶得上一个班的传统士兵,但是换来的战斗力可比后者高太多了——更别说这笔开支还友情附赠了三位勇者和不管怎么看都近乎无敌的“东风”号——稍微动动脑子都能想明白,若是离了这些东西靠传统方式发动对魔王军的反攻的话,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帝国军而言才叫大出血了。

 

长痛不如短痛,这个很简单的道理皇太子还是明白的。于是他也不多过问什么,只是偶尔象征性地像上述那样和克雷特几人打趣般抱怨几句,便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起一行人的工作——相应地,为了照顾布莱克本的钱包,克雷特也便没再和前者提过扩编突击队的事宜了。

 

当然,虽然扩编队伍这事暂时不考虑,克雷特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力提高队员们的精神面貌——譬如在每天晚训结束后至熄灯号吹响间的一个多小时自由活动时间里,若是“东风”号在场,那么他总能想方设法从奥米茄的数据库里翻几部电影出来放,其中基本都是些诸如《敦刻尔克》、《拯救大兵瑞恩》或是《兄弟连》之类的战争片——尽管这些文化活动既不是强制性的也有相当难缠的翻译问题,但本着“学习战术动作”和“了解神代时期历史”之类的精神,几十个队员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有种1950年代特有的干劲。”1月31日晚上,当克雷特、纳迪莎和卡莫夫三人正坐在一起闲聊时,卡莫夫这样评价道。

 

“这是好的,”克雷特眯起眼睛点点头。

 

“嘛,总编大人的人格魅力我是一直很认可的。”纳迪莎笑笑,“说实话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还挺同情对面的魔王军的——毕竟暴风突击队相比帝国防卫军无论是装备还是思想都已经脱胎换骨了嘛。”

 

“这事没点权威还真干不成啊,”克雷特往后靠了靠长舒一口气,“只能说,首先得归功于奥米茄把我们拉扯成勇者,其次还得庆幸我们碰上的是皇太子布莱克本——这位是懂行的——要是碰上其他什么保守派的,那我们可就没这么好过喽。”

 

“是这样没错,”对于一语点破问题本质的克雷特,卡莫夫深表赞同。

 

“所以,你的那个新项目怎么样了?”克雷特又问道,“说实话那个东西从各种方面都太乱来了,我觉得你压根用不着这么加班加点赶进度——”

 

“已经成了,明天跑圈去。”卡莫夫答。

 

“……啊?!”

 

“啊呀,还得归功于纳迪莎的魔法回路写得好才避免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麻烦——软件方面还是她比我在行。”

 

“诶嘿,”旁边的纳迪莎比了个耶。

 

“……”

 

看着身旁已经创造了历史的二位,克雷特憋了半晌憋出这么一句评价:

 

“最开始我还以为你们只是想当温斯顿·丘吉尔,没想到你们连詹姆斯·瓦特和卡尔·本茨都想一起当了,是这样没错吧?”



总之,还是先来捋一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吧。

 

903年9月14日,也就是阿克兰城易手的第二天,虽然在前一天的晚宴上蹦迪到了半夜,卡莫夫还是和完全不受影响一般天刚亮便开着“东风”号一脚油门狂飙回了康斯坦尼亚,找到了也是刚准备上工没多久的史蒂文森·施迈瑟商量事情——

 

谈话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就结果而言,情况最后变成了施迈瑟先生兴致勃勃地亲自带了城里最好的几个工匠一起在康斯坦尼亚码头边上的那座大船坞里拉起了个什么委员会,而后没过一个星期就是各式各样的动静从船坞大棚里夜以继日地传出来——金属撞击声,电流声,沉闷的爆响,兴奋的喊叫,还有刺眼的蓝红光——单是听上去就已经非常吓人了。

 

再之后?卡莫夫除了轮班和奥米茄执行飞行侦察和骚扰任务以外的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了自己的房间(因为那里可以直接操作“东风”号的舰载计算机来进行各种模拟实验)和康斯坦尼亚船坞的工作室里——出于基础设施的原因暴风突击队也只能驻扎在康斯坦尼亚城,因此他这么干倒也没造成太大的不便。

 

于是,到了2月1日晨,克雷特安顿好突击队的各项事务后便照例喊来了皇太子布莱克本来亲眼目睹一下卡莫夫的最新工作成果。

 

“所以……这次你们又要拿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了?”布莱克本站在码头边那座高大的船坞大棚门前道——虽然此时天都没完全亮,但也还是能看出棚屋上原先“康斯坦尼亚船坞”的挂牌已经被涂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门框边上立着的一个牌子,上面是用非常狂放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卡莫夫所为的字体写着的“陆上战舰委员会”。

 

“马上就知道了。”卡莫夫说着抬手运起法力一拉,于是四米高的大门“哗啦”一下打开了。

 

“哟,勇者,来了啊——太子殿下?失敬失敬!”听到响动,施迈瑟先生从一旁走了出来——看样子昨晚上他也是睡在船坞里了。

 

“施迈瑟先生,东西怎么样?”卡莫夫问。

 

“好着呢!现在可以说是最佳状态——诶,这边请!”

