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炎帝与黄帝陵堪舆考察之旅(精篇2018)

2023-07-06 00:07 作者:白華FCF  | 我要投稿

文】:白華金刚范辰帆/原创游记、切勿转载、版权必究。本篇亲历堪舆考察游记,2018年首次发表于恒有风水论坛。

华夏文明,渊源流长,星光璀璨,历上下五千年。早在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炎和黄,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敬为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都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传奇,皆给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垂名千秋、流芳不朽。炎帝又称神农氏(多默许),尝百草后著有《神农本草》传世;而黄帝著有《黄帝内经》;两本都是闻名的传世经典,泽被后世、受用至今。

十多年前开始考究炎帝陵与黄帝陵,曾浏览不少资料篇章,坊间多有不实之说,莫衷一是。关于黄帝陵,一说非真墓塚而是生基,另有传言黄帝功德圆满驭龙升天而去;而司马迁《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司马迁为收集史料曾到这一带住下来考察过,而黄帝陵(史称桥陵)葬于桥山据说与黄帝之生平与德命相关;三者,即便如此还是有传疑:真的黄帝陵究竟在哪里?也有人据史料说是在河北张家口涿鹿县。要说黄帝陵的位置坊间相对统一些,炎帝陵的争议则较大,主要是湖南株洲炎陵县与山西晋城高平两处之争,俯瞰卫图辨析,两地皆有好地方。黄帝陵与株洲炎陵县的炎帝陵本人亲临考察过,而山西晋城的炎帝陵尚未到过,在本文结尾处,会跟大家一同探讨其周边整体局势。

作为一位东密行者,我更倾向于黄帝“拜师崆峒山,请益广成子,得真道驭龙升天”之说。这完全是有可能之事,试问谁又敢真正去挑战地球北纬30度之神秘现象呢?今话归正题,司马迁《史记》中论述炎黄二帝,似乎黄陵比炎陵地位要高。其中有多方历史因素造成:我想与炎黄大战、炎黄联合战蚩尤均有一定关系;后世的公侯将相、贤达名臣亦多有谒黄帝陵题诗作赋之举,此又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由;而今天的黄帝陵备受官方重视,每年都举行大祭典,并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点(炎帝陵为4A/人流量也没黄帝陵多)。鉴于其他方面不及详明。下面从堪舆角度具体说说黄帝陵与炎帝陵的风水情况,我是先到的黄帝陵,间隔近一年后再到炎帝陵,故此篇亦先从黄帝陵说起。

黄帝陵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几乎可以说是葬于桥山之巅。陵墓大体坐向为:坐西北向东南,或乾山巽或亥山巳向。出于对先祖的敬畏之情,我没取罗盘测墓碑,谒陵后只在离墓碑约20米处端详并拍照;龙来有主次枝繁合脉,过峡入首出在亥字无疑(紫微龍),据山前天然地貌之河流走向,屈曲来水在酉方,兜抱缠绕堂前,去水弯环,口闭在丑库。另,轩辕庙与轩辕殿的坐向为:坐北向南略偏西南,即癸山丁无疑,有兴趣的易友可一并斟酌。这里每年清明都会举行公祭大典,来自海内外的中华儿女聚集在黄帝陵前,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缅怀我们共同的先祖。巍巍桥山,泱泱沮水,每当此时的黄陵既热闹非凡又庄严肃穆,来自中央与地方的领导济济一堂。现场击鼓34咚,代表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鸣钟9响,象征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最高礼数。

白華以为:就天然局势当立亥山巳向最佳,此为正生向,合旺去迎生进神水,大富贵也;诀云:“生向纳水归丑,水法进神临癸,不犯艮方子位,定然积玉堆金”;若真为亥山巳向实我大中华之大幸,若为乾山巽向则效果次之,且吉中带凶、浮沉起跌。探向之重要性,定千秋吉凶衰旺,要旨未详及内外,定有别。当然,黄帝陵面貌如今多有改变,为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历朝历代皆备受重视,累建起众多建筑群,如今于陵墓前已无法看见远方之沮河。有术者扬言此地根本没有好风水,也有说此地为骑龙或斩关穴,不一而足;并不忘联系昆仑山之龙祖论述一番,据说还上了《人民日报》1992年7月11日某版,题为《黄帝陵风水轴线》一文。从统战部署来看,黄帝陵功不可没。晚清宁夏回民作乱,首领杜秀文为造声势叫嚣要挖黄帝陵,结果触犯众怒,瞬间成为公敌,兵败逃窜、服毒身亡,左宗棠也成了平定这次叛乱的功臣与英雄,若当时叛乱无法平定,今天祖国领土面积就很难讲能有眼下的格局。由此可见,华夏子孙对黄帝陵敬仰有加,除了杜秀文此厮,自古未曾听说有人敢喊出“挖黄帝陵”如此狂的口号,结果自然是人神共愤、天理不容、众怒诛之。

炎帝与黄帝陵堪舆考察之旅(精篇201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