 

于是一行人一起进了船坞。

 

一踏进大棚门,最显眼的就是干船坞里的一条经典的大航海时代帆船样式的飞行船——当然说它是飞行船大概不大准确,因为能看出来的特征也就是相隔七十来米的船首船尾以及一部分木质船壳,而其他金属部件都被尽数拆卸了下来,甚至于那根粗大的龙骨和固定魔石气囊用的金属框架都被切成了好几段摆放在了干船坞边上。

 

“这就是……你们的成果?”布莱克本一下子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不不,这条船是我们的原料,”卡莫夫一边快步往前走一边解释道,“你知道的,这条船在开战之后就因为资金、材料和人手问题被迫停工了。所以我跟老爷子一商量,闲着也是闲着,刚好废物利用算了。”

 

“……哦,”布莱克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安心吧太子殿下,这个项目算是施迈瑟先生友情赞助我们的,至少就目前而言不需要您掏一分钱经费。”克雷特一眼就看出了皇太子在想什么。

 

“你能理解真是太好了。”对方眯眯眼睛拍了拍克雷特的肩膀,明显多少有些心疼自己的钱包。

 

被用作原料的那条废船旁是各种各样的重型设施——用来冶炼的高炉,数量繁多的金属模具,用以刻入魔法回路的工作台、甚至还有一部悬吊在天花板上的吊机——不过这其中的大部分倒是战前就存在于这座工棚里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康斯坦尼亚造船厂,乃至于这个世界本就不差的工业基础或许也是促使卡莫夫敢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原因之一。

 

然后就是一个停在船台一侧的巨大不可名状物体,看上去快有四米高,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防水油布。

 

布莱克本咽了一下口水尽量做起心理准备——按照目前的气氛来看,工作成果都是它没错了。

 

“太子殿下,正式介绍一下:”等到一行人都聚集了过来,卡莫夫走上前去,运起法力“呼啦”一下把油布整个掀了下来:

 

“我们的机械巨兽!”

 

“啪嚓”一盏魔石灯亮起,油布下的大怪物现了真身。此刻映入皇太子眼帘的是一台停在一个加高的检修台上的重型履带式装甲战车,拥有极富侵略性的外形和一前一后两座炮台:靠前的那座略小一些,整体呈上窄下宽的圆柱形,上面插着一件看上去比暴风突击队员使用的903型13mm步枪更大一些的武器。靠后的那个几何形炮塔则要大得多,其上安装的也不是什么自动步枪之类的小打小闹,而是一门从前部直挺挺戳出来的,泛着冷峻寒光的巨型重炮。整台战车都被上了一层极淡的蓝绿色底漆,大炮塔侧面的储物箱上涂上了帝国黑十字,在略前一点的位置上还用白漆写着一个陌生的地名:

 

“索姆河”

 

太震撼了。

 

看着这台甚至要在车体后部架上一架木头梯子才能正常进出的巨大战争机器,布莱克本的脑袋差点宕机——当初第一次见到“东风”号时他还能凭着经验大致猜出来那可能是条飞行船之类的东西,但是眼前这个怪模怪样的大家伙可就完全不同于他曾经听过或者见过的任何设备了。

 

哦不,也不完全是没听过。他眯起眼睛全力搜索着脑海里那个有些模糊的奇怪词汇——

 

“这是……一台……坦克?”他终于想起来了。

 

“您知道这个?”卡莫夫有些惊讶。

 

“克雷特曾经跟我说过神代时期有一种身披重甲的巨型战车,行动不是靠轮子而是靠着轮子外面包着的一层铁板——应该就是这东西没错吧?”

 

“正是,”卡莫夫打了个响指,“您知道这个的话就好办多了。”

 

而后他走上前敲了敲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台坦克的正装甲,自顾自介绍起来:

 

“试制六十六吨特种装甲强击载具——一号重型突击坦克,车身装甲十二厘米,炮塔正面二十厘米,应该足够扛下包括“焰雷”在内近乎所有可能出现的大威力魔法的近距离直射——”

 

然后他指了指那根口径比人脸都要宽,单是瞄上一眼都令人不寒而栗的巨型主炮:“十五厘米重型榴弹炮,本质上是903型步枪的放大单发版本,发射42.5公斤的弹丸,一旦击穿目标能把任何东西从物理层面掀上天去——”

 

“这人又开始了,”一旁的克雷特和纳迪莎面面相觑,“谈到装备参数的时候他总是停不下话匣子。”

 

“六十六吨?”布莱克本想象了一下四十多台满载的大型四轮马车加在一起的重量,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大脑一片空白:“不,这么重的话,就是用上魔傀儡的驱动系统都不大可能动得起来吧……”

 

“啊,实际上这东西更接近六十七吨……”卡莫夫想了想道,“这还要从一个叫内燃机的玩意开始说起……”

 

“打住打住打住!”看着他又要开始兴奋地滔滔不绝,克雷特赶忙制止了卡莫夫:“长话短说,说重点。”

 

“好吧。”卡莫夫悻悻地闭了嘴,向船台一角走去——布莱克本这时才发现那里摆下了一张大桌子,上面则是堆成山的文件,旁边还摆了几套没有外层护甲,仅保留了驱动骨架的魔动甲和几个盖得严实的大木桶。

 

“我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打开灯在各式图纸里翻找起来:“制退机构?不对;悬挂系统?不对;机枪架?不对;无线电台?不对;冷却回路?不……啊哈!有了!”

 

于是他拿着一张引擎结构图走回了皇太子面前。

 

“记得说重点,”克雷特最后提醒了一遍。

 

“好好好,”卡莫夫摆摆手招呼着布莱克本来看图纸:

 

“之前缴获那几袋子低纯度魔石粉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好的东西不拿来当燃料多可惜?”

 

“话是这么说,你这个想法以前也有人试过了,但是因为过充能状态的魔石粉实在是太过危险所以……结果并不是太好。”布莱克本皱了皱眉头。

 

“是的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卡莫夫点点头,而后走到旁边掀开了其中一个大木桶的盖子——拿灯一照,里面是有些像石灰水的浑浊液体。

 

“不过您看,如果将低纯度魔石粉和水配比成百分之十溶液的话……就可以将反应时的能量密度压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他又拉开了那张引擎设计图:“总之,这些作为燃料的溶液平时会存储在坦克内的燃料箱里,而后在进入发动机前会经由这里这条管道上的高纯度魔石和魔法回路预先充能到临界状态,”

 

“再之后,临界状态的溶液进入这些气缸内将会再次被快速充能,直到发生爆炸性反应——”

 

“这是真的字面意思的爆炸性反应了,”一旁的纳迪莎吐槽。

 

“所以说不管怎么看这东西都太乱来了啊。”克雷特无奈地摇摇头答。

 

“最后,溶液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水蒸汽剧烈膨胀推动活塞产生动力,再从车尾的排气管排出去——哦对了,我还装了个汽笛在上面来着。”

 

“所以你的意思是,”布莱克本眨眨眼睛理了理思路,“从本质上来讲这台机械的动力来源是……”

 

“是这样没错,”卡莫夫答,“液体炸药。”

 

“还是超级烈性的那种。”

 

大脑升华了。



“怎么说?我们把它拉出去跑几圈?”于是卡莫夫这样问道。

 

“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动起来的话,”皇太子略略点点头。

 

“发动机单独拿出来实验成功过了,只不过这是第一次总装起来罢了。”卡莫夫说着手一伸运起法力,没过两秒钟就有一根一米多长的曲柄“嗖”地飞进了他手里。

 

“太子殿下,我打算将启动这台坦克的荣誉交给你。”

 

“放心吧,卡莫夫的项目虽然看着很乱来,但是都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的。”克雷特给布莱克本打了一针强心剂:“虽然多少有些超前……但是就我所知还没出过什么问题。”

 

“好吧,我需要做什么?”

 

“您站在这里,”卡莫夫将曲柄插进了车尾的一个插孔内,而后向车首走去:“等我通知你的时候就抓住这个手柄逆时针转,越快越好——千万记得,离那两根排气管远一点。”

 

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他便退后两步,而后迈步上前纵身跃上看上去已经有两米多高了的车体顶,掀开左前方的驾驶舱盖,钻进了驾驶座。

 

“好的,我们来看看状况怎么样,”他一边咕哝了一句一边扫视了一下前几天才装上去的仪表盘。鉴于康斯坦尼亚造船厂相对粗陋的加工条件,战车的内饰充斥着相当明显的赶工痕迹——卡莫夫并没有采用精密的机械式仪表,而是设计了一套基于魔法回路的指示灯系统。这些五颜六色颇有些电子风格的发光纹路和斑点简单粗暴地刻在了被雷魔法焊接起来的铸钢基座上,配合上旁边或是用白漆或是用金属铭牌标注的刻度和数据,虽然看上去古怪而疯狂,但似乎又透出一股莫名的合理性。

 

“气缸,正常,”左前方的一块仪表上写着从A到H的两排八个英文字母,每个字母下方都是红、绿两色小灯——此时它们清一色地泛着绿光,这是引擎八个气缸上的点火器都能正常工作的标志。

 

“燃料,理想水平——”燃料计数器的指示灯光指向了大致90%的刻度。

 

“嗯,差不多了。”他松开离合器将传动系统挂在了空档上,从舱盖里探出头来朝后喊道:

 

“太子殿下,可以开始了!”

 

听到信号,守在车尾的克雷特和布莱克本便一齐抓住启动手柄用力摇动起来。于是低沉的嗡嗡声便从引擎盖下传了出来——这是二人的气力经由一套精密的齿轮组直接传递到发动机上的结果。

 

看着面前仪表上的指示灯逐渐开始跳动,卡莫夫紧盯住一块标注着发动机转速的金属板,而后在上面的魔法回路指向刻着一条绿线的“250RPM”时扭动了点火开关——

 

一块被固定在引擎上的,从缴获的高位魔族魔戟上拆卸下来的晶莹剔透的血红色高纯度魔石在开关扭动的同一刻被点亮了。它的能量尽数涌入一个刻满了魔法纹路的套管,被注入进了流经这些管线的低纯度魔石水合物燃料内。而后,在不到千分之一秒时间内,这些充能至高度不稳定的,近乎等同于液体炸药的燃料被依次送进了气缸内部,在活塞运动到最高点的那一刻被点火回路强硬地推过了临界点,瞬间起爆——

 

“嘭!”一大团高压水蒸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响从车尾的两根排气管中喷薄而出,将近在咫尺的布莱克本冷不丁吓了一大跳。他条件反射般倒退两步,抬起一只手挡在面前,另一只手运起法力准备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

 

然而,没多久他便惊讶地发现,没有爆炸也没有四处横飞的碎片,眼前这台利用当下技术复刻出来的“神之机器”正一边发出规律的轰鸣一边正常运转着。

 

“女神在上啊——”

 

皇太子还没感叹完,车内便传出“咔嚓”一声,紧接着便是骤然增强的魔石引擎的嘶吼;下一秒,又一口白色的水蒸气被从排气管中吐出。剧烈的金属刮擦声自战车全身各处传来,宛如沉睡许久的怪兽苏醒舒展筋骨一般:

 

它动了。

 

松垮的履带“啪嚓”一下绷紧,车尾的驱动轮缓缓转动起来。六十七吨重的钢铁之躯像是有了生命,在一行人的注视下以缓慢却又不可阻挡之势驶下了半米高的金属检修台,开过冗长的船台,开过已经被拆得支离破碎的废船,开过凌乱的工作台和各式重型器械,最后停在了造船厂门口那写着“陆上战舰委员会”的牌子旁。

 

在这整个过程中,布莱克本一直维持着张口结舌的表情。身为皇太子的他自然是见多识广,马车、人力车、帆船、飞行船、乃至更玄乎一点的魔傀儡和飞龙驭手等交通工具他就算没见过也能大致猜出运作原理。但对于面前这部一边发出轰隆隆的嘶吼一边喷吐出水蒸气,各处部件看似简单粗暴但却又能以精妙绝伦的方式共同运作的造物,他除了根据克雷特此前的描述思索了一下成千上万这种战争机器齐头并进的场景并再一次深刻意识到当下的“冲突”和神代时期的“战争”相比有多可笑以外便再无其他想法了。

 

“诺斯罗普阁下,”他背上冷汗直冒,这样对一旁的克雷特说道:“有的时候我真的很庆幸我们不是敌人。”

 

“我们不会互相为敌的,太子殿下。”克雷特答,“像您这样体恤部下和劳苦人民的领袖,无论是我们三位勇者还是创世女神大人都绝不会站到您的对立面上。”

 

毕竟奥米茄对布莱克本的印象应该还不差……吧?他又这样想道。

 

皇太子没有口头回复,只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咚咚”两声,卡莫夫爬到了车顶上朝一行人喊:“我说,我打算拿“东风”号把这车拉去城外跑圈去所以现在要开去码头上,你们是要坐坦克还是自己走路?”

 

“我肯定坐车了,”纳迪莎二话不说便顺着梯子爬上了后炮塔。

 

嘛,想想她也肯定懒得自己走。克雷特笑了笑,对布莱克本做了个“请”的手势:“您先请?”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皇太子点点头也爬了上去,而后克雷特也坐在了炮塔顶上。

 

“我去把委员会其他兄弟们叫起来,十五分钟之后在码头汇合如何?”一旁的施迈瑟先生问。

 

“成,刚好空运坦克也还得做点准备工作,那一会见。”卡莫夫比了个大拇指,又坐回了驾驶座。

 

旭日东升,万丈金光毫无保留地洒在了战车厚重的前装甲之上。这装甲怪兽大口喷吐着浓密的水蒸气缓缓挪动起身躯,向着码头泊位的方向蹒跚驶去。

 

“噗呜——”

 

车尾的汽笛拉响了。虽然声音尖锐而嘶哑,但却宛如先锋号一般,标志着这世界向着下一个更加璀璨而辉煌的新时代迈出了稚嫩但又坚实的第一步——

 

欢迎来到工业时代。


杂谈:

 

我 方 机 械 巨 兽 已 部 署

 

嗯总之这个故事单元的几章里面概念性的玩意会比较多,但是下个单元就又要开打了(

 

主角团干的事基本上直接跳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阶段一步迈进内燃机时代了

 

然后卡莫夫的机器本质上是个很抽象的内燃蒸汽机(因此转速很低但是扭矩非常高),而且因为燃料几乎是液体炸药(自带氧化剂了)所以从原则上是可以不依赖空气工作的

 

(不过这条设定以后大概率会被吃掉,毕竟如果真的这世界的科技树走了不依赖空气的内燃机路线的话之后装备和战术发展成啥样就没法预测了,乐)

 

拆了装甲板的魔动甲明显是新造的,后勤一步迈进动力外骨骼时代摆脱对中轻型器械的硬性要求,好评率+114514%

 

哦对,詹姆斯瓦特就是改良蒸汽机那位,卡尔本茨是造出第一台内燃机顺带着装了车的那位,至于温斯顿丘吉尔,他除了是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以外在一战期间还领衔开发了第一款坦克,所以说卡莫夫和纳迪莎干的这些事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足够让他俩跟这三位爷齐名了)

 

而且卡莫夫他是真的能肝,一号突击坦克从草稿构思阶段到出原型车实际上就只用了一个半月,就算刨除掉奥米茄和他一起拿东风号舰载计算机做承力结构分析之类的活省掉了一大把计算量这部分,单纯拆掉飞行船然后做新的铸模开始准备批量生产这事都得花掉好几天,只能说陆上战舰委员会里真就一群爆肝神仙

 

顺便说一句,34章结尾卡莫夫抱着那一堆图纸的具体内容可以正式揭晓了

 

是一大堆重型装甲车辆的图纸

 

其中注解是英语的图纸里面是美国的T30重型坦克,英国的FV3805自行火炮和FV4005坦克歼击车

 

德语的是四号突击坦克“灰熊”和突击虎38cm自行火箭臼炮

 

俄语的是KV2突击坦克和212工程自行火炮

 

法语的是ARL-44、FCM F1和FCM Char 2C Bis(所以最后出来的一号突击坦克成品相当程度上受了ARL44和FCMF1的影响

 

日语区是百式重战“O-1”的草稿(不过和现实中一样,本作品这条时间线上百式重战同样没有留下详细资料所以也就是个添头罢了)

 

意大利语的是菲亚特4000重型坦克的草图

 

瑞典语的是“Emil / Kranvagn”重型坦克项目的150mm炮分支方案以及“班德卡农”自行火炮的图纸

 

只能说这位火力不足恐惧症晚期从一开始就已经在考虑上大吨位大炸逼了,不过后来经历的状况总结一下大概就是他没过几个小时就意识到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图纸肯定没法拿来直接用——像是Fiat4000和2CBis那样的一战和间战期的纸皮坦克他根本看不上(他给一号突击坦克定的防护指标非常夸张,要做到扛住焰雷之类的大威力魔法还能不影响作战,也就是说基本是要能生吃150mm级别榴弹的水平),二战和冷战车以现在这个17世纪末拉稀基建又根本不可能造的出来(其实他用创造魔法造车没问题,但他的目标是拿这个世界的基础设施去维持这些装备的量产和运作而不是造几个只能自己用的专用机)——一来二去他麻了,干脆爆肝好几天自己整了个新方案出来

 

至于这台车具体的参数设定和外形啥的都已经完全做好了,抽空单独开一篇把设定放上来吧

 

所以说这部小说好像是卖机设而不是卖人设的啊)

 

太怪了太怪了


第三十六章 工业黎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